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时代先锋:“天下第一村”致富带头人吴仁宝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3日04:05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这是一方神奇的土地,在一个只占国土面积千万分之一的农村,创造了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五百分之一的销售收入。这里的村民,住别墅,坐小车,吃饭不花钱……小小一个村落,吸引了50000人生活、工作,这就是有“天下第一村”之誉的江苏无锡华西村。

  在这方神奇的土地上,出现了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当过县委书记、40多年的村党组织书记,他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大扶贫状元”……这棵不老的青松始终扎根在
华西这片土地上,造就了一方理想的乐土。

  他叫吴仁宝,一个在华西村生活了78年的老农民,一个真正的大地之子。

  “天下第一村”的致富带头人

  华西曾是个出了名的穷村。当年,全村667人,只有800多亩地,12个小自然村落破破烂烂,混垛墙、茅草房,泥路弯弯曲曲,田块七高八低……“高的像斗笠帽,低的像浴锅塘,半月不雨苗枯黄,一场大雨白茫茫”。

  贫苦出身的吴仁宝,对干部描绘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幸福生活向往不已。他不止一次地对穷兄弟们说:“城里人的好日子,我们乡下人也要过;城里人有的,我们乡下人也要有!”

  机会终于来了。1961年,吴仁宝担任华西大队党支部书记。什么是社会主义?文化不高的吴仁宝的理解是,人民幸福才叫社会主义!

  可是,怎样才能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地少人多,光靠种田肯定不行。吴仁宝和大伙算了笔账,算出了一个道理:仅靠种植业,农民再出力流汗,也只能混个温饱。“无工不富”!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吴仁宝悄悄办了一个地下小工厂。

  为了保密,吴仁宝让人在工厂的四周筑起围墙,窗户蒙上厚布,对外守口如瓶。这个小五金厂隐姓埋名10年,为华西村创造了上百万元的利润,华西村由此完成了第一次资本原始积累。

  尝到甜头的吴仁宝明白,发展是硬道理。

  这是又一个发生在吴仁宝身上的传奇故事:一个会议赚了一个亿!

  1992年3月1日凌晨,钟声已经响了两下。小平同志南巡谈话消息刚发布,一夜无眠的吴仁宝突然从床上起来,抓起电话说:“总机吗?请你通知村、厂领导,三点钟开会!”

  原来,凭着多年经验,吴仁宝意识到,中国经济发展的浪潮即将到来,抓住机遇就能赢得发展先机。

  “借钱!进原材料!”会后半个月,华西人借到2000多万元、吸收个人资金400多万元,购进一大批原材料。有人事后算了一笔账,这个会议,让华西村赚了一个亿!

  富裕的华西村引来了越来越多的参观旅游者,吴仁宝又看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他将农民要翻新的住宅改成“农家宾馆”,盖起了全国最高的金塔,塔内集购物、餐饮、住宿、娱乐、商务为一体,还可登上塔顶,鸟瞰华西全貌,远眺田野农庄。从此,华西村的一个重要经济支柱———以旅游为主体的农村第三产业诞生了。

  1999年,“中国农村第一股”华西村股票在深圳上市,筹资2.9亿元,成为华西村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40多年过去了,华西村已拥有钢铁、纺织、旅游等多个优势产业群,去年销售达300亿元,村级集体资产达30多亿元,人均资产130多万元,真正成了“天下第一村”。坚持真理的农民思想家

  吴仁宝是个农民,他有着农民的独特智慧,更有着农民的执着,认准了的理,想好了的事,“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

  “千难万难,实事求是最难。”这句话的背后,是吴仁宝几十年不懈探索的心得。

  他当过乡官,后来又精简到村里;当了村书记,作出成绩又被人误会是假典型;当过县委书记,全国人大代表,又曾落选……起起落落的经历,磨练了他的坚强。他相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要问华西的成功秘诀是什么,吴仁宝的回答肯定是:“实事求是”!

