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议员访华谈敏感问题反映中美关系走向成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6日09:30 环球时报 | |||||||||
2006年的中美关系究竟是晴多还是阴多?美国国会众议院美中工作小组代表团正在中国进行的为期10天的访问,似乎要给出一个答案。他们此行带来“重要的任务”,就军事、太空合作等相当敏感的议题与中国有关方面进行会谈。美国有媒体毫不犹豫地把这次访问称为一次“关键性访问”。这个小组是美国国会中的第一个中国小组,这也是该小组对中国的第一次访问。或许是“巧合”,美国参议院财政委员会民主党首席委员博克斯也正在访问北京。而美国参议院前不久开始讨论成立一个研究中国的小组……美国国会以往给中国人的印象
替布什捎话谈太空合作 众议院美中工作小组代表团9日抵达北京,代表团有两个共同主席:共和党议员马克·柯克和民主党议员里克·拉森。路透社的报道说,他们将在北京待6天,然后前往上海等几个城市。行程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代表团将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访问。 拉森的发言人莱文莎斯在行前对记者说,这次中国之行是一次关键性访问。美国媒体认为,代表团访华带了一些重要的任务,这点从代表团受到的接见可以看出端倪。1月10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及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曹刚川先后会见了这个代表团。 目前美国媒体对于代表团的报道主要集中在军事和太空合作这两个方面。在军事方面,美国《海军时报》报道说,曹刚川在会见中表示,中国准备跟美国进一步加强两军关系,使军事关系的发展与两国关系的整体水平相适应。美国世界政治研究所国际关系学教授蒂尔尼说,美国应当抓住中方释放出的信号,使两国的军事关系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他说:“我认为中国做出的表示是一个积极的步骤,而且在理论上美中军事关系能恢复到里根政府时期的军事交往水平。”当时,两国军事交往相当密切,美国甚至同意向中方转让较为先进的武器和技术。 在太空合作方面,柯克向曹刚川转达了布什总统的愿望,希望跟中国在太空领域进行合作。代表团成员汤姆·费尼告诉路透社记者,美国建议中国对神舟飞船进行改进,以便它能与美国的航天飞机或国际空间站对接,为将来进一步展开太空救援方面的合作创造条件。另据美联社报道,柯克说,布什已经责成美国驻华大使雷德跟中方探讨太空合作的基础,并希望今年4月布什总统和胡锦涛主席会晤时能将太空合作列为议题之一。美联社引述观察人士的话说,美中高层就太空合作举行的任何磋商都是双方态度的重大转变,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此前,美国有些人一直担心,美中太空合作可能会提高中国的军事能力。 国会对中国兴趣增加 众议院美中工作小组是去年6月成立的,其发起人柯克和拉森表示,他们成立这个组织的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发展美中外交和经贸关系,消除美国国内一些人,尤其是美国众议员对中国的一些误解和疑虑。该小组成立仅半个月后,成员就从10人增加到26人,影响力日渐增加。 分析人士指出,无论是这个小组的成立,还是它这次对中国进行的内容丰富的访问,以及最近中美议会间的密切往来,都是两国国会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呈现深化之势的一个侧影。 在中国人的记忆中,美国国会在美中之间扮演的角色似乎一直以“反面”居多。每当总统制定积极的对华政策时,国会总会出台与之相悖的决议。例如,1998年,克林顿政府提出对台“三不”政策时,国会很快抛出“强化台湾安全法案”。此外,国会的少数人经常提出反华议案,对中国的经济、军事、科技等实力进行无端抨击。 “不打不相识”,伴随着中国的发展,在激烈较量的同时,更多的美国议员开始积极寻求认识和了解中国。据不完全统计,去年访华的议员至少有20批,较往年大大增加。前众议院议长金里奇表示,国会对中国的兴趣增强是必然趋势,只有当议员和他们的助手们更客观地了解中国时,才能推动制定更平衡的对华政策。 而这带来的变化也是显而易见的,根据记者的观察,过去在国会辩论中,不时有议员拿着报纸,扯着嗓门,手舞足蹈地指责中国。现在,更多的议员是在拿自己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谈论对华政策。过去,一些敌视中国的议员开口闭口“红色中国”、“共产党中国”,如今,这些带有特定意识形态色彩的口头禅越来越少了。 前不久,记者参加众议院的一个有关宗教问题的听证会,看到少数议员拼命攻击中国的宗教状况,并诋毁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改革。然而,整个会场冷冷清清,总共只有六七名议员前来,大部分议员还中途离开,只剩下两名共和党议员“唱双簧”。一名离席的民主党议员说了句实话:为什么我们对中国批评来批评去,中美交流却越来越紧密,到中国寻找机会的美国商人越来越多? 一名美联社资深同行告诉记者,以前国会议员到过中国的并不多,甚至一些经常就中国问题高谈阔论的议员,从来没有去过中国。如今了解中国的议员越来越多,在讨论中国问题时,声音更加理性、平衡。 中美关系走向成熟 美国国会开始出现的积极变化令人鼓舞,《人民日报》近日的一篇评论就说,国会的坚冰开始融化。而这些变化的出现不是偶然的。 首先,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取得的成就,用事实击破了一个个谎言和荒谬的预言,如中国将步原苏联的后尘而分裂、中国经济将被国企拖垮、中国将对外扩张等。许多议员特别是新当选议员认识到,再用以前意识形态的有色眼镜来看中国,已经行不通了。 第二,美国民众对中国态度的变化,是国会议员转变对华看法的民意基础。议员所在的州和选区因为对华出口受益,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中得到实惠。现在每年2000多亿美元的贸易对普通美国人的影响就是,他们的生活离不开中国。 第三,中国重视做美国国会的工作,美国国会议员和助手在中国广泛接触中国领导人和各界人士,对中国的认知加深。中国外交官在国会山日益活跃。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沈丁立指出,过去中国在美国被脸谱化的程度非常严重,而我们长期以来不善于用美国人熟悉的方式进行沟通,而是采用过年请客吃饭、送挂历等中国化的沟通方式。这种情况在本世纪初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开设了专门的美国国会研究项目,扩充了驻美大使馆的国会组,通过传真、电子邮件、登门拜访等多种方式与美国议员进行沟通。 第四,一批对华强硬分子相继退出国会,减少了国会态度发生变化的阻力。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参众两院主管对外关系的委员会主席分别由赫尔姆斯和吉尔曼担任,两人都是意识形态色彩很浓的人,对中国憎恨有加。赫尔姆斯公开宣称,他以与中国作对为荣。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说,美国国会逐渐认识到中国事务的复杂性,希望加强对中国的了解。这不但有利于两国消除彼此间的误解和怀疑,也有助于美国国会在干预外交决策时做出正确和负责任的判断,是中美关系走向成熟的体现。▲ 《环球时报》(2006年01月13日第一版) 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牛雨辰 本报特约记者 郭晖 本报记者 江雪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