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液化气价一涨再涨 政府表态 两石油巨头稳定供应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7日15:56 中国广播网

  “用气如同烧钱” 瓶装液化气价缘何一涨再涨?

  

液化气价一涨再涨政府表态

  气价“烧心”

  受国际石油价格连续上涨影响,作为石油副产品的液化气价格,从去年开始在全国部分省市一路猛涨,连创历史新高。在厂家、商家和普通消费者的价格“食物链”中,厂家效益“蒸蒸日上”,商家保本经营,而处于最末端的消费者,则承担了液化气涨价的大部分成本。

  中广网北京1月17日消息国内众多城市近来出现液化气供应紧张,价格上涨。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有关专家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国内外液化气价格严重倒挂,进口商不愿进口,导致供求紧张,价格上扬。

  近年来,国内液化气需求增长而产能不足,液化气供应相当一部分要依赖进口。据统计,国内液化气进口量占消费量的比例已从1990年的4.6%,上升到2003年的31%,目前已超过1/3。尤其在华东、华南等地,进口液化气已超过60%。

  “由于液化气进口比例逐年增大,而近年来国际原油价格飙升,导致进口液化气价格大幅上扬,给国内液化气市场供应带来直接影响。”中国石化炼油事业部一位高级工程师告诉记者,2006年1月份国际液化气进口到岸成本价已达6300元/吨至6500元/吨;而国内液化气定价仍比照成品油的定价机制,形成价格倒挂严重,国内液化气生产和销售企业特别是民营生产销售商失去积极性,由此导致市场供求吃紧。

  自去年12月以来,广东、海南、广西、福建、上海、江苏、山东、河南、辽宁、陕西、重庆、西藏等全国众多省市区出现液化气供应紧张,液化气价格大幅度上涨。

  据了解,在目前全国液化气市场供应总体构成中,有1/3来自中国石化,1/3来自中国石油、中国海洋石油和社会炼厂,另有1/3依靠进口。然而,与成品油供应不同的是,液化气和润滑油一样,作为我国较早放开的石油石化产品,其供应主体已经实现市场化,液化气终端市场主要由民营经销商掌控,而保障市场供应的主要责任也因此不像成品油那样由国有大企业承担。

  尽管如此,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有关负责人仍表示,作为国有大型骨干企业,并作为国内两家最大的液化气生产供应商,他们都将为稳定国内液化气市场供应竭尽全力,一方面开足马力组织液化气生产;另一方面在价格上严格按照当地物价部门规定执行。据了解,中国石化去年下半年月均产量比上半年增加3万吨,去年12月份单月产量达到74万吨,大大超过月均产量。今年1月份,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的液化气产量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人民日报记者:李新民)

  发改委:各单位不得擅自提高液化气价格

  中广网1月17日消息国家发改委昨天在其网站上挂出了《关于加强液化气价格管理的通知》,规定各单位不得擅自提高液化气价格。而据记者了解,这份《通知》早在1月4日就已陆续下发到各省市发改委、物价局,以及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公司的手中。

  中石化相关人士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接到这一通知后,公司已经采取了相应措施:通过加大生产量,进行地区之间的调运、协调来保证节日期间的市场供给,平衡市场价格。同日,中石油有关人士也对记者作出了类似表示。

  中石化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实际上,每年到了节日期间,中石化都会提前采取措施来应对液化气使用高峰。就在昨天,总公司还刚刚召开了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各生产企业保证春节期间液化气的稳定供应。

  对于《通知》提到的,2005年6月以来液化气出厂价格超过国家规定的情况,该负责人表示,这主要是由于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涨所带动的。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目前液化气出厂价格已逐步回落。

  据悉,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天然气出厂价格应按照与汽油保持1∶0.83--0.92的比价关系确定。《通知》特别要求,不得擅自提高价格。

  《通知》要求,放开液化气销售价格的地区,要制定液化气价格上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切实稳定市场价格。

  中科院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史丹告诉记者,目前我国的资源价格还比较低,价格市场化后肯定会出现适当的上涨。但要缓解供需紧张的状况,有效抑制价格上涨,应该使用市场手段来自行调节,如放开液化气市场的准入资格等。(上海证券报记者 商文)

  两大石油巨头表示为稳定液化气市场竭尽全力

  价格失衡导致供求吃紧,两大石油巨头表示为稳定液化气市场竭尽全力——

  中广网1月17日消息国内众多城市近来出现液化气供应紧张,价格上涨。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有关专家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国内外液化气价格严重倒挂,进口商不愿进口,导致供求紧张,价格上扬。

  国内两大液化气生产商——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有关负责人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将为稳定国内液化气市场供应竭尽全力。一方面开足马力组织液化气生产;另一方面在价格上严格按照当地物价部门规定执行。

  据了解,液化气全称是液化石油气(LPG),是炼油过程中的伴生副产品。过去液化气主要用于城市居民生活燃料,现随着“西气东输”和替代能源的发展,大城市虽然已基本改用天然气,但液化气还广泛应用于工业商业原料,大批中小城市液化气消费量不断上升,从而导致液化气市场需求量快速增长。

  国内液化气需求增长而产能不足,液化气供应相当一部分要依赖进口。据统计,近年来国内液化气进口量占国内消费量的比例已从1990年的4.6%,上升到2003年的31%,目前已超过1/3。尤其在华东、华南等地,进口液化气已超过60%,广东占到80%以上,上海、浙江、江苏等省超过60%。

  “由于液化气进口比例逐年增大,而近年来国际原油价格飙升,导致进口液化气价格大幅上扬,给国内液化气市场供应带来直接影响。”中国石化炼油事业部一位高级工程师告诉记者,2006年1月份国际液化气进口到岸成本价已达6300元/吨至6500元/吨;而国内液化气定价仍比照成品油的定价机制,形成价格倒挂严重,国内液化气生产和销售企业特别是民营生产销售商失去积极性,由此导致市场供求吃紧。

  从新华社驻各地记者发来的消息显示,自去年12月以来,广东、海南、广西、福建、上海、江苏、山东、河南、辽宁、陕西、重庆、西藏等全国众多省市区出现液化气供应紧张,液化气价格大幅度上涨。据了解,国家有关部门已发出通知,要求各地稳定液化气市场价格。

  据了解,在目前全国液化气市场供应总体构成中,有1/3来自中国石化,1/3来自中国石油、中国海洋石油和社会炼厂,另有1/3依靠进口。然而,与成品油供应不同的是,液化气和润滑油一样,作为我国较早放开的石油石化产品,其供应主体已经实现市场化,液化气终端市场主要由民营经销商掌控,而保障市场供应的主要责任也因此不像成品油那样由国有大企业承担。

  尽管如此,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仍一致表示,作为国有大型骨干企业,并作为国内两家最大的液化气生产供应商,他们都将为稳定国内液化气市场供应竭尽全力,一方面开足马力组织液化气生产;另一方面在价格上严格按照当地物价部门规定执行。据了解,中国石化去年下半年月均产量比上半年增加3万吨,去年12月份单月产量达到74万吨,大大超过月均产量。今年1月份,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的液化气产量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新华社记者李新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