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捐赠百万为北大创建奖学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8日01:27 杭州日报

  50年前一名高中生渴望考上北大生物系写信向学校咨询,后来这名学生虽没能迈入北大门槛,但北大老师的回信一直激励着他的人生之路。半个世纪后,古稀之年的他——

  捐赠百万为北大创建奖学金

  事件

  神秘电话揭开50年情缘

  2004年秋天,一个神秘电话打到北大生命科学院学院办公室,一名男子要找李德昌教授。当得知李教授已退休时该人便挂断了电话,也没有留下姓名。一两个月后,2004年秋冬时节,这个神秘电话打到了院长办公室,打电话人表示自己打算以个人名义给学院捐赠100万元,作为培养年轻学生的专项基金。

  他说他是一个退休科研人员,现在办企业。这个神秘男子引起了学院许副院长的好奇,问他为什么要捐款,他说想还年轻时的一个夙愿:上北大生物系。

  许副院长介绍说,1956年,这个人因为要考北大,曾经致信当时的北大生物系,系里一位年轻讲师回信介绍了情况,此后两人又往来10余封信件。可惜的是,由于各种原因,这个年轻学生没能迈入北大生物系的门槛。但正因为他记得这位年轻老师,因此当他要捐赠时,他首先提出找这个老师。

  这个老师就是李德昌教授,今年74岁。那个神秘男子叫吕义长,今年70岁。

  许副院长介绍,2005年秋天,吕义长和李德昌教授在学院第一次见面,当时他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建立一个奖励研究生的基金。但11月,吕教授因为心脏病住进了医院,他怕出意外,便希望学院在手术前把事情确定下来。2006年1月初手术成功,随后举行了捐赠仪式。

  “在我们眼中,这个以个人名义捐赠的100万远远要比一些国际企业捐赠的1000万更有价值,因为它包含了吕教授从小对北大的感情。”许副院长的表情很严肃。

  印象

  两位古稀老人都很实在

  两位古稀老人终于见了第一面。“当时是要草签捐赠协定,吕义长点名要见我”。李教授说他当时很感动,并不是因为见到吕义长,而是因为有人能够以个人名义为学院做捐赠,为年轻人做点事情。

  李教授说尽管很想问问吕义长这些年的情况,但是由于时间关系两人不过简单地问候了一下。“他一看就是一个实在人,不善言谈,也说不出大道理,这点我俩挺像。”吕义长给李教授留下了深刻印象。“吃完饭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吕义长给我打电话,他说给你们添这么多麻烦,这顿饭应该我请啊。你说他实诚不实诚。”李教授一阵大笑。

  对于这件事情,北大生命科学院的许副院长表示,捐赠固然有利于生命科学院对未来学生的培养,但更重要的是这件事可以改变人们对北大的某些偏见,“北大人并不是人们想像的那样孤傲,看不起别人,他们会去鼓励任何一个阶层、任何一个年龄段的人,这是北大的一种社会责任”。

  访谈

  给吕义长回信也是我的工作

  记者(以下简称记):你是什么时候知道这件事的?

  李德昌(以下简称李):2004年年底,院里打电话让我去参加新年联欢会,我还纳闷呐,我很少参加这种活动。联欢会上,院领导讲起吕义长捐赠的事情,并突然请我谈谈情况。我都不知道说什么,也没见过吕义长,很多事儿也记不清了。

  记:那你为什么会平白无故地给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回信?

  李:这是我的工作。当时北大生物系处于创业阶段,条件比较艰苦。我作为年轻讲师,一方面要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另一方面还要承担起系里的一些社会工作。每年招生,我总会收到一些学生的来信,给吕义长的回信只是我诸多回信中的一部分而已。

  记:你还记得当时信件的内容吗?

  李:吕义长的来信主要是围绕生物专业的一些问题,而我回答的内容也主要是一些生物系的简介、课程介绍以及一些关于考试的话题。当然也有一些激励的话,但里面不涉及什么私人情感的事情。

  我当初给人家回信时绝对没有想到50年以后居然能够换来人家百万的捐赠。我们这些年轻教师要承担很多工作,都是不讲任何条件的。

  说实在的,我不过就是一个“线人”,人家通过我就容易找到学院。我就是尽自己的职责。

  捐赠为圆梦不为沽名钓誉

  记者(以下简称记):你为什么要给北大生命科学院捐赠100万呢?

  吕义长(以下简称吕):为了我多年的一个梦想吧。我考北大的原因就是北大是最好的理科大学,在那里我能够在科研上有巨大的发展。

  记:你当时为什么会给北大生物系写信?

  吕:我当时就想能够得到北大老师的指点,我觉得我自己有能力考上北大吧。反正当时挺狂的,年轻人的那种狂傲和冲动,还有对北大的“迷信”。

  记:你们书信的内容还记得吗?

  吕:具体的不记得了,里面除了一些学科问题以外,主要就是表达我对北大的渴望。李老师回信也有许多激励我的话。

  记:没考上北大对你是不是个打击呢?

  吕:是的。当时我很不服气,感觉一定要做出一些成就来给大家看看。反正还是有些书生意气吧。

  记:对你未来发展有影响吗?

  吕:还是有一些的。我后来在沈阳上学,又去了青海,80年代中期才回北京。在青海搞科研,我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为仪器奔波。如果上了北大,可能情况会好一点。但我经过这么多年的奋斗,自己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记:这些回信对你的影响大吗?

  吕:有些影响,毕竟可以激励自己,但主要还是靠自己奋斗,还有其他一些老师的帮助。

  记:你捐赠的目的就是想了却夙愿那么简单,没有想到过所谓的商业宣传吗?

  吕:我不喜欢沽名钓誉。我一个7旬老人,能够看到这些年轻人依靠他们的努力和拼搏,取得成绩,提高科研水平,等于了却了我年轻时的夙愿。(杭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