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皮影《金陵十二钗》现身南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8日06:50 南京报业网

  【南京日报报道】本月24日,《2006中国皮影艺术展》将在南京市美术馆开幕,这是南京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皮影展。在主办方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的办公室里,一组《金陵十二钗》的皮影让记者爱不释手:连贾宝玉在内的13个人物,线条缜密流畅,设色清雅大方,纤纤玉指、樱桃小口流露江南柔媚。最绝的是人物的衣饰或刻或镂层层相叠,竟然显出国画韵染的神韵。“这组皮影的制作者米艳就在南京,但是为了供女儿上学,她已经改行开面馆了。”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吴海燕的一句话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立即前去寻访这位身怀绝技的面
馆老板。

  在红山动物园旁,记者找到了米艳的小面馆。今年47岁的米艳是陕西咸阳人,从1979年进入陕西工艺美术厂开始已经做了20多年的皮影。陕西是中国皮影的发源地,明清以来以咸阳为分界形成了东、西两种风格,东路精巧细致,西路粗犷有力。米艳进厂时,和另外两人被派给东路皮影的集大成者李占文做徒弟,不久又组成了皮影公司,专门制作皮影出口,业务十分红火。1995年,米艳随丈夫落户南京。她创作这个《金陵十二钗》整整花了3年时间,制作复杂是一个原因,但更花功夫的却是形象设计。明清时期南京的地方皮影现在已经失传,一个老样子都没有。为了重现金陵皮影,她不但查阅了大量资料,还向许多南京民间艺术专家请教。专家告诉她要选择南京本地的题材是第一步,但关键还是要服饰、相貌都要有江南特色,这给了她很大启发。而东路皮影细腻的风格也十分适合南京特色。和她在咸阳的作品相比,《金陵十二钗》的人物鼻子变小了,下巴不再上翘,衣服的颜色也不再是大红大绿对比强烈,浓浓的本地特色受到了专家们的好评。

  从陕西皮影到南京皮影的成功转型,让米艳大受鼓舞,然而她还没有来得及高兴,却不得不忍痛暂时告别皮影了。去年女儿自费出国留学,她不得不开了个面馆,为女儿学费打拼。那之后的一年,她再也没时间碰皮影了。

  记者问她,为什么不卖掉一些作品呢?米艳说,虽然有人出很高的价钱,但是,皮影制作太复杂、太费时,自己手上的都是刚刚创作出的第一样。如果卖了,自己就一件也没有了,这个代价太大了。

  南京日报记者李冀(编辑涵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