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有约鲁豫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3日09:12 解放日报

  

有约鲁豫

  鲁豫近影

  

有约鲁豫

  “鲁豫有约”访谈节目中,鲁豫采访小品编剧何庆魁。

  1993年,央视“艺苑风景线”,清汤挂面发型的上海女孩鲁豫开始了她的主持生涯。

  一年后,依旧一脸学生相的她成为“最受观众欢迎的10大CCTV节目主持人”。

  荣誉到来的同时,困惑随之来临:心灵很大,但舞台又有多大?

  于是,这个一直以来都是凭直觉做事的女孩选择了去美国游学。归来时,恰逢凤凰卫视开播在即,又是凭直觉,她投身其中。

  “鲁豫”这个名字注定再成传奇——1998年,“凤凰早班车”里,鲁豫以独特的“说新闻”方式打动无数人。鲁式“说新闻”风格被国内电视荧屏争相仿效。

  2002年,以“鲁豫”名字命名的“鲁豫有约”正式推出。她的沉静淡定,让每位来节目的嘉宾开诚布公地直面自己的往事。这些人中,无数人的名字都曾处于公众话题的风口浪尖。

  而我们也惊喜地发现:这个十几年来发型几乎没有改变的女主持人,从综艺节目主持人到新闻主播,再到访谈类节目主持人,每一次的改变都是如此精彩。

  第一次和鲁豫"有约",是在三年前。那时候正逢名人出书热,身为凤凰卫视当家主持人的鲁豫也搭乘上这班快车。为此,曾与她在电话里交谈,谈的自然是她的那本书。那一次,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她的声音,电话里的质感和电视里听到的一模一样。

  再次和鲁豫"有约",是三年后的现在。因为《鲁豫有约》在上视纪实频道的播出,鲁豫本人亦来到上海。这一次,也终于和她真正面对面:依然是熟悉的发型,依然是温和的语气,依然让人感觉到那股含蓄之中散发出的莫名张力。

  《鲁豫有约》是"说出你的故事";那么这一次,我们的"有约鲁豫",正好是"鲁豫,请说出你自己的故事"。

  "回家"的感觉很好

  

  记:这次《鲁豫有约》放在上海的纪实频道播出,跟您是上海人有关吗?

  鲁:一方面是这个缘故,但主要是制作公司的决定。上海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不光电视,任何行业都看好这个市场。作为我来说,一直非常希望上海的观众关注我,看到我的节目。因为"回家"的感觉很好。

  记:这么多年,您几乎一直在上海以外的城市如北京、香港等地工作和生活,那么现在的上海在您眼中是怎样的?

  鲁:我经常会和朋友们谈起这个话题。上海是个挺养人的城市,跟北京一样,也是大都市,同样节奏快并让人产生紧张感。但生活在上海,感觉却是放松的,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

  我的身体了解我的工作

  记:2005年起,《鲁豫有约》从周播改为日播,工作量的激增让你倍感压力吗?

  鲁:节目量的变化不足以构成压力,可能跟我的性格有关。我是一个习惯自己给自己加压的人;而且节目的背后有一个团队,所有的人都一起分担。

  记:但是这样的连轴转,主持人一旦身体不舒服,尤其是这个主持人还是不可替代的,那整个节目就可能很被动。

  鲁:我觉得我可能天生适合做这行。说实话,我今天生病了,人很不舒服,但是昨天晚上进棚录制时一点症状都没有。所以,人的身体是个很奇怪的东西,当它知道你还需要工作时,它也会绷紧发条;一旦知道你工作结束了,它也马上松懈。

  记:看来,身体也是"智能"的。从周播到日播,越来越多的普通人走进了《鲁豫有约》,这是否与节目最初设定的具有历史沧桑感的嘉宾对象相悖呢?

  鲁:不相悖。《鲁豫有约》的定位是"说出你的故事",任何一个有故事、有经历的人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嘉宾。名人可以,普通人也可以。毕竟,有历史故事的人物相对有限,之前也访问得差不多了。其实,访问普通人的难度比名人更大。因为观众在收看这类节目时,会有一个普遍的预期心理:如果嘉宾是名人,观众会希望他(她)是一个像普通人的名人;如果对方是普通人,观众又会希望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普通人。挖掘普通人的"了不起",比发现名人的"普通性"更难。

  我只是一个倾听者

  

  记:《鲁豫有约》的嘉宾都是一些有特殊生命经历的人。对观众而言,您是引导嘉宾走进他们也许并不愿再触及的回忆里去的人。您怎么去应对这种尴尬?