  1979年,正是全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候,吴仁宝从华西实际情况出发考虑,提出了一个调整产业结构的方案:全村500多亩粮田由30名种田能手集体承包,绝大多数劳动力转移到工业上去。这一做法一宣布,立即遭到了四面八方的议论和非难。

  华西的做法到底对不对?吴仁宝发动全村男女老少都来讨论。获得群众支持的吴仁宝,心里有了底。他说,“人家那里土地多,分田是为了调动大家种田的积极性。我们这里工业发达,集体家底厚实,分田反而分了众人的心。人家分田是实事求是,我们不分也同样是实事求是。”

  前些年,国企改革“抓大放小”,乡镇企业改制也进入新阶段。吴仁宝认为,改制本身不是目的,是通过改制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改出大家积极性,改出企业的高效益。他在民主会议上说,“抓大放小”主要是针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而乡镇企业面广量大的是中小型企业,正是这些企业以它灵活的机制,撑起了农村经济的半壁江山,吸纳了农村大部分劳动力。

  吴仁宝提出了切合华西实际的改制方案,一手“抓大放小”,一手“抓大扶小”,必要时还“抓大放大”。对那些关系到华西经济命脉的大企业,抓住不放继续花力气深化改革,一些效益较差的小企业则转给个人经营。在这同时,对那些有发展前景的小企业加大扶持力度。

  不管什么方式,“让华西发展起来,让华西农民富起来”是吴仁宝始终坚持的原则和目的。当年学大寨、发展农业是这个目的,冒风险办小五金厂是这个目的,企业改制不跟风也是这个目的。

  在吴仁宝的坚持不懈探索下,一批华西特色的做法涌现出来:“少分配、多积累”的分配制度,举贤不避亲的干部制度和用人政策,致富更要抓教育的精神文明建设……

  大爱无私的老共产党员

  华西村398号,一间陈旧的住宅,那是上世纪70年代末建造的。如今住这种房子的华西村村民已经不多了,可吴仁宝仍然住在这里。

  地板破裂,墙壁开花,几乎看不到什么家具、家电。惟一引人注意的,是墙上挂满的照片,那是他几十年来与到华西视察的领导的合影。

  思想上始终与时俱进,生活上却大大落伍。“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不过吃三顿饭;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不过占一张床。”这是吴仁宝用来告诫自己的话。

  一碗烂糊面,一点豆腐、青菜,他就吃得很香了。吴仁宝从不陪吃,那天看望客人时,举起的右手,让人们无意间看到了毛衣袖子上的破洞。

  当村民中出现许多千万富翁时,吴仁宝家还只是几十万元存款。原来,这些年,他把上级批准应得的5000多万元奖金,全部留给了集体。“有富民享,有难官当。”他说,“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最大的幸福!”

  将爱心洒在中华大地,洒在华西,有着52年党龄的吴仁宝,从中得到了崇高的力量和永远的青春。

  一位老党员的赤子情怀

  本报评论员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诞生了华西村、南街村等一批“明星村庄”。他们是如此耀眼,以致观者云集、赞美如潮。

  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吴仁宝正是这样一个“非常之人”。他凭借独特的人格魅力、出色的工作能力以及敏锐的市场判断能力,走出了一条世人瞩目的“华西之路”,使华西从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村庄发展成工农商并举、年营业收入300亿元的“天下第一村”。

  他是党的好干部。积极推行企业合作制、厂长负责制、经理监管制、工代议事制……一系列机制创新使华西村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和活力,走出了一条以集体经济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多元化、混合型经济发展新路子。他勇挑重担、富有激情、思想敏锐,始终自觉地走在发展进步的前列,创造了中国农村发展的奇迹。

  他是群众的贴心人,心系群众、致富百姓的为民情怀从未改变。“有福民享,有难官当”,“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是我最大的幸福”、“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这个“村官”始终把服务群众、致富百姓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和毕生的追求,尽心尽力为群众谋利益。

  更令人感动的是,吴仁宝历40年而弥坚的精神动力。作为一名“老先进”,他从未停止过自我加压,他的内心一直深藏着高尚信仰。在担任华西村党组织书记的40多年里,他认定“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信守“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是我最大的幸福”。

  他从未忘记,要做群众发展致富的带头人。这是一位老党员的赤子本色,这也是一个优秀基层党员干部的人生精髓所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