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2005百姓账本(6)李毅中的事故现场“ 奔走”账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3日04:06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2005年2月,在安全事故频发、责难质疑四起之时,外表俨然一位大学教授的李毅中“受命于危难之际”,出任新组建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

  11个多月来,李毅中频频现身于全国各个事故现场,怒斥“官煤勾结”,自揭“安监弊端痼疾”,吁请“要留住煤矿人才”,疾呼“瓦斯不治,矿无宁日”……

  2005年11月27日,致死170多人的黑龙江东风煤矿事故现场,当矿长、总工茫然不知国务院的“紧急通知”和“特别规定”时,李毅中怒斥:“你们连民营小煤窑主都不如!”

  面对唐山矿难,他更放出“狠话”:“2005年年内至少要关闭4000个煤矿,名单向社会公布。”

  他以安全的名义出发,屡屡出现在不安全的第一线。他的每一次出发,都使不少人的心悬了起来。

  他目睹了中国2005年此起彼伏的矿难。因此,在这张面孔上,人们可以看到痛苦、愤怒与疲惫与日俱增。人们也同时注意到,他的呼喊已化为一把把利刃。“这个局长不好当”

  2005年2月25日,身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副主任的李毅中,列席了国务委员华建敏代表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所做的关于安全生产情况的汇报会。

  3天后,60岁的李毅中正式出任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在宣布就职的会议上,李毅中表示自己是“临危受命”:“我在国资委从事的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工作,这项工作极具挑战性、极具探索性,还有点风险性。安监工作是维护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这项工作更具挑战性,更具探索性,更具风险性。”

  在中石化当车间主任、厂长时亲手抬过事故中死难职工的李毅中,深深知道“这个局长不好当”。2005年3月9日,李毅中便直面了矿工的死亡。这一天,山西交城煤矿的矿难使27人死亡或失踪。

  此后,他奔波于安徽、河北、新疆、广东等地,处理着一起起事故灾难。

  2005年夏天,李毅中在给广东省1000多名安监、企业人员作“2005年安全生产形势报告”时,使用了他从矿工那里听来的一个词:“专盯”。这个词,形象地给自己和全国所有的安全员以及各省市领导的安全职责定了位。此后,他也被称为“中国第一专盯”。

  2005年9月29日,李毅中面对全国36名主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地市领导发表了长达一个半小时的演讲:“大家都是安全生产工作这个战壕里的战友,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要有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气魄。”“惩治腐败是安全生产形势好转的希望,安全生产监管单位必须用重典来治理乱局。”“官煤勾结是深层次问题”

  如救火队员般东西南北奔波了千万里之后,矿难却“按下葫芦浮起瓢”,这让眼里“揉不得沙子”的李毅中一天比一天愤怒。

  在他2005年的公开讲话中,“官煤勾结”成了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

  6月13日,李毅中在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报告会上,提到了七台河“3·14”煤矿矿难。该矿矿主彭国才竟然是七台河市桃山区安全生产监督局的副局长,其哥哥彭贵才利用七台河矿业公司副总经理的身份和职权将公司收购的小煤窑交给自己的弟弟承包,一个管煤、一个挖煤。“混蛋一个!安监队伍的败类!”

  随后,他在“安全生产万里行”广州启动仪式上再次棒喝“官煤勾结”,称“官煤勾结已经到了该引起高度重视的时候”。他痛斥湖南娄底市资江煤矿矿难性质恶劣:“根本就没有落实整改!这个老板的胆子为什么这么大?背后有没有什么东西?得好好查查!要抓住不放!”

  7月5日,李毅中直言,一些地方官员充当了违法企业主的“保护伞”。有些地方政府领导人片面地认为,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抬高了市场准入,会影响当地的招商引资。在一些地方,地方党委和政府甚至下发红头文件,保护外来投资企业不会受到监管部门的执法检查。

  7月25日,李毅中再次怒斥个别干部败坏安监队伍形象。“事故背后的失职渎职和官商勾结、官煤勾结、以权谋私等腐败问题不是个别现象,是安全生产的深层次问题。”

  国务院出台“紧急通知”和“特别规定”之后,李毅中一再强调,10月15日是各地最终上报数据的期限,届时不主动撤资的公职人员肯定将面临严厉处罚。“对党员干部,要让其受处分,丢帽子;对职业经理人,要罢免其任职资格,丢位子;对黑心矿主,要让其倾家荡产,丢票子。”

  11月1日,4578名“红顶煤商”投资入股6.53亿元、已撤资4.73亿元的消息,终于在公众期待中被公布。但李毅中语出惊人:“这次清理纠正工作是初步的,撤出的投资可能只是一部分。从目前的举报线索来看,还有更隐蔽的、埋藏更深的。”

  要让非法矿主倾家荡产

  1亿元GDP死亡1个人———李毅中将血淋淋的数据摆到了公众面前。

  他不能不忧心忡忡:“2004年,全国因为各类事故造成死亡人数13.67万人,1亿GDP死亡1个人;全国人口不算港澳台,1万居民里要死一个人;另有伤残70万人。”

  “对黑心矿主,就是要让其倾家荡产。”他决心已下。

  近年来,山西等地已经出台了工亡矿工赔偿20万元的规定,但还只是“地方规定”,安监总局没有正面表态。李毅中于2005年4月首次表示:“我支持这样的赔偿额度。加大赔款,就是要加大矿难成本,让矿主赔不起,才能促使他们拿出钱投入到安全生产当中。”

  2005年7月25日,李毅中在安全生产工作座谈会上说:“目前,一些地方存在着非法业主发财、劳动者遭殃、政府买单的现象,这是最大的不公平,是对社会正义的蔑视和践踏。必须加大安全监管监察力度。”

  他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说:“治理煤矿的非法违法违规行为,要用重典。应该是怕丢帽子的抓住帽子,怕丢票子的抓住票子,怕丢资质的把资质抓住,才能治到痛处。”

  2005年10月21日下午,李毅中在昆明听取云南省安全生产工作汇报会后,分析了造成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深层次原因,指出重典治理非法违法行为不仅适用于煤矿,也适用于其他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

  在“治理非法违法行为要用重典”思想的指导下,2005年3月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29人遇难的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岭底乡香源沟煤矿二坑,被处以罚款3501.92万元,其采矿权被收回拍卖。

  感性与理性兼备——李毅中印象

  本报记者王冬梅

  11个多月来,如履薄冰的安全生产形势,不仅使李毅中身心疲惫,而且使李毅中多次雷霆震怒,最终留下了许多振聋发聩、发人深省的声音。

  许多普通的老百姓开始知道有个“管安全的李毅中敢说狠话、真话”,网民们更是盛赞李毅中的言词,尽管有人担心,充满理想色彩掌管全国安监机构的李毅中可能成为中国式的堂吉诃德。

  作为一个关注安全的记者,多次耳闻目睹了李毅中激昂的言词,在深感安监工作艰难的同时,也为李毅中在这艰难中泼洒的明媚色彩而感到振奋。从未听他说过“身心疲惫”,但疲惫与无奈无言地隐藏在他愤怒的言词中;从未听他说过“鞠躬尽瘁”,但他奔忙的脚步留在了2005年诸多的事故现场;从未听他感慨“心有余力不足”,但频发的事故表明了安监工作旷日持久的艰巨……

  李毅中用行动表明了他是一个感性与理性兼备的人,在发出诸多激烈的言语后,他用理性的法律、法规去维护激情中爆发的真知灼见。也许有人会说,当前矿难等重特大安全事故仍难以避免,但人们有理由相信,能够发出这种声音的安监机构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的安全生产形势会有根本性的变化。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