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让创新成为全民意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5日10:32 解放日报

  市政府前天发布《上海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自主创新成了昨天政协会场里的热门话题。上海如何在自主创新上闯出一番新天地,记者采访了几位政协委员。

  创新,要有信心和决心

  周鹤龄 市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主任 神舟飞船为什么能成功?因为这样具有战略意义的技术在国际市场上买不到,航天人只有走自己的路,破釜沉舟,是逼出来的。然而与航天工业相对照,我们很多企业却显得创新决心不大、信心不够、动力不足。

  由于体制上的原因,我们过去对国有企业的考核注重财务指标,而不注重自主创新的指标,结果一定程度上造成企业喜欢走引进技术的道路,因为“短平快”,赚钱方便。然而从国际经验看,引进技术的比例在30%左右是比较合适的,如果这个比例达到50%,甚至70%,那就麻烦了。光注重引进,不注重消化吸收再创新,就如同一个人光输血,不造血,活不长。

  目前,光靠做低端产品闯天下的空间已经不大了,而且在国际市场上容易产生贸易摩擦,我们的企业必须痛下决心,坚决走创新之路,无论是两次创新还是集成创新,目标只有一个———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要有自主的知识产权。

  创新,要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杨玉良 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副校长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重要的是要形成一种全民意识,“厌苟同,喜歧见”,使创新成为一种思维方法、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民族文化。只有当创新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民族文化,我们才能建成创新型国家。

  要让创新成为全民意识,成为普遍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政府乃至社会各方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最近有一项全国性的调查:超过70%的大学生有创业意愿,但最后只有4.2%的人真正付诸实施。反差为何如此大,一个主要原因是“没有启动资金”。那我们就要考虑,如何打造一个平台,提供融资服务、法律服务、项目评估等各种方便和支持,让有创意、有冲劲的人大胆去闯。

  对政府来说,一定要把眼光放得远点更远点。许多“临门一脚”的工作,政府完全可以放手,因为那些已经接近成熟的产业、项目,社会资本自然会流过去,反倒是那些有前途但暂时“夹生”的产业和项目,政府要及时伸出援手,再添一把火。

  创新,“小巨人”有大能量

  刘幸偕 上海高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我们常说,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不要以为只有财大气粗的大公司才有能力自主创新,把眼光投向国际就会发现,国际上许多大型企业的核心技术是从中小型企业买来,特别是在微电子技术领域。美国许多信息技术大企业,每年要通过收购、兼并等手段,获得硅谷许多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创新成果。为了保护中小科技企业的创新能力,美国还规定:凡是运用政府公共资金来源进行开发的项目,至少15%必须向中小企业招标,主持招标的则是美国小企业管理局。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上海应该鼓励和支持中小型民营科技企业与国有大企业集团结合。一方面,从政策上、资金上扶持一批中小科技企业从事符合上海产业发展方向和国家战略需要的科研,另一方面,从政策上引导国有大企业购买民营科技企业具有产业化和市场化价值的产品。大中小型企业优势互补,将大大提高上海的产业竞争力和核心技术竞争力。

  本报记者朱泳武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