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金融丑闻接二连三说明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4日11:12 解放日报

  在过去的短短一个月里,我们接触到的财经新闻里有多少和丑闻相关?

  列举出来恐怕你会吓一跳:因涉嫌操纵意大利安托威尼塔银行竞购案而正接受调查的意大利央行行长安东尼奥·法齐奥递交辞呈;美国监管当局对荷兰银行开出一张8000万美元的巨额罚单,罪名是违反美国反洗钱法;德国一家上诉法庭下令,对德意志银行首席执行官约瑟夫·阿克曼涉嫌奖金丑闻一案进行重审;安然前财务总管理查德·考西承认金融诈骗
罪名,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金融丑闻案取得重大进展;美国证监会对申请破产保护的美国最大汽车零件制造商德尔菲现任和前任共约12位高管进行传讯,以调查他们在任期间涉嫌财务欺诈;全球最大的两家石油上市公司埃克森-美孚和英国石油(BP),遭美国当局反垄断诉讼,被控联手通过一系列非法协议和收购交易遏制美国市场的天然气供应;纽约州总检察官斯皮策爆料称,美国国际集团(AIG)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莫利斯·格林伯格和其他AIG前高管涉嫌在35年前监守自盗,非法得到了斯塔尔所设立慈善基金中的60亿美元巨款……

  正常还是“非常”

  新闻三维:作为美国历史上最大宗银行罚款案之一,美国监管当局对荷兰银行的处罚引起了媒体的普遍关注。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的调查发现,荷兰银行位于纽约和迪拜的办事处在近十年内涉嫌违规经手了数十亿美元资金。监管当局由此指控,荷兰银行没有对嫌疑交易实行有效监督,未及时报告可疑事件,缺乏调查客户的真实背景,并夸大自己的内控质量。

  尽管在去年3月,荷兰银行董事局主席胡宁克就警告全行10万雇员“监管薄弱已对我们的未来造成严重威胁”,并采取了银行业中罕见的严厉措施,每年支出超过2.5亿美元用于员工教育、管理层洗牌及提高技术防御。但丑闻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而在此前不久,阿拉伯银行也受到了美国监管当局的处罚,原因是未通报可疑交易。

  专家角度:丑闻频发,这到底是正常的现象还是“非常现象”?记者就此连线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系主任贺力平教授,他认为,个别机构出现丑闻,只要是偶发的,就不是很大的事情。丑闻防不胜防,哪怕监管有多严密。但如果很多地暴露出来,尤其是同一机构,反复发生,就有可能是体制上的缺陷。

  在被问及日益得到加强的金融监管与丑闻频发间存不存在联系?他回答说,一种情况是,因为过去可能没有相应的很仔细的规定,比如某一机构违规使用养老金,在某些国家可能是新的事情,在有了规定后发现,原来这是违规。另一种情况是,在人们从各个方面加强监管时,机构或机构内的部门一些对资金的特殊需要,可能通过正常途径不能得到满足,因此会想方设法在一些相对比较薄弱的环节做一些动作,所以在这些方面暴露出来一些新的问题。

  从大环境来讲,最近四五年,社会把较多的关注投到了大型机构、大企业的身上,对这些机构企业的合规性问题加强了社会监管、舆论监管,稍有点蛛丝马迹就会被披露出来。加强监管后,一段时间内违规行为集中暴露出来,这其实是必然的结果。从另一个侧面来看,丑闻被暴露出来同样也是一种积极的反应,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丑闻的正面和反面

  新闻三维:理查德·考西承认在安然虚报财务业绩和金融欺诈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有意欺骗了公众投资者。考西的律师ReidWeingarten说:“考西的余生都将对于他曾经在这出悲剧中伤害了这么多人而感到遗憾和追悔。”

  专家角度:接连不断的美国企业暴露出做假账,它们以不真的财务信息蒙骗投资者和公众,已经给美国经济增长带来了巨大的不利影响。贺力平这样看待金融欺诈行为,他认为,对企业或机构本身来说,丑闻揭开之后,公众的自动反应会把机构的社会影响降低,投资者的信心受到打击,这对企业或机构来说是致命的。因为声誉是长远利益,所以说,如果要根本消除丑闻,就要让企业或机构认识到长远利益比眼前利益更重要,这比一切刚性法规都有用。

