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患者不信任医疗纠纷处理制度多以吵闹讨公道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1日16:36 正义网-检察日报
患者不信任医疗纠纷处理制度多以吵闹讨公道

如果患者和医生关系如此融洽,我们将远离医院矛盾的困扰。 新华社发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南京市医患纠纷数量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递增,医患纠纷的规模、领域和恶性程度不断加大。然而,医患纠纷依法处理的比例却不超过10%,多数人选择了吵、闹甚至找“讨钱黑手”的方式向医院讨还公道,而因为“讨钱黑手”的介入,本想在法律框架内解决问题的医院也不得不选择“多花钱买平安”

  职业“讨钱黑手”出现

  2005年12月23日,据气象台预报,这天是南京近几十年来冬至这个节气最冷的一天,最低温度为零下7度。早上8点,南京市中心的一家三甲医院门口,一个身穿黄棉大衣的“小平头”走过来向记者搭讪:“喂,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我看你在这转了半天。”

  “你能帮什么忙?”记者反问道。

  看到记者“心事重重”的样子,“小平头”似乎心里有了底:“你或者是你的什么人在这里看病,没有看好,想找他们要个说法。”记者装出惊讶的样子:“你怎么知道的?”“小平头”一笑:“见多了,自然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看来,“小平头”正是记者此次暗访要找的人。

  据了解,近年来,随着医患纠纷的不断增多,一种新兴职业在南京悄然产生。一位知情人介绍,近两年来,一帮以帮患者或家属向医院讨要钱财的职业“讨钱黑手”出现在南京的一些大医院,并且已成规模。他们混迹在各医院门口,得知有患者或家属和医院发生纠纷时,就主动上前帮助向医院讨要说法,以此换取“辛苦费”。

  接下来的交谈使记者对这种职业“讨钱黑手”有了个大概的了解。这种“职业”出现在两三年前,但真正有一帮人固定从事这“职业”并形成一定的规模,是近一两年的事。开始,主要以南京城区的一些无业游民为主,这些人大部分都有犯罪前科,医护人员对他们都有一种恐惧感。后来,一些城郊甚至有些外地民工也加入到了这个“行业”。他们帮患者或患者家属向医院“讨钱”的手段主要有三种:一是当患者与医院协商解决问题时,假装成患者的亲属,帮助患者与医院进行讨价还价;二是组织一些老头老太采取堵医院大门、侮辱医护人员等手段达到拿到钱的目的;三是为了快速拿到钱或拿到更多的钱,他们甚至还采用殴打医护人员、砸毁医疗设施、上医护人员家里恐吓等手段迫使医院方面为“息事宁人”而“自觉”出钱。这帮人收取的“辛苦费”,一般事先会与患者或患者家属进行讨价还价,基本上以向医院索要钱款总数的10%为基准,但一般最低开价不会低于2000元。

  家住南京兰园的王女士告诉记者,一年前,其父亲生病住院与医院发生纠纷时,她就通过“讨钱人”的“帮助”向医院要来了钱。她对记者说:“说一千道一万,在医患纠纷中,患者永远是弱者,我们不懂医术,出了事情搞医疗鉴定,我们还是不懂。这些人虽然也不是好人,但是他们至少从客观上帮助了我们患者家属。”

  患者:不信任医疗纠纷处理制度

  王女士的观点得到了很多人赞同。专家分析指出,患者家属这种极端的处理方式,从另一个侧面暴露了患者对当前医疗事故鉴定、医疗纠纷处理机制的极度不信任。“出现医疗纠纷走法律程序?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走这一步为好!”采访中,一些患者家属都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那么,为什么患者家属不愿或者不主动走法律程序呢?“其根本原因是,患者希望通过医疗事故鉴定来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很难得到支持。”南京益和律师事务所主任雷汉舢说。

  据了解,医疗纠纷因其极强的专业技术性以及基于行业特性和习惯的信息封闭,使患者的维权行动充满了困难。记者的一位同事曾经是南京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成员,据她介绍,南京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中虽然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政法机关的法医参加,但主要还是由本市一些大医院的专家组成,专家们与当事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往往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在鉴定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行业保护是不争的事实。不仅如此,患者贫乏的医学知识也难以应对对方专业技术人员的论辩,从而使鉴定委员会更容易采信对方的主张。“我参加了七八十起鉴定,经鉴定真正构成医疗事故的只有四五起。”

  看来,患者若想得到公正的鉴定结论还确实不容易。然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明确规定,不是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面对这种现状,对很多普通百姓来说,当他们遇到医患纠纷时,最有效的办法也许就是找职业“讨钱黑手”,以弥补自己的弱势地位。

  医院:医患纠纷已成心腹大患

  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是一家位于南京郊区的二级医院,现有300多张病床位,医护人员570多人。“近年来,由于人们的维权意识增强,医疗纠纷呈现日益增多的发展趋势。”得知记者的来意后该院一位负责人直截了当地说,“堵门或找人上门讨说法的,隔三岔五地出现,吵吵闹闹的事情几乎天天都有。”这位负责人还向记者介绍了前不久发生在该院的几起医患纠纷:

  一位在交通事故中受伤骨折的病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基本恢复。但就在这位病人准备出院前不久的一天凌晨两点多钟,意外事情发生了。这位病人趁同室病友熟睡和护士到其他病房巡查之际,突然从位于5楼的病房跳下,摔死在楼下的花坛上。经事后了解,这位病人患有忧郁症,在事发前一天同陪护家属的交谈中得知,肇事司机找了“关系”,赔偿问题一直没有达成一致。“这可能是病人产生了轻生念头的主要原因。”医院负责人分析说。而病人家属却不这样认为,他们在要求医院给予经济赔偿的同时,还要求医院追究值班护士的责任。

