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人才奇缺 经费不足: 我国满语翻译与研究处濒危状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6日09:07 黑龙江日报

  记者 周小月

  本报讯满语和满语研究,正处于濒危状态:目前我国有1000多万满族人口,但会说满语的只有我省齐齐哈尔三家子满族村的一些老人,已不足百人,国内从事满语书面语译汉文的人不到50人,其中精通书面语的不到20人。

  满语在清代通行全国。在清代268年的岁月中,汇集了浩如烟海的满文档案史料。全国现存满文档案史料约200多万件,另外,在俄、日、德、英、美、法等国博物院、图书馆也藏有一定数量的满文文献史料。其内容涉及政治、历史、经济、文化、军事、外交、宗教、民俗、天文、地理等各个方面。据悉,清朝政府为保密起见,机密文件多用满文。特别是清代前期康、雍、乾三朝形成的满文档案数量甚巨,是一笔极为珍贵的历史遗产,也是宝贵的民族文化财富,里面隐藏着很多珍贵史料,对于古今社会诸学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专家们预测,要把如此繁多的珍贵史料全部翻译出来,需要100个人用一个世纪的时间。可目前国内精通满语并能从事书面翻译的寥寥无几。

  1983年国内惟一一个专门研究满—通古斯语言文化的科研机构———黑龙江满语研究所成立,并于1999年迁入黑龙江大学,组建了黑龙江大学满族语言文化研究中心。2000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研究中心设立满族语言文化学硕士学位点,面向国内外招生,目前,这个专业已经培养了4届硕士研究生。今年该中心首次在全省范围内招收满文与历史文化专业本科生16名,其中有一名是美国人。这个学科目前正在申报博士点。

  黑龙江大学满族语言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赵阿平曾多次在省政协会上大声疾呼:抢救满族文化遗产是当务之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