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第二届中国十大老年新闻人物评选揭晓(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3日17:30 老年日报
第二届中国十大老年新闻人物评选揭晓(组图)

代喜增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第二届中国十大老年新闻人物评选揭晓(组图)

冯志远


第二届中国十大老年新闻人物评选揭晓(组图)

张福如


第二届中国十大老年新闻人物评选揭晓(组图)

陈尚义


  本报讯 (记者 刘剑) “乐章的结尾往往是全曲的高潮”,由《老年日报》评选出的2005·第二届中国十大老年新闻人物正是在晚年演绎了人生最华彩的乐章,这十位来自全国十个省市自治区、最小70岁,最大106岁的老人因为他们不平凡的晚年,当选为2005年度中国1.4亿老年人的杰出代表。中共黑龙江省委副书记兼省委秘书长刘东辉为本次活动撰文祝贺。

  刘东辉在撰文中指出:“这个评选活动在各种新闻媒体中众多的年终岁尾评选点评中
是有特殊意义的,它所关注的是不太为媒体所注意的群体——老年人,老年日报编辑部评选全国十大老年新闻人物,一方面彰显了当代老年人的精神风貌,弘扬了老有所为、无私奉献的精神,另一方面促进了全社会对老年群体和老年问题的关注和对长者的尊重。建设和谐社会就不能不重视占全国人口十分之一的老年群体,老年日报开展这项评选活动是一个新闻媒体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希望老年日报把这个评选活动继续办下去,办得质量更高,更具权威性。”

  国内唯一的老年类日报《老年日报》自去年起开始评选中国十大老年新闻人物。这是目前国内媒体主办的唯一一个针对老年群体的年度新闻人物评选活动。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我国,占人口1/10以上的老年群体已成为关涉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去年起老年日报每年推出的十位老年新闻人物,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感人肺腑的事迹展示了老年群体的精神风貌,让全社会充分认识到老年群体作为社会宝贵财富的价值。 老年日报 在成功主办了首届中国老年新闻人物评选后,总结经验,今年在组织第二届老年新闻人物评选过程中注重科学性和权威性,增加了读者票选的环节。 20名候选人自去年9月份陆续推出后,即引起了广大读者和社会的广泛注意,许多人来电来函提出意见和建议,进入投票阶段后,选票象雪片一样飞向编辑部。有的干脆亲自来到编辑部,将自己庄严的一票送到工作人员手中, 首届十大老年新闻人物也纷纷来电、来信或是发来电子邮件,汇报自己一年来所做的努力,也道出了自己心目中的人选,并决心与之共同努力。中国老年学会常务副会长赵宝华也撰文表示祝贺。

  评选活动在经过专家的评审和本报对读者选票的认真统计后,2005·第二届中国十大老年新闻人物最终产生,他们是:六十载绿化荒山的百岁老人代喜增(吉林);支教42年,双目失明却依然不下讲台的万人之师冯志远(宁夏);十年倾其所有绿化荒山的老干部张福如(黑龙江);17年靠拾荒所得抚养42名弃婴的陈尚义(甘肃);一生为农民讲真话的农业专家72岁的陆子修(安徽);个人投入700多万元积蓄办教育和公益事业的成济武(山西);25年潜心研究彝族语言学和文字学,晚年笔耕不辍业绩卓著的丁椿寿(贵州); 少管所里孩子们的贴心奶奶郑美文(湖北);百岁做义工,并带动全家子孙三代一起做义工的胡汉伟(广东);以“爱”为主题,被誉为“共和国演讲家”的肢残老人 彭清一(北京) 。

  其他十位候选人 获得本次活动的提名奖。

  代喜增:106岁,吉林省东辽县辽河源镇大架山村村民。为了实现山清水秀的愿望,60年来,他用镐刨锹挖的方法,义务栽树百万余棵,绿化荒山40多公顷。

  代喜增生于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解放前举家搬到吉林省东辽县辽河源镇大架山村。刚搬到大架山村时,住的是土坯房,四周都是荒山,每到下雨的时候都发山洪,夏天得修几次房子。为保住山上的水土,代喜增领着全家人开始种树。从他46岁开始,这一种就是60年。60年下来,老人亲手栽下的树累计有百万余棵,40多公顷,除了5000多棵果树外,全都献给了国家。老人上了年纪后,树种不动了,就当起护林员。他的一句口头禅是:“这满山的树就是我的子孙。”

  冯志远,别离妻子,在宁夏支教42年;桃李满天下,却十年不曾摸过儿子的手;双目失明依然不下讲台,凭记忆给学生授课。退休后近十年时间里,失明的他每天到校为孩子辅导功课。直到全身瘫痪,他才不得不离开了大西北,离开了割舍不下的孩子们……

  76岁的冯志远,1949年考入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是家中五兄妹中唯一的一个大学生。1958年,他响应国家支持边疆教育事业的号召,自愿来到宁夏偏远的关帝中学任教。作为该校唯一一名大学生,他承担着语文、历史、地理、俄语四个科目的教学任务。

  1984年,冯志远双眼视力急剧下降,由于没时间治病,不久,他在一次语文课上双目失明。失明后的他没有办法备课,就凭着记忆给孩子们上课,直到患脑血栓无法自理……冯志远教过的学生已有一万多人。

  张福如,1995年从黑龙江省计委主任、党组书记的岗位退休。当年,已步入花甲之年的张福如毅然来到黑龙江省宾县大龙沟,将到处是荒山野岭、面积为50公顷的大龙沟治理成为一个“天然植物园”。十年来,张老在山岗上培修了10万个鱼鳞坑,在山脚下挖排水沟共8000延长米,还在山沟底筑起了3000平方米的塘坝,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之后,他投入15万余元的资金,栽下落叶松、樟子松等17种树30万株。今年他又种下了3000余棵无絮大叶垂柳。十年来,张老可以说用尽了家里的所有资源,除了老两口的全部退休金外,儿女也赞助了不少积蓄。因为他的突出贡献,国务院曾颁发给他“全国绿化奖章”,中组部授予他“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今年他又被国家水利部评为“治理水土流失先进个人”。

  陈尚义,在甘肃省定西市,一个离火车站不远的破旧小院里,住着一户由两位白发老人和8名孤残儿童组成的特殊家庭。17年来,82岁的男主人陈尚义每天都要去拾荒,81岁的女主人张兰英为孩子们的衣食从早忙到晚。17年来,“夕阳”的人间真爱温暖了“朝阳”。两位老人虽已步履蹒跚,但依然在承担着抚养城市弃婴的重担。

  从1988年到现在,他们共抚养过42名弃婴,相当一部分是残疾和智障儿童。除去捡垃圾过程中捡到的十四五个孩子外,其余孩子都是当地民政局捡到后送给他们抚养的。

  今年,陈尚义获得了“全国老有所为奉献奖”、“全省志愿者助残先进个人”、“陇原十大杰出老人”等多个奖项和称号。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