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卫生厅长解读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3日05:59 扬子晚报 | |||||||||||
昨天,江苏省卫生厅召开2005年度全省卫生工作会议。会议在部署2006年卫生工作重点的同时,还对眼下百姓关注的“看病难、看病贵”等热点问题进行了解读。 现象之一: 找好医生难
现场摘录:江苏省卫生厅厅长郭兴华指出,虽然我省部分地区医疗资源比较丰富,但全省总体而言,医疗服务资源总量还满足不了群众的需求,尤其是优质医疗资源短缺。看病难,难在找好医生难,找名专家难。 百姓感受:“为了等一个专家号,我一早就来这里排队。找个专家看病实在太难了!”昨天,记者分头走访了多家医院,在专家门诊外面听到最多的就是这样的感叹。但耐人寻味的是,专家们却多向记者无可奈何地表示,半天的门诊要看上四五十号病人,其中只有30%左右是真正的疑难杂症,大多数都是常见病,没必要挤专家号。江苏省中医院著名妇科专家谈勇教授的专家门诊经常从下午2点一直拖到晚上9点,她告诉记者,对于真正的疑难杂症患者,专家们自然是再辛苦都值得,但最无奈的就是,常常普通门诊即可解决的病人来挂专家号,反而无谓地浪费了专家的精力,耽误了其他病人就诊。 解读对策: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让常见病的门诊进社区,使大医院中的名专家从常见病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到真正需要优质医疗资源的患者身上。郭兴华厅长强调,我省将降低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医药个人支付比例,逐步建立社区首诊制度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大医院间的转诊制度,引导病人合理分流。据透露,2006年的社区卫生服务进一步完善,将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推行责任医生和家庭医生制度,实行不间断健康管理,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对象由病人向社区全体居民的转变,工作职责也由单纯的治疗向保障居民健康转变,服务方式由坐堂行医向送医上门转变,真正做到“小病在社区”。 现象之二: 大医院看病“繁” 现场摘录:谈及医院管理时,郭兴华坦言,“看病难”在大医院主要表现为看病程序繁琐,看病中的服务环节太多,不方便病人就医。 百姓感受:昨天的采访中,不少患者都抱怨看病流程太复杂。一位患者拿着一张刚刚拍成的腿骨X光片说道,为了看一下他的腿骨扭伤,他先得到一楼挂号,然后上三楼的诊室,拿到医生开具的拍片单子后,再到二楼交费,然后再重上三楼拍片,最后再回到诊室等待医生的诊断。这样一折腾下来,三个多小时就过去了,并且跑上跑下地忙个不停。要知道,仅仅只是排队这一项,他可就排了四次。 解读对策:“优化、调整不合理的医疗服务流程,切实解决看病程序繁琐的问题。要通过简化、归并医疗服务项目和程序,减少服务环节,方便病人就医。”郭兴华厅长强调,2006年,江苏将采取暗访的形式对医院的服务与管理进行检查,对管理混乱、医疗纠纷不断、群众意见大,或者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医院,将及时撤换院长。各级医院必须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等,严格执行医疗服务收费标准,杜绝不合理收费,主动接受社会和患者对医疗费用的监督。 现象之三: 医疗费用贵 现场摘录:“城乡居民个人医药费用负担持续增加”。郭兴华厅长诚恳地表示,虽然市民对医疗的直接感觉是一个“贵”字,但这个问题还是应该全面客观分析。首先,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以及各种高新仪器的引进应用,医疗费用逐步上涨应该是不可逆的,是正常现象,毕竟,如今居民所享受的医疗服务水平与六七十年代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但也必须看到一个事实,即公立医院卫生机构经济运行过多引入市场激励机制,采取了鼓励收费的公共服务融资导向,医院维持发展主要靠自身积累。一些医疗机构趋利行为严重,盲目扩大规模和追求经济收益,加重了群众的医药费用负担。 百姓感受:“看病真是太贵了。”由于江苏省2005年10月份刚刚调整过医疗服务价格,CT等大型医疗检查的费用下降一半,因此,昨天的采访中,市民对“看病贵”的意见多集中在药价上。并且不少市民都提出疑问,为什么药价一次次降,百姓却感受不到真正的实惠? 解读对策:郭兴华厅长表示,公立医疗机构缺乏稳定的财政经费保障,这种运行机制不符合公益性事业性质。因此,解决“看病贵”仅靠医疗机构自身是不现实的,但医疗机构本身应当有所作为,在现有的基础上努力把医药费用降下来。为此,江苏今年将严格限制公立医院利用贷款竞相购置大型先进医疗设备和兴建豪华医疗场所,根据医院的等级不同严格准入高新技术,并且对公立医院开办的特需医疗服务进行清理和规范,实行必要的调控和干预,用于特需医疗服务的病床数不得超过总病床数的10%%。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于危重病人,都要坚持先救治后结算的原则,绝不允许见死不救。 此外,全省还将全部实行检查单互认制度,即同一地区医学检查结果互认通用,减少不必要的检查,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改进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不断扩大药品招标品种,切实让利于患者。高值医用耗材也要纳入集中招标采购范围。同时,继续降低医院对药品收益的依赖,减轻群众药品费用负担,2006年全省三级综合医院“药占比”比去年再降一个百分点,控制在46%%以内,平均门诊费用继续实现零增长、平均住院费用增幅在前三年平均增幅基础上再下降2个百分点。本报记者刘大颖刘小卉
在大医院就诊难,因病人过多,一些住院病人只得住在走廊里。刘小卉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