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对话:关注国内首个和谐评价体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4日11:02 解放日报

  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来说,最危险的事情莫过于我们一心追求和谐,却对正在以不和谐的方式埋下的危机种子浑然不知。因此和谐评价指标体系的最大价值就表现在“公众监察器”上。通过它,政府可以了解社情民意,了解老百姓的真实感觉;通过它,百姓也可以检查考评政府工作。以和谐问责政府,这应该是和谐评价体系对以往社会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突破。

  ●主持人:本报记者支玲琳

  ●嘉宾:乐正(深圳社科院院长、教授)

  新闻背景:有没有一种指标,能够衡量社会和谐的发展程度,能够标测出我们在和谐的路上走了多远?如今深圳正在做这样的尝试。据报道,国内首个城市和谐指标体系———“和谐深圳评价体系”,目前已经进入向市民征求意见的阶段。该体系的主持设计者、深圳社科院院长乐正表示,设计和谐评价体系就是要让和谐“看得见、摸得着”,要让“和谐社会”从一种理念变成一系列可操作、可测评的指标。

  主持人:对于“和谐”的评价,每个人的理解都不同;而就“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六个方面来说,也无不是带有主观评价的成分。您为什么觉得和谐度是可以测量的呢?

  乐正:人们对社会和谐的评价往往从主观体验、个人情感出发。对于老百姓来说,哪怕是社区收费、缴水电费、工作挨批评这样一些小事,都可能影响到喜怒哀乐,影响到对和谐社会的评价。即便如此,我认为和谐还是有据可“评”的。

  曾经有人从“不和谐”的角度(诸如失业率、失意程度等)对社会作过反向的考量,那么我想,从正面的角度对和谐进行评测又有何不可呢?具体而言,我们以社会发展、社会公平、社会保障、社会关爱、社会安全、生态文明6个一级指标作为“和谐尺”的“寸”,从中再细分出39项指标作为“分”,从而构成社会和谐度的一个综合监测体系。需要说明的是,和谐指标体系的独特性并不在于具体指标的“新奇特”,而在于通过对既有社会指标、经济指标的整合和重组,为人们提供一个前所未有的可以观察社会和谐发展的立体视角。所以在这把“和谐尺”的“分寸”上,人们既可以看到人均可支配收入、住房面积、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收入差距这些常见指标,也可以看到性别平等指数、政府民主决策率、重复上访率等等这样一些从我国国情出发独创的指标。当然了,我们的指标体系还只是初创,有一个完善的过程。

  和谐也是一种主观的感觉,我们在设计评价体系时同样关注到了这一点。因为如果只是用客观的统计指标,用冷冰冰的数字来表达人们对和谐的感受,还是有明显局限性的。所以我们加了两个“民调”———两份问卷:一份是针对社会和谐程度,一份针对个人幸福感。有人跳楼打架,他会认为这是“社会不和谐”,其实这往往不是社会的问题,而是个人情感的问题。所以我们藉此也想做一点引导,即希望人们关注个人情感、个人心态的同时,也不能忽略集体和谐、大众和谐和社会和谐;对社会和谐的理解要跳出个人体验的原宥,作出客观的评价。

  主持人:据我所知,在和谐指标体系后,深圳还将推出“和谐指数”。那么,是不是有一天39项和谐指标“达标”,和谐指数打了高分,我们构建和谐就算大功告成了?

  乐正:和谐评价永远没有“达标”的时候,和谐指数也别期望高分。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来说,最危险的事情莫过于我们一心追求和谐,却对正在以不和谐的方式埋下的危机种子浑然不知。而民众有时候因为长期生活在一个城市里,对于周遭环境也会变得不那么灵敏。因此和谐评价指标体系的最大价值就表现在“公众监察器”上。通过它,政府可以了解社情民意,了解老百姓的真实感觉;通过它,百姓也可以检查考评政府工作。它不像GDP指标,没有一达标就“告一段落”的问题,因为和谐指标永远没有上限。指标的上与下,对政府更多的是一种参照和鞭策。对于和谐,我的理解是,它不可能有很大的质变,而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也不会有立竿见影的量变,不可能像经济工作那样“一年一个台阶”。因此总体来说,和谐社会的构建将是一个长效机制,没有一劳永逸。

  一个城市的和谐满意度不可能是个很高的分数。因为有一个道理大家都明白:即便社会和谐度提高了,也并不意味着矛盾就消除了。旧的矛盾消弭后还会有新的矛盾出现,只是在和谐的状态下,会有一个很好的对话、协调的调解机制。当然,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更需在和谐的征程上快马加鞭。

  主持人:和谐构建,是全社会的共同目标和任务。深圳在和谐指标化方面的先行先试,对很多城市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据我所知,南京、台州、宁波等地也在设计自己的和谐评价体系。那么您认为“和谐指标化”除了能够起到监测和谐的作用外,还有怎样的现实意义呢?

  乐正:在我国,社会指标长久以来都处在一种被虚化的“参考”地位,“经济指标硬,社会指标软”的“传统”由来已久。政府在制定发展目标时,往往是经济发展指标、社会发展指标“两张皮”,由此也造成了我们现在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跛足”现象。所以我们制订和谐指标体系,希望能够打破这种习惯做法,将经济指标和社会指标做一个有机结合。这个指标体系不排除人均

  GDP,但更多的是将一些在以前看来是“软”的评价指标加了进来,政府可以依此来规划工作,以前看不到的“和谐潜绩”可以量化为“和谐显绩”,从而激发政府构建和谐的动力和压力,让民众也一起感受和谐的发展和脉动。

  所以,以和谐问责政府,我想这应该是和谐评价体系对以往社会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突破。人们可依此评价政府部门的政绩,可依此追究政府在公共治理方面的失责。因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政府公共治理的和谐。作为凌驾于社会之上最具权威的公共机构,政府的公共政策、制度安排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公共治理的和谐与否。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和谐评价体系的诞生对政绩评价标准具有重构意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