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天灾去年夺江苏113条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7日08:47 南京晨报

  昨天,省气象台公布《江苏省2005年气候公报》称,台风等六大天灾共卷走江苏百亿直接经济损失,并导致113人死亡。从灾害损失情况看,属于“比较严重的一年”,是个多灾年。

  《公报》之天气概况

  江苏去年气温偏高0.8℃

  2005年全省平均气温为15.7℃,较常年偏高了0.8℃。由于距离气温异常值1.03尚有一段距离,因此被定性为属正常年份。

  研究发现,气温偏高状态一年四季都有份。特别是春夏秋三季中4月、6月、9月气温值属显著或异常偏高年份,创造自从1961年以来的极值。

  俗话说:“四月春暖”,但江苏的这个“暖”字却创造了45年来的极值。4月平均气温高达17.1℃,比常年同期偏高2.9℃,创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反映在3-5月的平局气温中,江苏的春天偏暖1.2℃,不到1.6的异常度值,属显著偏高。

  4月的春暖刚过,就立即转入盛夏酷暑,6月全省平均气温高达26.8℃,是1961年以来同期的最高值,比次高1978年高出1.3℃。由于后期台风送来了清凉,偏高的温度下降,但仍然超出1.1℃。

  到了秋季,气温偏高的势头依然不减,气温偏高1.5℃。是1961年来仅次于1998年的第二高值,属于异常偏高的范围。冬季比常年偏高0.2℃,是1986年我省冬季呈偏暖趋势以来的第三高,仅次于1995年的2.7℃和1999年3.1℃。

  不过,与全省相比,南京的气温稍稍冒了个头,比全省又高出0.1℃,偏高了0.9℃。

  日照减少背后原因多

  然而,奇怪的是,在气温较常年偏高的同时,日照数却直线下降。去年南京日照时数为1936.8小时,较常年偏少。特别是去年1月下旬至2月中旬,由于出现两段连续雨雪天气,全省平均累计日照时数为81小时,平均每天只有2.6小时,是1961年以来的同期最少值。

  引人关注的是,夏季的日照时间也普遍下降。其中南京546.1小时,偏少1成。据分析,阳光减少除了与降雨关系密切外,特别是由于城市的发展,导致空气中的尘埃等凝结核数量大幅上升,降雨也出现增多的现象,反过来影响了日照。

  反映在数据上,夏季日照的减少和降雨增多呈现出了惊人的一致:苏北和江淮大部地区较常年偏多1成以上。而全年的情况也大致如此。

  《公报》之天气影响

  六大“天灾”卷走百亿

  去年一年,因为天气灾害,江苏直接经济损失高达近百亿元。干旱、暴雨、强对流天气、台风、大雾、寒潮被气象专家认为是要对这次损失“负责”的六大罪魁祸首。

  报告对各种灾害性天气对江苏的伤害一一明细:旱魔出现在春末至夏初,导致全省受旱面积最多达62.8万公顷(其中严重受旱18万公顷)。因缺水造成13.4万人、1.14万头牲畜饮水困难,干旱直接经济损失8.7亿元。

  虽然去年的梅雨期只有5天,很短,但多个地区出现了3天累积雨量超过50毫米的暴雨。受灾人口106.3万人,死亡5人,农作物受灾面积4.7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3亿元。

  今年夏天南京突然出现冰雹,这样的突发性天气在全省比比皆是,还有龙卷风、雷雨大风,一共造成受灾人口502.4万人,死亡78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9.2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48.6亿元。据统计,强对流天气是给江苏造成最大损失的灾害性天气,占到总共损失的一半。

  提起2005年的天气,一个抹不去的记忆是台风。从7月18日开始,海棠、麦莎、泰利、卡努先后光顾江苏,江淮大地陷入一片风雨之中。台风造成的受灾人口839.2万人,死亡11人,农作物受灾面积93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3亿元。

  此外,大雾和寒潮分别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公报》之现实反思

  精确天气预警亟待建立

  “同样的损失对于不同的地区的损失是不一样的”,南京大学气象专家余志豪教授说,对于同样的一个灾害性天气,由于江苏各地经济发达程度不一,苏南地区肯定要比苏北严重一点。余教授直言,应对这样的灾害性天气,防灾减灾是第一位,而第一步是防,即精确化的预报。

  据了解,在去年,省气象台已初步建立了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发布制度。但是,专家介绍,发布预警信号只是第一步,建立灾害性天气预警系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而其中最关键的一步是预报的精确与及时。

  余教授说,气温偏高0.8℃从气候异常来看不算低,反映在大环境下就是全球变暖,而这种变暖带来的一个结果就是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因此提前做好应急预案并精确预报是防患于未然的关键。

  而反映在各个地区,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当地气候状况的变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当地灾害性天气的多少与程度,这些是关联的。“全球100年的温度才升高了0.6℃,而江苏去年偏高了0.8℃不是一个小数目。”余教授说。

  作者:戚在兵/来源:南京晨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