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人事新闻眼:王纪三又打了一年官司•连续报道 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6日14:51 金羊网-羊城晚报

  三年官司花了百多万讨回赔偿仅剩十五万

  年届八旬的王纪三心灰意冷,决定不再生产新的专利产品了

  王纪三很是后悔。

  由于他完全以另一种思维发明了镍氢电池的生产方法,大幅提高了电池的性能,简化了工艺。当他要客户接受他的产品时,不理解这项技术的客户往往提出许多技术问题,他不得不让技术人员走进了市场。王纪三对如此一来的后果并非毫无防范。

  据王纪三说,他与员工都签有保密协议,并且付给每一个签协议的人每年1万元的保密费。他没想到,制度、法律、道德都如此苍白无力。“如果什么都可以用钱买通,就太可怕了。”王纪三说。事实上,王纪三的“太一”公司成了许多人的“镀金槽”。

  官司虽赢损失巨大

  就在王纪三心灰意冷的时候,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主张上诉。于是,王纪三与专利复审委员会联合向北京高院申诉。这次开庭有一个由化学、专利法等专家组成的陪审团。

  南海实达这次抛出的证据与前几次一模一样。其中一份证据说,王纪三的专利与镍钙电池的技术原理如出一辙,而后者先于前者。王纪三反驳说,世界上并没有镍钙电池。

  另一份证据是加拿大的羰基镍制法专利,南海实达认为它是王纪三专利的祖先。王纪三和专家陪审团均指出,这些证据完全牛头不对马嘴。

  北京高院在判决书中逐一驳斥了北京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观点,撤销了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判决,维持专利复审委员会的5611号决定。

  打了3年官司,王纪三花了100多万元,但讨回的赔偿仅30万元,除掉律师费,他才得15万元,更无法与他的损失相比。尽管如此,他还是决心向所有侵权者宣战,一一讨回公道!

  手上发明只卖专利

  王纪三是否还会东山再起?他手上还有3项发明,其中一项“网络电极”可使电池的能量翻1倍。王纪三说,如果这个电池用在汽车上,可以完全甩掉汽油。可是,他说:“我快80岁了,时间无多,也没有那么多精力了。”

  这场专利官司让老教授明白了许多,他认为,中国的专利法有太多缺陷,给侵权者太多机会。从申请发明专利,到公开专利说明书,再到批准授权,时间拖得太长,他的专利申请后4年才被批准。外国申请人的专利批准期就短多了。如此一来,专利在批准前已经被侵权了。同时,对侵权者的惩罚太过轻描淡写。3年前,南海实达每日生产侵权电池12万个,罚30万元连皮毛都没伤。他们现在仍在继续生产,日产量还扩大为30万个。如果是在知识产权保护有力的国家,侵权者一定会被罚得倾家荡产,不可能继续侵权。王纪三甚是灰心,他不准备再生产新的专利产品了,只卖专利及其配套设备和软件。

  创新受摧徒叹悲哀

  王纪三在广东20多年了。1987年,王纪三放下哈工大教授的架子,捧着他的发泡镍专利南下广东,寻找合作者。江门三捷电池厂受惠于这项技术,一时锋头甚劲。在王教授到广东之前,广东还不能生产可充电电池,广东省科技厅的一份材料这样评价王纪三:是化学电池技术和行业的开拓者,奠定了广东电池工业的基础。广东电池的产量和产值现在均列全国第一。

  王纪三说:“在中国的知识界,像我这样遭遇的人不少。知识产权是中国崛起和开放的咽喉,发达国家用这个卡我们,所以自主知识产权越来越重要,可是我们的法律环境、人的守法意识却摧残着自主创新的动力。”

  据统计,中国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仅占万分之三。从1985年到2005年2月,中国专利申请100多万件,但发明专利仅占16%,这其中外国申请人又占了6.4成,我国自己的发明专利仅7万件,真正能转化为生产力的不足20%。中国虽是制造大国,但在世界上有影响的、有实用价值的发明专利几乎没有,这不能不说是我们的悲哀。本报记者林丹

  (侯颖/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