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闻观察:吴仁宝与“天下第一村”的样板意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3日16:51 新华网

  本刊记者 林双川

  跨入06年新春,村官吴仁宝和他的华西村再度受到中国主流媒体的强烈关注,吴仁宝保持先进性与华西村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成功经验,无疑为新农村建设和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提供了一份生动鲜活的教材。

   实事求是:华西村发展的最大"法宝"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在苏南农村迅速崛起,这里的农民最早成为工人,最早搬进别墅,最早拥有小汽车,拥有农民退休金……最早拥有了连城里人、外国人都艳羡的新生活,成为中国最负盛名的 "中国首富村"、"天下第一村"。

  最新消息传来:2005年,华西村集体资产达30个亿,人均资产超百万,销售额达300个亿。

  同在一个蓝天下,为什么华西能够成为中国新农村建设的一面红旗?让世界也为之刮目相看?其中有什么绝招或"法宝"? 这是不久前记者随中宣部组织的中央新闻采访团赴华西采访时,极力寻求答案的一个问题。

  在华西期间,通过与吴仁宝、与华西村民的"面对面",耳闻目睹,谜底渐渐揭晓: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精神,是吴仁宝带领华西村民创造中国乡村奇迹的最大"法宝"。

  吴仁宝反复对记者强调:华西村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应对挑战的根本法宝只有四个字:实事求是!作为基层干部,吴仁宝对实事求是的理解很朴素,叫做 "吃透两头"、"两头一致"。吴仁宝的所谓"吃透两头",指的是吃透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吃透本地工作实际。"两头一致",则是一头与中央保持一致,一头与老百姓保持一致。因此,不管政治风云如何变幻、国家方针政策怎样调整,他与华西村都能够启动自己的"响应机制",一次次避开风险,抓住发展机遇,实现超前发展、科学发展。

  这有两个经典案例:其一,改革开放之初,全国轰轰烈烈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吴仁宝认为,华西人多地少,工业发达,集体家底厚,分田到户不符合华西的实际。他坚持从实际出发,没有分田到户,而是由30名种田能手"集体承包"了全村500亩良田,搞产业调整,劳力转移到乡镇企业,正是吴仁宝的这一实事求是的做法,为华西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二,上世纪90年代,全国曾经掀起一阵乡镇企业"改制"浪潮。吴仁宝还是没有随大流,而是提出在华西搞"一村两制"(允许村民既可以搞集体,也可以搞个体),使华西走上一条以集体经济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混合型经济发展新路。吴仁宝告诉记者,实事求是,并不是不听中央的。我不搞分田到户,就是吃透了中央精神 ,中央文件是讲两点,叫"宜统则统,宜分则分",我们华西是"宜统",所以我们就没有分,那是听中央的,与中央保持一致的结果。

  现在回头看,无论是他坚持"集体承包"还是搞"一村两制"等等,都不是盲目跟风、照抄照搬,而是实事求是地将理论与实践、大政方针与具体实际想结合,衍生出创新之举。

  吴仁宝紧跟形势,又不墨守成规,中央提"抓大放小",吴仁宝根据华西村办企业的实际提"抓大扶小"、"抓小放大",调整企业结构,如今华西没有一家不赢利的企业;中央讲"奔小康",吴仁宝认为华西已经实现了温饱小康,就提出华西应该 "奔中康"、"奔大康"……华西村有些做法似乎不合常规,是经济词典上没有的,但吴仁宝认为它符合华西实际、有利发展就可以试行,在村民分配、村民管理、用人标准制度等方面建立一整套堪称"华西特色"的乡村治理新机制,成功地破解了一系列农村发展遇到的新问题,尽管这些创新机制并非尽善尽美,但这种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无疑是难能可贵的,表现出了共产党人敢为人先、敢于超越的创新勇气。

  共同富裕:华西之路的最大亮点

  在中国农村,依靠个人能力致富的农民不少,但像华西那样坚信"社会主义定能富华西",依靠集体经济的积累,让所有村民几乎同步发展致富、富裕后不忘帮助别人的,华西算是最突出的典范。