  2005年10月下旬,六合区某职业学校组织学生外出,其中一辆学生乘坐的汽车发生了重大交通事故,造成15名学生受伤。事发后,六合区人民医院及时组织医护人员对伤员进行了全力以赴的抢救。但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一名伤势最为严重的孩子经抢救无效死亡。孩子的父母及亲属得知这一噩耗后,不但冲砸了医院,还对医护人员进行殴打,医院一度停诊。最后,直到公安部门派来了大批警察,事件才得以暂时平息。

  一位家住六合区农村的小男孩突发暴发性心肌炎。“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必须在第一时间进行抢救性治疗。”六合区人民医院的一位医生告诉记者说,“遗憾的是,孩子在没有治疗技术和条件的乡下卫生院看了两天后,才转到我们医院来,此时谁也无力回天了。”小孩的亲属及所在村的一些村民却不相信医生的说法,他们开着4辆拖拉机将整个村子的村民都拉到了医院,还在医院拉起了横幅,烧纸钱,围攻医院领导……

  “类似上述的这些不合理的医患纠纷,消耗了医院大量的精力和财力,严重影响了医院的医疗秩序和医务人员的工作情绪,是当前医院的头等心腹大患。”已有10年处理医患纠纷经历的六合区人民医院医教科郑佳文科长说。记者在对其他医院的采访中得知,很多医院也遭遇过像六合区人民医院一样的境况,有的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南京一家著名的三甲医院,一位病人跳楼自杀后,医院花了20万元才息事宁人;位于南京城中的一家二级医院,曾有患者家属在医院大厅设灵堂整整一个星期。而在南京城北某区,区卫生局也成了医患纠纷的“受害者”,一位副局长被患者家属堵在办公室,连上厕所的机会都不给。当记者得知消息赶到这个卫生局时,患者的年迈双亲还带来了电饭煲,准备在卫生局“安营扎寨”。

  据介绍,目前南京医患纠纷数量每年以20%至30%的速度递增,医患纠纷的规模、领域和恶性程度不断加大,而医患纠纷依法处理的比例却不断下降,目前不超过10%,严重影响医疗机构正常的工作秩序和诊疗秩序。“我们欢迎也希望患者维权,同时更希望患者能依法维权,吵、闹、打、砸终归不是解决问题的最终途径和最好办法。”郑佳文说。

  调解:谁能胜任第三方?

  现在一提到医疗纠纷,无论是医患双方还是相关部门都感到非常头痛,医院和医生因不被理解而备感委屈,患者因讨个说法太难而异常愤怒,卫生行政部门常常被认为管理不力而觉得有苦难言,而司法部门因遇到不少法律障碍而显得爱莫能助。难道医患纠纷就只能这样任其发展,自生自灭吗?

  “医疗行业高风险,发生一些纠纷本属正常,只要处理得当,医患关系应当是比较融洽的。”南京迈皋桥医院院长陈勃说。前不久,该院率先在南京发起了构建和谐医疗秩序活动,并发出了《倡议书》,目前南京约40家二级医院已有18家在此份倡议书上盖上了自己的章。该倡议书一共列了5条:1.明确一般医患纠纷的定性及范围;2.成立医患纠纷处置部门;3.设立医患纠纷处置具体场所,建立医患纠纷后的告知程序;4.规定医患纠纷发生后,各级公安机关、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各自的处置原则、程序及职责;5.制定医患纠纷发生过程中违法、失职行为的追责措施。

  作为南京市人大代表,陈勃已经将该倡议书于2005年10月18日递交给了南京市人大立法委员会。据说,该倡议已引起了南京市有关领导的重视。

  然而,有些医院对迈皋桥医院的提议也有自己的看法。“按理说,医院和医生作为一方,病人作为另一方,中间应该有一个第三方作协调,但现在的问题是谁能胜任这个第三方?谁能评判医疗消费公不公平?谁能公正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一位医院的院长私下告诉记者说。

  卫生行政部门是管医院的,但管不了患者,由他们来协调显然不行;司法介入是个方法,但不现实,调解成功了还好,万一调解失败,法院也会担责任;新闻媒体经常自觉不自觉、有意无意地介入医患矛盾,但报道往往只是煽情,客观地说,并不能达到公平的效果。根据这位院长的经验,“第三方”的出现对医院并没有什么好处,“没有第三方,我们还可以与患者讨价还价;如果有第三方,他们往往会从讲政治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出发,强行要求医院满足患者提出的要求,甚至是一些无理要求。”

  “医患纠纷的关键问题是钱,深层次问题是体制。”东南大学政治学系袁久红博士说。他认为,医患的关系应该是一个战壕的战友关系,共同对付的是疾病。但由于政府对医疗机构投入不足,导致“以药养医”的状况长期存在,恶化了医患关系。据江苏省医保中心对该省13个省辖市区的调查显示,2004年该省非参保城镇居民平均住院花费7300元以上,相当于城镇居民全年的人均消费(7332元)支出。调查还显示,名为占主导地位的非营利医院实际上是高营利的。2004年,江苏非营利性医疗机构398亿元年收入来源中,财政补贴17.2亿元,仅占4.3%,而其他收入372亿元,比重高达93.6%。“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靠营利来生存和发展,这就是我们的

医疗体制出了问题,”袁久红说,“在现行的体制下,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需要医患双方的换位思考,增进相互理解。还要加快制度建设,用制度和法律来规范医患行为。同时,医院必须加强医护人员技术和职业道德培训,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履行治疗告知义务、提倡诚信服务、增加医患沟通。在医疗费用、医疗质量等环节规范操作,患者也要理性看待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误差,尊重事实。”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