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七大因素导致北京黑车屡打不绝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2日08:31 法制日报

  今日关注

  城管缺强制手段应对暴力抗法

   有些法规未设定自由裁量幅度

   查处非法运营者缺少法律依据

  本网记者 张亦嵘

  从家到单位,距离说近不近,说远不远。坐公交车吧,走到车站要10分钟,坐两站下车,还要走上5分钟。如果加上等车时间,要是不顺的话,1个小时也到不了。犹豫之际,一辆车“吱”地一声停在身旁,讲好价,上车走人。

  知道是辆“黑车”,可还得坐,方便呀。乘车难、政策滞后、宏观调控不合理,这些都给“黑车”滋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1月11日上午,北京市城管执法局正式启动了由档案数据库以及相应的手持PDA(掌上电脑)终端等为主构成的“黑车”台账系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黑车”档案。启动现场的演习,让在场的记者大开了眼界。据介绍,这套系统具有强大的数据录入、查询功能。

  档案留证据受罚者心服

  “世纪坛附近发现一辆可疑的‘黑车’。”北京市城管执法局指挥中心当即与现场附近的执法人员取得联系。执法人员通过掌上电脑查到该车被查处过的信息,随后在该车揽活儿上客时,将“车主”查获。查处现场的所有情况都在指挥中心的大屏幕得以表现。

  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这个大屏幕有150个点位,可覆盖长安街沿线及地下通道和36个奥运会重点工程的施工现场,准备在一年内完成和公安机关的资源共享。这个档案系统的最大好处就是,实现了全市“黑车”档案的并机联网。

  按照现行法规,“黑车”第二次被查,就可以对车辆处以没收的处罚。在此之前,由于城管系统的“黑车”档案分别由各个区县大队、分局进行录入和保存,相互间不能实现即时查询。一些颇有“经验”的“黑车”司机就利用这一点,常常在几个城区之间“打游击”,一旦被查到,就以“第一次”为借口,躲避车辆被罚没的处罚。

  一直以来,各地打击“黑车”的力度不可谓不大,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黑车”依然存在,而且呈蔓延趋势。

  这些“黑车”没有经过像营运车辆一样的技术检测和车辆等级评定,车况一般都较差,有的已接近报废,存在相当大的安全隐患。由于没有相关的营运手续,也不能办理旅客意外伤害保险,一旦发生重大

交通事故,群众的利益根本得不到保障。同时“黑车”也严重破坏了整个运输市场秩序。

  在查处“黑车”时,各地运管机构几乎都遇到同样的“三重难”,即:查车难、取证难、处理难。

  北京市城管执法局表示,通过这套系统,执法部门在对“黑车”进行查处特别是罚没时,可以通过一目了然的违法记录,让被罚的当事人口服心服。

  “黑车”档案系统由“黑车”档案、相对人档案、行政处罚及日常检查等4部分构成。目前,已经有约七千辆“黑车”的基本情况入库。

  据指挥中心负责人介绍,搞这个演习的目的,就是通过媒体的宣传震慑“黑车”主,使他们明白继续开“黑车”是逃不掉处罚的。

  从业者构成复杂七大原因打不绝

  “黑车”为什么会长期存在?如何解决“黑车”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呢?

  记者从北京市城管执法局了解到,“黑车”主要指“黑

出租车”、“黑旅游车”、“黑小公共车”、“黑长途车”、“黑摩的”和“黑人力三轮车”。他们活动在北京市城郊的大街小巷。由于“黑车”流动性大,从业人员构成复杂,所以很难有个准确的数字。

  目前,北京市的“黑车”主要集中在火车站、飞机场和各类批发市场周围,以及娱乐场所、旅游景点、居民小区、城铁站点、

高速公路入口和公共交通相对滞后的地区。“黑车”大多活动在早晚上下班高峰时段及节假日,春、夏、秋3季尤为多。

  大约70%的“黑车”都有固定的场所“趴活儿”,另有20%的“黑车”车主雇用“票提”(揽客吃回扣者)和社会闲散人员“粘活儿”,还有10%的“黑车”流动揽客。一些旅游景点的“黑车”主只揽外地客,北京人一概不拉,因为他们“宰”的就是那些对北京地理不熟的人。

  “黑车”为什么会屡打不绝呢?在北京市城管部门提供的一份调查报告中,记者找到了原因。

  一是,客运供需关系发展不平衡,刺激了“黑车”市场的发展。

  比如,门头沟区现有居民小区102个,其中14个小区常年通路不通公交,另有60个小区晚上八点半以后就不通公交车了。而全区只有39辆出租车承担着整个门头沟地区的客运服务任务。供需关系如此不平衡直接导致了“黑车”市场的发展。

  二是,“黑车”弥补了市民出行的需求与目前公共交通所提供的服务间的差距。

  三是,旅游、饭店服务业市场的不完善、不规范,是“黑旅游车”得以生存、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黑车”车主雇用正规旅行社的旅游车从事非法经营活动。

  四是,宣传服务意识不到位,给“黑车”提供了可乘之机。

  对于外地旅客来讲,到京后快速找到交通工具,尽快到达目的地是头等大事。而目前,火车站、飞机场这方面的服务意识尚不到位,同时相应的路标、指示牌也不健全,因而给不法人员欺骗旅客提供了可乘之机。

  五是,“黑车”从业特点迎合了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农民的从业要求。

  六是,市场准入门槛过高,将部分想变非法为合法的“黑车”经营者拒之门外。

  北京市城管部门对247名“黑车”经营者进行了调查,其中176人(占调查人数的71%)表示希望从事个体出租车运营职业,也愿意办理相关执照,交纳相关税费,使自己的从业行为合法化,但目前之所以从事“黑车”运营与出租车行业市场准入难进有很大关系。有些区县政府也曾提出过将辖区内“黑车”合法化的问题,但由于种种原因没能解决。

  七是,“黑车”在价格方面的优势,为其生存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据调查,目前,不少“黑车”的价格并不黑。比如,从昌平到德胜门乘“黑车”只需十几元钱。这类“价格并不黑的‘黑车’”占“黑车”总数的7成。

  法规不健全问题难解决

  北京市城管执法局的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机关在查处“黑车”方面的法律法规中,对“摩的”的查处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对“摩的”司机的违法行为只能套用无照经营方面的法律规定实施处罚,对“黑人力三轮车”的违法经营只设定了1000元的罚款,没有设定自由裁量也未设定没收的处罚。这在执法实践中很难操作。

  他举例说,城管执法机关无权对“黑车”停车“趴活儿”的揽客行为进行查处。因为,依据有关法规,城管查处“黑车”非法运营,须在“黑车”拉载客人时,并要有客人的证言。而在实践中,当城管人员要对“趴活儿”的“黑车”进行查处时,“黑车”车主常以等人、聊天为由,拒绝检查,甚至对抗执法人员。在查处“黑车”的过程中,残疾人驾驶“摩的”拉客现象成为突出难点。允许残疾人驾驶机动轮椅车出行,并不受交通限制,本来是政府对残疾人的关怀,但一些残疾人却以此非法谋利,而当执法人员查处他们的违法行为时,他们又以身有残疾要挟执法人员,拒不接受处罚。作为行政执法机关,城管部门没有任何强制手段和措施,在查处“黑车”时有危险性,经常遇到暴力抗法。

  “目前,仅靠城管查处‘黑车’,治标不治本,还易激化社会矛盾,不利维护首都稳定,只有采取疏堵结合的办法,才是解决‘黑车’问题的最好途径。”一些城管机关内部人士建议。

  本网北京1月11日讯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