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主与法制时报专题 > 正文

武大老校长炮轰教育保守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6日10:12 民主与法制时报

  一本热销的自传,让24年前中国最年轻的大学校长刘道玉重又站到公众面前。作为一个热爱教育和执著推行教育改 革的人,如今已72岁的他用这本自传,道出对当下中国教育的不满。

  □特约撰稿陈冰

  可以这样说,在中国所有大学校长的履历中,刘道玉是非常特别的。

  1981年8月22日,《人民日报》头版报道了国务院对武汉大学校长的任命:“新华社北京8月21日电经中央 批准,48岁的刘道玉,被任命为武汉大学校长。他是我国解放后自己培养的大学生中第一个担任大学校长的人,也是全国重 点大学中最年轻的校长。”

  当选校长时,刘道玉仅仅是

武汉大学的讲师,月薪56元。

  这是一次突如其来的任命。之前,组织部门没有征询过刘道玉的意见,在见报之前,也无人向他吹风。他的任命流程 是:新闻披露,组织谈话,大会宣布。

  也许命运早有征兆。

  8年后的罢黜如同当年的任命一样,来得突然。

  1988年2月10日上午,国家教委驻武汉工作组组长张文松通知刘道玉到武汉东湖宾馆谈话,宣布免除他的党委 书记、校长职务。是日晚间,工作组在东湖宾馆召开武汉大学校级干部会议,宣读了国家教委免除刘道玉职务的传真文件。

  消息传出,武汉大学全校哗然,业内也是一片震惊。校内外为之请愿的信函纷纷寄至北京,然而,一切于事无补。

  32岁任武汉大学副教务长,39岁任党委副书记,45岁任教育部党组成员兼高教司司长,48岁任大学校长,5 4岁被免职——超前的教育改革观念不容于当时的保守势力,刘道玉的任职和离职都在中国可谓绝无仅有。

  在武汉大学任校长的8年中,刘道玉首创并推行一系列高教改革——学分制、双学位制、转学制、插班生制、导师制 、学术假制,使得这所百年名校再次声誉鹊起,被誉为“全国高教领域的深圳”。

  在刘道玉的心中,一个大学的校长,应当是一位职业教育家,他具备深厚的文化教育背景,但不再从事教学和研究工 作,必须专心致志地履行校长的职责;他应当懂得教育学,有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能够成为学校传统和未来的化身;他应当 具有冒险和创造精神,营造民主自由的学风,支持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地研究,敢于保护有争议的创造性人才……

  刘道玉认为大学校长选拔制度必须改革,即由治学的教授组成的遴选委员会来选拔,甚至应当吸收学生代表参加,遴 选的范围不仅限于校内和本校毕业的校友,可以从校外和国外一切符合条件的人中遴选。

  然而时下的中国教育界,“官办大学人事关系复杂,国家教委统得过死。社会缺少让有胆有识的教育家来做大学校长 的机制,也就是说不是没有杰出的人才,而是没有自荐、推荐和遴选这样校长的体制。除了民办大学,公办大学校长都是由组 织考察、选拔和任命的。这种由不懂教育工作的外行来考察、选拔和任命校长的做法,都是从官本位出发的,是违背教育规律 的”。

  被罢黜的大半年之后,刘道玉收到即将退休的厦门大学校长田绍武的盛情邀请——担任厦门大学校长,国家教委也同 时推荐他去暨南大学和华侨大学任职。然而这一切都被刘道玉婉拒了。当时许多人不理解他的行为。17年后,刘道玉在自传 《一个大学校长的自白》中道出个中原委:“厦门大学与武汉大学同为国家教委直属学校,婆婆还是原来的婆婆,既然不能容 忍我在武汉大学所作的改革,又如何能允许我在他的另一块‘飞地’进行改革实验呢?”

  所以,在1994年,他创建了武汉路石教育改革基金会,成为第一个办基础教育的大学校长。

  20世纪90年代初期,对中国教育改革依然心怀希望的刘道玉指出中国高等教育的六大弊端:一是管得死死的大一 统教育体制;二是填鸭式灌输教育原则;三是单一学制和狭窄的教学制度;四是单纯以分数高低取舍和评价人才的考试方法; 五是大包大揽的学校为社会的小农管理方式;六是单一的非再生式拨款机制。其中最主要的大一统教育体制,指国家垄断一切 教育资源,按照计划经济思维来领导和管理教育。

  令刘道玉感到遗憾的是,六大弊端至今仍然没有改变,“近几年,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工程计划,如211工程、9 85工程、973工程、素质教育工程、培养创新人才工程、阳光招生工程……这是以计划经济思维来指导教育工作的最充分 的体现,以至于教育部门是全国最保守的一条战线。过去,以计划经济思维指导经济,已经证明是失败的,现在仍然以计划经 济思想来指导我国教育也是不会成功的。解决这个问题的最根本办法,就是教育部要坚决放权,转变领导职能,从微观管理转 为宏观立法、指导和监控。”

  刘道玉认为,我国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人的素质问题,基础教育的应试教育依然如故,大学教育质量严重滑坡,这 势必造成我国教育和科学长期的隐患,使人才素质与教育和科学水平陷入恶性循环。这个隐性的危机,随着时间迁移,将会逐 步显示出来。”

  他一次次发出这样的呼吁:“国家应尽快对各类大学进行功能定位,坚决遏止大学错位现象,遏制不正的学风!”然 而72岁的刘道玉似乎也感到个人力量的渺小。“宋朝诗人王令有两句诗: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我刘道玉个人 以及刘道玉基金会,力量是非常非常小的,这点我有自知之明,但是,我们就是要像杜鹃鸟一样,日夜不停地啼叫。”

  相关专题:民主与法制时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