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吉林省加大农业扶持力度 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6日16:50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长春1月16日消息(记者刘源源)商品粮大省吉林省今年粮食又获丰收,总产量达到516亿斤,再创历史新高。

  “十五”以来,吉林省充分发挥粮食主产区优势,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了500亿斤阶段水平,比“九五”提高了50亿斤,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

  近年来,吉林省加大了对粮食生产的政策扶持力度。2000—2003年,吉林省政府共计从粮食风险基金中拿出7.5亿元扶持大豆玉米轮作计划;从2004年开始,吉林省又按照国家安排,先行取消农业税和除烟叶以外的特产税;另外,吉林省还先后安排3000万元用于开发推广行走式抗旱播种;5000万元用于扶持生物防玉米螟、农田统一灭鼠和测土配方施肥三项重大技术的推广补贴;落实了国家粮食直补资金33.84亿元,良种补贴3.83亿元,农机购置补贴1750万元。

  近三年来吉林省累计投入35.8亿元,进行农业综合开发,累计改造中低产田434万亩,提高粮食生产能力11亿斤;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十五”期间,全省建成大中型水库102座,小型水库1433座,万亩以上灌区122处,标准化水田方条田650万亩,发展旱田节水灌溉面积655万亩,建设农田抗旱井18.2万眼,配套喷灌设备9300多台(套),全省2200万亩易旱耕地具备了抗旱坐水种条件,占全省易旱耕地面积65%左右;农机总动力达1330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达55万台。

  吉林省还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力度。一是特点鲜明的区域结构已基本形成。

  经过“十五”期间的调整和优化,目前,吉林省优势粮食作物进一步向优势产区集聚,特色鲜明的区域结构已基本形成:中部重点发展玉米、水稻二大作物,依托粮食生产优势,形成了粮牧加结合型农业结构;东部重点发展水稻、大豆,同时依托丰富的特产资源优势,形成了具有山区、半山区特点的特色型农业结构;西部突出优质杂粮杂豆,发展生态环保型农业结构。

  近两年,吉林省加快了品种品质结构向优质专用化方向调整的步伐,全省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上更加突出了质量效益目标,大力发展专用玉米、优质水稻、高油大豆和优质杂豆。2005年,全省专用玉米实际种植面积达到了1578万亩,占实际玉米面积的37%;优质水稻794万亩,占水稻面积的80%;高油大豆680万亩,占大豆面积的68%;优质杂豆面积108万亩,占杂豆面积的50%。

  “十五”期间,吉林省加大了先进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力度,在粮食作物品种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培育出一批高产、优质、专用新品种,且80%以上在生产中推广。特别是杂交大豆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科技贡献率比“九五”提高两个百分点。

  据了解,2006年,吉林省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将确保在6800万亩以上。其中玉米要达到4350万亩,水稻稳定在1000万亩以上,大豆将保持在1000万亩左右。粮食总产量要力争实现530亿斤,比上年增产14亿斤。吉林省副省长杨庆才表示,为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和政府抓粮的积极性,今年,吉林省粮食直补资金规模要提高到粮食风险基金的50%以上,并确保“五一”前兑付农民手中;同时加大财政对粮食主产县奖励补助力度,新增30亿用于产粮大县的“三奖一补” 总额将达到155亿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