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生活时评:“不敢花钱”实质在于社会保障缺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7日03:45 新桂网

  截至2005年12月,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人民币)已经突破14万亿元,创下了历史新高;同时,另一组经济数据却在连年下降——近5年我国居民最终消费率持续走低。

  越来越富裕的中国人正在变得越来越不敢花钱,这个看似矛盾的经济现象耐人寻味。笔者以为,居民坐拥财富的增长、却不敢轻易消费支出,除了消费信心或投资渠道匮乏的
因素之外,最为关键的因素恐怕在于社会保障感的缺乏。

  社会发展表明,社会保障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或决定着居民对待财富的态度。中国传统的“手留余财以备不时之需”的观念正是基于当初的物质匮乏和社会保障的缺位。然而,直到今天,我们的社会保障仍没有实现在全社会的全面普及,一些直接影响居民生存安全感的问题,正直接影响或者干预着大多数居民的消费信心。

  任何一个稍微懂点儿金融的人都清楚,将余钱存入银行赚取利息,物价上涨以及每年的通货膨胀会冲抵掉存款的收益。人人都能想通的道理,却往往反其道而行之,究其根源正在于长期以来匮乏的保障感,以至于宁愿相信银行存款这种所谓“硬通货”带来的保障幻觉。

  不错,这是一种幻觉,但这却是一种在遇到难题或者需要动用大笔资金时,手里有钱、银行有存款的信心支撑。比如,突然家人生了一场重病,大多数人能够得到的只是部分的医疗保障———很多人连部分保障都没有,倘若手里没钱岂不就是相当于等死?又比如,面对连年高涨的房价,为了圆一个买房的梦想,不攒钱存钱如何能行?

  在这些基本的保障问题解决之前,我们没有理由去嘲笑人们的短视,也没有理由去拿什么投资渠道匮乏来搪塞。对居民而言,真正让他们重新树立起消费信心的关键在于强化社会保障。

  (刘利军)编辑:杨东作者:刘利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