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为政清廉,才能留住幸福”———山东枣庄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社会化大预防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7日09:14 检察日报

  预防职务犯罪,各地各有各的“高招”。山东省枣庄市检察院创新形式,搭建文化平台,增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让预防职务犯罪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走进社会,深入生活。

  廉政短信温馨提示

  “为政清廉,才能留住幸福”、“温馨的家庭不能没有你”、“远离职务犯罪,呵护我们共同的家”……这是笔者在枣庄许多手机用户那里看到的职务犯罪预防温馨提示信息和相关图画。

  枣庄市检察院建成了由图画和文字构成的预防信息“大超市”,并与枣庄市电信部门联系,建立了手机短信预防知识下载热线,通过预防网络短信,该系统支持的指定型号的手机用户就会免费得到需要的预防信息和图画。一年来,该院已发出预防信息178条,接受人次达130多万,在干部群众中产生了积极反响。

  有的干部将预防信息全部抄在工作手册上,有的发给家人、亲朋、同学。由于预防信息上口易记,现在许多人都能张口背出几句、十几句。采访中,枣庄市税务局的一位干部告诉笔者:“这些预防信息就像领导或亲人在身边时刻提醒着你,不要贪财犯错误。”

  展览一个接一个

  2005年深冬的枣庄,寒气袭人,可前来枣庄市会展中心参观的人却络绎不绝。一个内容全面、在全国同样题材的展览中规模最大的“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大型展览”正在这里展出。

  以漫画形式为主要表现手法的展览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纷纷组织干部群众到会展中心观看,许多干部还专门把家人、孩子带来一同接受教育。应社会各界要求,展览两次延长展期。

  此前,他们还先后举办了“反腐败廉政公益广告文化展览”、“预防职务犯罪廉政教育箴言警句展”、“职务犯罪大要案件曝光展”等展览40多场次;组织开展了“预防职务犯罪大家来参与”街头宣传活动,设计制作了200多块预防职务犯罪宣传教育图板;与11家单位联合举办了“廉政文化书画展”。人们在欣赏高雅艺术的同时受到深刻的警示教育。

  评选“廉内助”

  在检察机关依法查处的职务犯罪案件中,有相当一部分案件的发生与家属的不廉洁有关,如何让“贪内助”变成“廉内助”,在领导干部家属中进行廉政宣传和教育工作就显得十分必要。

  为此,枣庄市检察院与市妇联共同发出了《致全市党员领导干部家属的一封信》,希望每一位领导干部家属积极当好“宣传员”、“监督员”,使领导干部们慎独、慎微、慎交友,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该做的事情不做,不义之“利”不沾,不义之“财”不取。同时,生活上多一分关心,少一分苛求;工作上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埋怨,营造文明向上的家庭环境。

  他们还发起了“共建幸福家庭,同守宁静家园”签名活动,提醒家属们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时常关注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生活圈、社交圈,念好“廉政经”,常吹“廉洁风”,远离职务犯罪,共创“廉政文明家庭”。

  前不久,枣庄市税务局一位干部家属收到一位纳税人送来的价值数千元的礼品,恰巧丈夫不在家,被她原封不动地挡了回去。

  据初步统计,如今在枣庄,已有2000多个家庭积极参加到“廉政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中来。

  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课

  去年12月28日,枣庄市山亭区检察院检察官田学群为全区干部培训班的学员上了一堂“反贪重在防贪”的预防职务犯罪专题法制课,这也是2005年该院上的最后一次法制课。一年来,枣庄市检察官们已为21期党政干部培训班上了法制课,受教育干部达2100多名。

  多年的工作经验,让从事预防工作的检察官们意识到,要想让领导干部廉洁从政,首先要从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抓起。于是,枣庄市两级检察院率先在市、区委党校开展廉政和法制教育工作,检察机关的法制课也从此成了党校教育的必修课。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教育范围,把法制课堂延伸到党政机关的业余党校,截至目前,检察官已在58家单位上法制课140多场次,受教育干部职工达2.6万余人次。

  实践中,他们还不断探索适合不同教育对象的教学方法和形式,以案释法,以案警人,举办服刑人员忏悔演讲会;组织学员到监狱参观,接受警示教育;在党校举办反贪污贿赂成果展;组织学员集体观看反腐败和党风廉政教育录像片等,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这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正如一棵大树,在检察官的精心培育、呵护下,深深根植于肥沃的文化土壤中,在和风细雨中茁壮成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