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珠三角力推“农宅公寓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3日04:54 深圳商报

  农民们告别延续数千年的单家独院式农居住进高楼

  珠三角力推“农宅公寓化”

  【据新华社广州1月12日电】(记者梁钢华段羡菊杨三军)初冬时节,记者在富庶的珠三角农村看到,一幢幢现代化的农民公寓大楼正在火热建设中。农民们告别祖祖辈辈延续
数千年的单家独院式农居,像城里人一样住进公寓式的高楼。

  大批“农民公寓”现身珠三角

  在佛山市南海区桂城办事处夏西村,推土机已经推倒了200多幢民房,打桩机正在打桩。村委会主任黎月玲介绍,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将用10年时间拆除全村所有的民房,村民全部搬进公寓高楼。在东莞市塘厦镇林村,一期建成的林村农民公寓小区环绕着人工湖,村委会办公场所、社区医疗卫生、银行储蓄、通讯邮政、肉菜市场、休闲会所等公共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61岁的农民林光达一家2005年初搬进公寓里的一套复式楼房,根据林村的规划,全村近5000多农民将分批安置到农民公寓。林光达说:“村委会以低于成本价的价格将新房卖给村民,加上政府补贴和搬迁补偿费用,我们基本上不用花钱就住进了新房,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类似夏西村、林村这样拆单家独院式旧居、统一搬入新公寓的情况,在珠三角工业比较发达、城市化水平比较高的农村地区,正在成为一种热潮。

  东莞市前不久调查,这个市大朗镇26个村中已有11个在推进农民公寓建设。记者了解到,经过酝酿和试点,广州、佛山、东莞、深圳、珠海等市,这几年已先后叫停了单家独院式民宅的审批,都在积极部署并推动“农宅公寓化”工作。

  节约土地求发展

  东莞市大朗镇农民公寓的建设,缘起于松山湖高科技产业园的建设,导致宝陂村、佛新村、校椅村需要整体搬迁。大朗镇政府组织村民代表到外面参观考察,村民们接受了按照城市型居住社区建设安置小区的思路。

  如果说大朗镇这三个村的“农宅公寓化”是一种外部力量引发、村民们主动选择的结果,那么记者采访的许多村的“农宅公寓化”却是尝到盲目建房的“苦果”之后,村民们被逼无奈、却又不得已而为之的结果。

  夏西村村民户均拥有约2幢房子,人均宅基地面积超过100平方米。由于民宅建设对土地浪费巨大,夏西村再也没有可供工业开发和物业流通所用的土地,集体经济发展没了后劲。村委会主任黎月玲说,村民拆旧房住进农民公寓后,全村可以节约原住房用地的40%也就是500多亩土地,从而带来新的发展空间。

  也要防止盲目“刮风”

  尽管“农宅公寓化”能给珠三角农民带来很多好处,但据记者调查,实际操作当中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

  东莞市城建规划局前不久一份报告指出,这个市大朗镇有11个村在建农民公寓,目前仅有3个因整体拆迁而把原宅基地交回当地政府,其他8个村原制定的改造计划均没有落实具体实施时间表,有的因为拆迁成本过高而推进缓慢。

  这个局村镇科科长陈学江说:“这与农民公寓建设的初衷相违背,也与国家规定的一户一处宅基地的政策相违背。”

  建设规划部门的专家也指出,现行农民公寓的建设受各村行政界线的限制,各自为政,独立建设,致使农民公寓分布分散,不利于城镇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

  专家呼吁:地方政府和乡村干部推进“农宅公寓化”应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不要搞硬指标,也不应强迫列出时间表,更不能搞行政命令、一刀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