  鲁:我是一个不愿意让别人尴尬的人。我的原则是有些事情我会开口问,但如果对方明确传达了不愿意的信号,我不会继续问下去。我不喜欢剑拔弩张式的访问,虽然上学时学的很多访问方式都是西方的、尖锐的、直指内心的,但我的观众习惯是你把该问的都问到,但又不是那么尖锐。比如《鲁豫有约》的第一个嘉宾是毛阿敏。当时,关于她的话题就是税务风波、情感风波、两次自杀。那次也是事隔多年后毛阿敏想"说"的时候,但如果她表示不愿意,我也不会问。

  记:听说您做任何一场访问都只准备一个问题?

  鲁:对,我只准备一个开场白,让对方觉得我是了解他的,然后让话题自然延续下去。跟提问相比,倾听更加重要;当你真心倾听的时候,对方才会有说下去的欲望。

  有些改变是应该主动的

  

  记:《鲁豫有约》至今已足足四年,您怎么看待节目的生命周期问题?尤其是现在全国各地有这么多类似节目。

  鲁:这也许是中国电视市场的一个特点。一个节目持续两三年后,就要考虑去变了。其实在国外,一个节目做两三年可能才刚刚起步。这样的情况下,最聪明的做法就是在别人还不要求改变的时候自己主动去改变。我不喜欢坚持到最后,坚持到最后,往往太悲壮。如果将来《鲁豫有约》不行了,我可能在此之前先选择离开。

  记:您提到了改变,但您曾经也表示自己其实是个很抗拒变化的人,十多年未变的发型就是一个明证。

  鲁:如果改变是好的,我就去主动改变,所谓择善而从。但我也坚持某些细节,比如发型、比如讲话时的神情。其实,我的习惯是凡事跟着感觉走,到了某个需要抉择的时候,心里总会有个声音告诉自己该干什么了。

  记:您加盟凤凰卫视至今将满十年,有没有考虑过仿效其他凤凰名主持如杨澜、吴小莉等投身管理职务?

  鲁:对她们,我真的佩服。不仅在台前主持、还忙幕后管理,同时还都是妈妈。我也会尝试这种转型,已经在读EMBA了,平时工作中也会时不时涉及到一些管理工作。

  因为年轻,曾经"无知无畏"

  

  记:十几年前,您主持央视"艺苑风景线"并因此获得"最受观众欢迎的10大CCTV节目主持人",然而您很快选择了离开,为什么?

  鲁:那个舞台本身没有问题。但那时年轻,也不成熟,只是觉得自己成长得很快,但舞台却没有一起成长。其实央视的舞台很大。说实话,如果今天再给我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我不能保证是否会像当年一样选择离开。就是因为年轻,所以无知无畏。

  记:也因为无知无畏,所以在凤凰早班车开创了国内"说新闻"的播报风格?

  鲁:这跟我喜欢"偷懒"有关系。我不是学播音的,让我念新闻也念不好。我想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就算出了错也能"错"得很自然的新闻播报方式,那就是"说"新闻。

  记:既然是国内"说新闻"的第一人,为什么要跑去做《鲁豫有约》?

  鲁:现在可以说了,做新闻不是我的兴趣,而且我有点小孩子心理,等到大家都开始"说"新闻了,我反而不想做了。相反,我喜欢人物访谈。一个人能把爱好和工作合二为一是件幸福的事,至少不用每天一边起床一边痛恨工作。

  任何人都不可能"完美"

  

  记:很多人说鲁豫"看上去很舒服",您怎么看待美丽的定义?

  鲁:年纪越大,越觉得美丽是内在外在综合在一起的,尤其是内在。当你看到一个内在修养非常好的人时,那种美丽的感染力往往超越身材、五官等外在的东西。腹有诗书气自华,指的就是这个吧。

  记:最让你感动的美丽是什么?

  鲁:有力量的美,那种能够鼓舞、感染第三方的美,尤其是那些外表柔弱但内心坚强的女性。

  记:其实,您的荧屏气质也常感染观众,您觉得自己"完美"吗?

  鲁:任何人都不可能完美。我也有很多的缺点。比如我在节目文案方面的记忆能力几乎是超常的,但是对于数字却永远是弱智的。我的香港手机号码才八位数,但至今还需要打电话给我同事,让他们告诉我上面显示的是什么号码。至于机器方面的常识,就更不靠谱了。还在央视那会儿,有个同事开车时用雨刷器擦玻璃,我问他往车玻璃上碰的是什么?他开玩笑说是汽油。我还自作聪明想,因为汽油很贵,所以不能经常喷。这一信就信了七八年,后来被凤凰卫视的同事狂取笑。

  李君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