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高楼丛中脂香散尽空余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6日02:13 现代快报

  正如朱自清所说,逛南京就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时代的遗痕。但是,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一些承载着城市历史回忆的老地名,如今已经“名不副实”,甚至被废弃。今天,我们所要关注的就是湮没在高楼丛中的胭脂巷,寻找那令女子心旌神摇,令男子魂飞魄散的那一缕蚀骨胭脂香,揭开这条巷子被高楼湮没前的繁华。

  古井悠悠流出美丽传说

  城市的喧嚣,瞬间被隔绝在外

  冬寒的天气。从集庆路东段北侧入口,记者一脚踏进胭脂巷。巷子约长200米。路面铺成了柏油,巷子两边是林立的高楼,以至于记者误以为走错了地方。一位先生打消了记者的疑虑,说这条巷子有一大半已经被拆,并被翻盖成了高楼。原来的住户,已经不知道迁到哪了,居住在这里的,大多不是本地人。

  沿着巷子继续走,路两边突然呈现出两排平房,都是清一色的青砖、小瓦,典型的明清风格建筑。城市的喧嚣,瞬间被隔绝在外。

  这里显得很幽静,与两百米之外,仙鹤街上的车来人往形成鲜明对比,这里没有汽车喇叭声,也很少有人走,走了半天,才见到一两位老人,倚靠在门边。

  民宅的格局意外地相似,都是青砖黑瓦,每间屋顶上都支起一方带着三角檐的小阁楼,木窗吱呀开合,和背景的高楼互相掩映,形成鲜明的古今对比。

  那一扇扇木头门扉,十分有意味。虽然老旧,但门头都保留得完好,隐约可见残留的吉祥图案。木门,遍布疮孔,呈现暗红或灰褐色,有的还是门板拼接的,上面坠着掉了栓孔的铁门扣,主人似也无意修葺。

  记者走进一个标着“胭脂巷2号-1”字样的民宅。门很只有约一米宽。进门后,是一个狭窄的弄堂,穿过弄堂是围着天井的院落。地面铺的还是青石,已经被磨得十分光滑,青石上隐约还有雕刻。过了院子,才是居民的住房。房子以砖木结构为主,可以看出屋梁是用木头做成的,有的隔墙也是木质结构的,还分东西厢房。

  胭脂巷社区居委会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处清代多进穿堂式民居建筑,已有200多年历史。拆迁之后,只剩下9个院落了,仅住着20来位老南京人,不少居民搬进新房,将老宅出租了。

  不过,记者发现这里的老南京,还保存着一些老传统,大家相互串门,院子的墙上挂满了咸鱼、腊肉。那斑驳的墙身,还有风化龟裂的窗棂,像一位无语的老人,用面孔和眼神傲视着这条巷子、这座城市的沧桑。

  美丽、财富,关于胭脂巷的传说很多

  临时租房者,很少知晓胭脂巷的由来。在巷口开杂货店的老板袁长泉先生给了记者一条线索。他说,那口制作胭脂的井还在。按照他指的方向,记者找到了那口井。不过,井口已经被人用水泥封了起来。居民们说,大家都用上自来水了,而且井里还生了虫子,所以就没有人用井水了。担心孩子掉进井里,有人就把井口封住了。袁长泉先生说,他听长辈们说,“秦淮八艳”当年常来这里,用井水沐浴、梳妆打扮,留下的水飘溢胭脂的香味,胭脂巷也就被叫开了。

  在巷口卖馄饨的王师傅原来就住在胭脂巷15号(现在已经翻盖成高楼),那是个大院,有五个庭院,住着18户人家。大家把大院收拾得十分干净,有一户居民家常将苇捆堆放在西墙根房檐下。在东边的墙根下有一些碎砖石块,也被整齐地垛得高高的。他告诉记者,胭脂巷的传说有很多。

  他曾听爷爷说过,当时,有个姓郭的商人专门经营胭脂水粉,有一天,他来到了这条巷子做买卖,发现这里的地势较高而且客源比较多,就决定在此定居。不久,他的胭脂水粉由于香味独特而受到欢迎,他也因此积累了一笔不小的财富。其他人“眼红”了,都仿效他,做起了胭脂水粉的生意,于是“胭脂巷”由此得名。