  新闻三维:据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日前公布的《2005年度全球经济犯罪调查》报告,在过去两年中,香港公司因“有形欺诈”(即造成直接即期财务损失的欺诈),如挪用资产、虚假借口及伪冒行为而造成的损失平均每年高达100万美元。这项调查每两年进行一次,由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与德国Martin-Luther大学Halle-Wittenberg合作开展,是全球最全面探讨经济犯罪的本质与影响的调查。

  专家角度:在香港这弹丸之地光“有形欺诈”造成的损失就如此之巨,可想而知,全球范围内的金融问题累计起来会有多深有多厚。难怪贺力平颇有点无奈地称:“我们还得要承认,目前我们看到的被曝光出来的事件还只是已经发生的各种违规行为的一部分,甚至是一小部分。金融违规的可能性不会消除,也不可能消除。”

  不过他的反观也很有道理:“中国有句古话叫‘水至清则无鱼’,人的手脚全捆绑起来就不能有所作为了,所以,出现丑闻是允许保持相对活力必要的代价,但这代价不能太大。”

  新闻三维:现年69岁的法齐奥是在1993年就任意大利央行行长这一终身职务的。由于出色的表现,法齐奥目前是欧洲最有影响力的官员之一。与此同时,作为一位令人尊敬的经济学家,法齐奥在过去的十多年中成功地领导意大利央行远离各种政治摩擦,在确保央行独立性的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良好的名誉。法齐奥的离去恰逢意大利经济身陷泥潭,而民众对政府领袖的信任度也一降再降。

  对于他的辞职,意大利央行发布声明称,法齐奥“出自于良心发现”而主动作出辞职决定,目的是维护更高的国家利益及回复意大利央行的平静。但是不管怎样,看起来意大利央行的名誉可能并不会因为法齐奥的辞职而迅速得以挽回。欧洲央行表示完全尊重法齐奥的辞职决定,认为这是维护意大利国家和央行利益的最佳选择。

  专家角度:这里面有一个国家信用的问题。贺力平说,一个国家、一个行业接连出现问题,对国家形象、行业发展的影响不言而喻。

  当事情发生在一国的央行身上时,对国家信用的冲击更为明显。而另一方面,正因为丑闻发生在国家金融核心机构,改革的动力也愈加强大。“监管是好事情,加大监管力度后,就有更多问题暴露出来,就像最近中国发生的几宗矿难,10年、20年前,可能很多发生的矿难我们都不知道。”“曝光带来压力,不但是要处理当事人、当事机构,更要求进行改革,防止今后出现类似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丑闻带来的压力会演变成改革的推动力。”

  新闻三维:作为央行行长,法齐奥在意大利的银行界中拥有强大的监督和反托拉斯权力。因此,丑闻爆发后,意大利政府就开始着手改革央行,拟将央行行长的终身任职期限缩减为五年,这在意大利央行113年的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贝卢斯科尼还拟削减意央行行长几乎无限的监管权力。

  专家角度:我们通常所说的金融监管最基本的含义指的是对金融机构的监管,然后是对在金融市场上从事交易的人员和行为的监管。贺力平进一步解释说,完整意义上理解监管,是多层次,多角度,由多种机构在无形中合力完成的,比如由政府设立的监管机构、机构内部的监管部门及专业机构和个人,包括投资银行、资产评估师、证券交易所、审计公司、律师、学术研究者、媒体等。

  贺力平告诉记者,在北美或者西欧,丑闻式、动荡式的事件出现后,监管机构通常会作出积极的调整。这方面的例子很多,举最广为人知的一个例子来说:安然公司和世通公司等的会计丑闻揭露之后,美国的联邦议会就通过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这是一个厚厚的有关监管大企业财务的一整套法则,针对的就是那些事件暴露的薄弱环节,比如加强企业内部监管的独立性、投资银行要实现证券分析顾问和公司融资部门完全的独立化等。相应地,纽约证券交易所也推出了若干措施,包括对企业季度财务信息的披露;上市公司高层股票交易的跟踪和申报制度;有关独立董事的资格任命、解聘程序、报酬等作出了一系列新的规定。

  这都可以说是由丑闻触发的监管上的改革,特别是从2002年以来,监管制度的改革可以说形成世界性的浪潮,因为那以后,欧洲的大企业、机构也陆续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也推动了当地的监管改革,但是现在不能说这些监管改革已经完善。举例来说,很多法律的规定能否贯彻就是一个问题。《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中规定,公司的CFO在每次提交财务报告时必须宣誓,表示报告内容是真实的。类似这种规定还是存在相当争议的。

  ■ 本报记者陆绮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