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城开天桥空中通行 立体交通遭遇冷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7日10:17 温州都市报

  工程耗时一年,耗资500多万元,横跨市区人民路、小南路和府前街(当时称胜利路),既缓解了人流、车流,又繁荣了其周边二楼商场的温州第一座钢结构大型天桥城开天桥,跨架在市区人民中路已10个年头了。当时,温州人习惯在一个平面上行走,城开天桥的出现让市民的出行变得立体起来,天桥也曾让无数市民为之翘首盼望!可如今,这个“第一”却受到了一些冷落。

  

城开天桥空中通行立体交通遭遇冷落

  小南门人行天桥冠名权拍卖盛况 孙守庄 摄

  曾设想“三天桥一地道”

  市区人民路是贯穿市区中心东西方向的主要交通干道,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因为人民路路面窄人车混流,交通显得十分拥挤,改建人民路解决交通拥挤等问题就被摆上了议事日程。“原先我们的设想是‘三天桥一地道’。”时任市旧城改建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的陆国杰回忆,1987年人民路改建指挥部成立之后,对人民路进行了总体规划,为了对来往行人和通行车辆进行分流,设想在市区南站建地道,在大南门、小南门和西湖锦园三处分别建立人行天桥。“但经过专家的实地考察和研究,认为温州的降水量丰富,不适宜建地道。”陆国杰说,最后这个设想只好作罢。

  1988年,人民中、西路道路工程扩建初步设计方案通过会审。指挥部先后派人到杭州、上海等地考察,确认建人行天桥的效果不错,可以尽最大可能减少交通阻塞。考察人员回温后,经过讨论研究,结合人民路与小南路交叉的实际通行情况,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在这十字路口建造人行天桥是合适的。“人民路作为一条商业街,同时也是交通主干道,为了解决人民路和胜利路、小南路交叉口人、车通行繁忙的问题,保证行人的安全,我们认为建造人行天桥十分有必要。”当时任人民路改建指挥部总规划师的娄式钅番对这一方案表示认可。

  警车开道运钢材

  为了使天桥的整体造型具有艺术性,既可以观景,又能产生经济效益,指挥部决定把人行天桥的设计方案对外进行招标。经过筛选,1989年7月5日,人民路改建指挥部发布中标通知,机械电子工业部第二设计研究院人民路胜利路十字套圆环立交桥设计方案中标。

  据市交通管理部门的资料表明,截至1990年底,我市拥有自行车40多万辆,机动车比1987年增加了一倍左右,致使通过人民路的交通流量倍增,小南门建人行天桥迫在眉睫。

  1994年底,小南门人行天桥开始动工。据负责工程施工的原人民路改建指挥部工程二处处长叶笑浩介绍,建设时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钢材运输问题。建桥用的钢材是在原温州六建(温州建设集团前身)加工的,由于其中最小钢材也有七米宽、十几米长,而厂房的门却很窄,为了把钢材顺利运出去,只好把六建沿街的房门拆掉,然后找来两辆大型平板车一前一后同速前行运输,分批运往小南门。为了避免引起交通混乱,运钢材时得由交警沿路给运输车开道。

  冠名权拍出53万元

  经过近一年的紧张施工,耗资500万元的温州第一座钢结构大型人行天桥———小南门人行天桥顺利完工。为了有效地对资金进行自我平衡,人民路改建指挥部决定对天桥冠名权进行拍卖,消息一公布,共有十几家单位参加投标。最后,市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以53万元的高价投得冠名权。“‘城开天桥’四个字拍了53万元,这是出乎我们意料之外的,原本想能投个十几万元已经算不错了。”叶笑浩说,如今以企业名称命名的城市基础设施随处可见,但在当时这种做法却是很前卫的,这无不体现了温州政府采取概念性资源货币化的筹资方式。而这些企业在帮助政府承担部分建设资金的同时,也很好地进行了自身宣传。“对工程的质量我们是一点也不马虎。”叶笑浩介绍,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施工单位对桥身进行了拍片检测,目的是检查在进行电焊时有无产生气泡。“我们一共拍了几百张底片,直到现在经过这道检测手续的也就城开天桥和南站天桥。”叶笑浩一脸认真地说,除去人为破坏因素,到现在为止,桥身都没有出现严重的生锈情况,这和当时的认真检测是分不开的。

  “当时市民对天桥的建设也十分关注!”陆国杰说在城开天桥还没正式开放之前,就有很多市民跑上去一睹它的风采,“站在这里,不管是人民路、胜利路、小南路,都能一眼看到底。”一位市民回忆起那年天桥刚造好的情形至今还显得有点兴奋。

  1995年12月28日,小南门人行天桥向市民开放。那天,人民路上彩旗飘扬,锣鼓喧天,方便行人过街的同时,温州市民又多了一处休憩、观景的好场所。

  三分之二行人不走天桥

  曾经被市民视为城市标志性建筑的城开天桥如今却遭遇尴尬,据市市政园林局的资料显示,两年前,一位市人大代表对小南门城开天桥人行概率进行统计分析:过马路的行人中,只有三分之一通过天桥行走,而三分之二的行人则是“自择其路”。后来有几位代表、委员提出要拆除小南门城开天桥,他们认为人行天桥已难以发挥其实际作用。

  另外,城开天桥的建成,虽然曾经给与桥身连接的附近二楼商场红火了一阵,但由于二楼办商场不符合温州人的购物习惯,时间一久,二楼商场就失去了它的魅力,很多商家把店面改装成了仓库。

  市区目前有小南门城开天桥和南站天桥两座大型的人行天桥,位置都处于交通流量很大的十字路口,本应很好地发挥人、车分流作用,但实际效果并不是很好。如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一边是急于过马路的成堆人群,一边是拥堵在路口一点点挪动的车流……虽然有交通灯对车流起到了指挥作用,可部分行人不管是红灯还是绿灯,一味乱穿马路,更别说上天桥了。记者采访时在天桥脚下逮住一位横穿马路的市民问其原因,回答是:“这天桥设计不对,应该叫汽车踩踩油门从上头过,而不是叫我们行人撅着屁股吃力地爬楼梯,不方便。”

  有关专家分析,因为人民路处于商业圈,设计城开天桥的时候考虑的是如何对人、车进行分流,当初根本没想到我市家庭轿车发展得这么迅速,随着车流量的增大,人、车不再是一对主要矛盾,现在则是车跟车的矛盾,城开天桥的作用自然减少,这才造成现在人民路行车速度慢的主要原因。■本报记者王春霞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