  虽然记者没有看到一点胭脂痕迹,但是听到大家叙述,穿透那斑驳的墙体,依稀可见它们也曾经明瓦朱漆,光鲜明丽过。闭上眼睛,你可以想像,胭脂巷两侧商铺林立,爱漂亮的女子,正对着镜子擦拭胭脂……

  【女人街巷】

  黑簪巷位于升州里南侧,东起中山南路、西至弓箭坊,因为此地原来是做黑簪子之作坊,俗称“丫头巷”。

  璇子巷位于中华路南段西侧,东南起中华路,西北至长乐路。璇,即美玉,此巷子原为磨洗宝石、珠玉的作坊。

  闺奁营位于洪武路南段东侧,东起火瓦巷接娃娃桥,西至洪武路。据了解,闺奁营地名产生于元代,明代时最为兴旺,以专门出售闺女出嫁陪嫁物而闻名全南京,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还保留着出售此类物品的老字号祖传门面店。

  网巾市位于人民大会堂西侧,南起长江路,北至观音阁。明清时,此处为销售扎束头发的网巾市场,故名。

  【同名地理】

  胭脂巷内也有井,但是却无资料显示、无居民肯定它叫“胭脂井”。不过,南京城其他地方却有两口胭脂井。

  皇帝—胭脂井位于鸡鸣寺景阳楼下,距离明城墙也只有十多米远。古井前有一块“古胭脂井”字样的石碑。传说南朝陈后主沉于酒色,隋军攻打建康城门时,陈后主带着宠妃张丽华、孔贵妃躲进此井,后被隋军所获,从井内爬出,三人脂粉淋漓,洒满井栏。后以帛拭之,其石有胭脂痕,所以得名。

  虞姬—胭脂井浦口区桥林镇也有一口胭脂井。当地老人回忆,历史上楚霸王和虞姬在这里曾经用过这口井的井水,特别是虞姬经常在井边梳妆打扮,常有胭脂掉落井中。后人将此井称为胭脂井。

  【街巷传说】

  《金陵野史》中有一段记载,说胭脂巷是门西一条最整齐的古巷。两旁人家都是殷实富户。很多地方还是泥巴路面时,胭脂巷地面已经铺以大石板。

  此外,《金陵野史》记载,旧时南京共有三处“诗巷”,分别是:胭脂巷、棉鞋营、龙蟠里。这些巷子之所以有此雅号,自是与历史上的名流有关。近代文人张慧剑曾经写过一首过旧居诗:“旧居痕影此低徊,忆取儿时事事衰,满巷斜阳箫一啭,东邻春叟卖饧回。”说的就是胭脂巷。

  【地理溯源】

  胭脂巷,位于集庆路东段北侧,东起原来的船板巷,西至原小仙鹤街。清代王姓女子用此巷19号一口井里的水制作胭脂,颜色鲜艳,客商争购,故名。过去,和胭脂巷一样,专营女性用品的还有黑簪巷、闺奁营、璇子巷、网巾市。

  【记者手记】

  林立高楼下流逝的芳踪

  城南一带的老街巷,大多与现代城市建设格格不入。就如与胭脂巷接壤的仙鹤街,在古代曾是云锦作坊密集的地方,相传这里的工匠师傅善于织各种仙鹤图案的云锦。记者遗憾地发现,这条近千米长的街上,已经看不出当年云锦作坊密集的历史影子,路两边全是林立的店铺,一派现代感。

  和胭脂巷一样,过去专营妇女用品的黑簪巷、璇子巷、闺奁营、网巾市,如今皆已看不出过去的影子了,闺奁营甚至芳踪难觅了。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历史、文博专业的部分同学曾对南京城南的历史街巷进行了调查。他们发现,城南地区自明朝以来形成的手工业作坊群落以及以这些手工业作坊命名的街巷正在不断地消失。而这些街巷构成的空间格局,恰恰是南京老城南最有代表性的街巷框架。这些地名,展现了沧桑兴衰的历史长卷和纷繁绚丽的文化景观。有居民说,也许有一天胭脂巷也逃不掉消失的命运。本版采写快报记者钟晓敏本版摄影快报记者施向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