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最新调查显示上海学生学业负担仍过重谁在加重孩子的书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6日08:00 东方网-文汇报

  ■文/本报记者邵岭

  古有“学而优则仕”,今有“高学历=白领”。正是传统人才观念的现代演绎,导致眼下学生的课业负担越来越重。经过近一年的调研,农工党上海市委日前发布了针对上海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报告。

  家长不希望孩子“减负”

  对于很多孩子来说,最重的负担不是来自课本,而是来自家长的希望。问卷调查显示,本市有超过75%的家长将希望寄托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近一半的家长甚至经常向孩子灌输“只有好好读书,才是唯一出路”这类观点。

  调查发现,进入高等院校接受教育,是大多数家长对孩子未来的设想。出于这样的考虑,85%的家长和78%的老师认为,中小学是否“重点”,对孩子的发展至关重要。

  由于家长们普遍以单一的成绩标准来衡量孩子,因此他们不希望学校减负。农工党的调查显示,77%的家长将对孩子的全部希望寄托在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上,对学校的“减负”感到忧心忡忡。

  青少年活动中心变身补习班

  调查还发现,很多应该在素质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社会资源,如今都或被占用,或没有得到开发。

  近年来,上海兴建了不少青少年活动中心,连同原先的少年宫、少科站,青少年课余可去的场所并不少。但调查中却有92%的教师和97%的家长反映,学校或者小区周边没有或很少有免费为青少年开放的活动场所。原来,那些应该是青少年免费参与各类文体活动的场所,如今却被用来开设各种收费的文化补习班或者音、体、美考级培训班,真正用于青少年娱乐活动的场所少之又少。

  让优质教育资源流动起来

  调研组建议,在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下,本市应该设法让资源流动起来,在流动中实现共享。比如实行名校教师与普通学校教师的定期互换,一方面是优秀教师将经验传送到普通学校,同时普通学校的教师则可以在名校边教边学。而硬件设施也可以流动起来,比如由重点学校和周边的普通学校结对,向普通学校的师生开放校内的硬件设施。

  此外,调研组提出的建议还包括让社会公共资源充分发挥“减负”功能、学校向社区开放教育资源、倡导重能力的用人制度及扭转不科学的成才观念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