  走共同致富道路,是华西村最大、也是最宝贵的亮点。走进华西村,人们一眼就能看到 "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的醒目标语。据村干部介绍:"华西既没有贫困户,也没有暴发户,家家都是富裕户。"村民之间的差异没有贫富,只是富裕程度的不同而已。"中心村村民一般年收入在数万元左右,住大房子,开小车子,房子都在400平方米以上,村里有小轿车400多辆,摄像机、等离子彩电、中央空调等各种高档用品成为农家寻常之物,家家有人出国旅游过,老年农民可以领到每月近千元的退休金……最'穷'的有百万元,最富的不超过千万,还没有千万富翁。"如果说差别,那就是别墅居住面积有100平方米左右之差,最小的别墅400平方米,大的在500、600平方米。一个美国游客参观华西村民的生活后说:"这样的社会主义,我们也要!"

  吴仁宝强调:富裕起来的华西村要"三不忘"──"不忘国家、不忘集体、不忘左邻右舍",将共同致富的红地毯直铺到贫困地区。近年来吴仁宝成功规划了三大"共同富裕"工程:一是1996年起出资在宁夏、黑龙江援建了2个"省外华西村",把脱贫致富的经验、做法传播开来,经过几年努力,"宁夏华西村"和"黑龙江华西村"建设均取得明显成效。华西先后投资近千万元帮助中西部20多个省市区培训县、村镇干部1万多人,开辟了一条民间智力扶贫的新路子。二是实施了"扩村计划"──2001年,将华西周围16个村庄纳入华西村,1000多人的小华西变成3万多人口的"大华西",带动了周围村庄的发展致富。

  为民情怀:吴仁宝最可贵的精神境界

  与吴仁宝同时代的农村先进典型不少,但像吴仁宝这样几十年红旗越扛越高、越扛越艳者不多,有的昙花一现,很快迷失方向甚至走向反面,为何吴仁宝的红旗不倒?"吴仁宝现象"成为人们颇感兴趣的话题。

  对此,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给出了答案:一是他始终全心全意地为老百姓谋利益,二是他始终自觉地走在发展进步的前列。

  全心全意为百姓谋利益,是吴仁宝一切工作的原动力和出发点。无论顺境逆境,吴仁宝为民造福的情怀从没有改变过。吴仁宝经历过起起落落,但无论是当"村官"、"乡官"还是"县官",职务如何变化,他都保持一股热情和干劲。吴仁宝告诉记者:"我是叫能上能下,能官能民,从全票当选到缺票落选,我都经历过,但是都没有挫伤我的积极性。为啥不挫伤呢?因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共产党员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是吴仁宝为民情怀的集中体现。他把村民的利益看得很重很高,自己淡泊自处,廉洁奉公,赢得村民发自内心的拥戴和尊敬:"没有吴仁宝就没有今天的华西村 "。

  吴仁宝几十年如一日保持共产党人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优秀品格。追求着"人民利益的最大值,自己享受的最小值"。华西村由穷变富了,作为掌管几十亿家底的华西第一代"掌门人",吴仁宝公私分明,廉洁自律,严格要求家属子女是出了名的。子女有过错,他照样批评,绝不护短。在华西金塔南大门前,树立着一块巨幅标语:"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能吃三顿;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只占一个床位。"时刻提醒警示自己和教育村民。村民告诉记者:老书记生活十分简朴,滴酒不沾,从不陪客吃饭,出差照样住小店、吃方便面;作为华西村致富带头人,吴仁宝却一直拿着低于村办企业管理干部的工资,多年来,镇政府奖励他的奖金高达5000多万元,他分文不取全部留给集体。

  记者数年前到访华西村,见到吴仁宝并在他简陋的家中吃过饭,没想到这次到华西,华西村民住房已经更新到第五代别墅,而吴仁宝和他老伴依然住在70年代的旧楼房里。至今,他的四子一女整个大家庭26口人,没有一人住村里最好的房子。吴仁宝一直信守着30多年前立下的"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住全村最好房子,不拿全村最高奖金"的"三不"诺言。吴仁宝以无声的行动,生动诠释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

  "生命不息,服务不止"是吴仁宝的人生信条。78岁的吴仁宝退居二线以来,仍然退而不休。他说:"干部没有终身制,但为人民服务要终身制"。如今他每天照样在忙碌着,学习着,雄心勃勃地规划自己80岁以后的目标、为华西村的美好未来继续操心忙碌着。(完)

  来源:半月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