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专家解析洱海水质变化原因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3日09:54 云南日报

  

专家解析洱海水质变化原因

  清澈的洱海水本报配图

  11日,作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泊生态环境创新基地、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项目“湖泊富营养化过程与水华暴发机理”首席科学家,金相灿教授全面解析了洱海水质
变化的原因。

  国内湖泊治理典范

  洱海是一个处于初期污染的湖泊,建立在科学规划基础上的有效投入,可以在短时间内控制整个湖泊的污染趋势,并让富营养化的局面得到逆转,花钱不多,却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金相灿分析,洱海治理的思路和方法是正确的,特别是大理白族自治州举全州之力,全方位出击,在短期内让整个湖泊水质从四类提升到了三类,并在去年出现了3个月的二类水,在国内湖泊治理保护中是个典范,之前成功的还有北京的密云水库。

  前所未有的重视

  金相灿告诉记者,全国不少地方都在强调保护母亲湖,而大理对洱海保护治理的迫切心情和重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从地方政府到寻常百姓,从相关部门到村级干部全体总动员,认定了“洱海清、大理兴”的道理。整个政府的组织管理形式,从2003年后调整为“一方治水,多方协作;一方出手,多方动手”的局面。大理州环保局、洱海管理局协同农业、水利、环保、工商等一起作战,这样的湖泊治理管理模式和经验值得借鉴。

  向科学界敞开大门

  洱海是开放的洱海!金相灿认为,湖泊保护治理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要避免治理失败。在整个洱海的治理中,大理州始终敞开大门,欢迎优秀专家的到来。

  开放的态度吸引中国环科院、上海交通大学、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等大量专家,带来新的咨询和方法实施保护规划。其中,控源和生态修复理念贯穿了整个治理和管理的始终。

  期待更多的关怀

  目前,洱海已汇集了国内湖泊治理的权威专家和科研单位。但是由于湖泊治理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同时,还有许多热难点长期得不到解决,新问题在不断出现。

  在中国环科院专家的建议下,“中国大理洱海湖泊研究中心”经大理州正式批复成立。目前由金相灿任主任,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主任稻森悠平也加入了研究中心。

  当地政府在科学调查、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强有力的倾斜,因此在2003年以前,洱海保护得到的基本投入并不多,但是,保护洱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更多人的关心。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秦蒙琳连芳(春城晚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