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200多年前乾隆御用冰箱首展内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8日07:00 辽沈晚报

  据报道,春节期间,沈阳故宫将推出“清宫饮食文化展”,展出的清朝皇室使用的宫廷餐具中将包括200多年前乾隆皇帝使用的冰箱,这将是沈阳人首次看到这对冰箱。

  200多年前的冰箱究竟是个啥样?它是从哪儿来的?怎么保存下来的?

  昨天,沈阳故宫博物院保管部副主任李理向本报记者详述了这对古老冰箱的来龙去
脉。

  它们是什么样子

  “画珐琅宝相花冰箱”,能装五六十斤东西,跟现代小型冰箱容量差不多,当年装着乾隆喜爱的食物、猎获的野猪肉和狍子肉等

  据史料载:沈阳故宫旧藏乾隆所用过“画珐琅宝相花冰箱”一对,是宫内固有的文物珍品,也是乾隆之后皇帝东巡驻跸沈阳皇宫期间,所使用的御用器物。

  “画珐琅宝相花冰箱”,高48.5厘米,盖厚3.8厘米,口长宽75厘米,底口长宽61厘米,方形四活环,二道箍,折叠盖,盖面有两个镂空寿字通气孔,底部有排水管。它外观给人们的印象,“个头”犹如现代的小型冰箱,只不过它四个面都是梯形。这个形状的冰箱底部小于上开口,是便于往底部摆放冰块,以保鲜乾隆爱吃的食物。乾隆从小生活在爷爷康熙身边,由于是被当皇帝“苗子”来培养的,所以各方面比较讲究,尤其膳食要求颇高,他曾说:“蔬食殊可口,胜鹿脯熊万万矣!”正因为乾隆有如此高度的认识,他平时才注意以新鲜蔬菜为主少吃肉类。这样一来,宫里的厨师按乾隆的膳食要求,从淮扬菜中精选出了20余道菜肴,组成“乾隆宴”,因为乾隆六下江南,厨师摸透了他的生活习惯,等到乾隆来沈阳祭祖时,免不了把江南的东西运过来。

  据李理介绍,乾隆1743年9月第一次东巡来沈阳,运来了江南稻米、锅渣、面筋及各种蔬菜。1783年9月最后一次,在沈阳故宫从9月2日至25日呆了24天,宫内史料载,乾隆及随行人员食“粳米一百二十石斗升、锅渣四百八十斤”。而乾隆于1778年8月第三次来时,他带上香妃,到达木兰围场,猎获野猪和狍子等,其肉便用此冰箱保鲜。

  乾隆每次来,宫内御膳房百余人个个忙得团团转,有人负责运冰,有的到冰窑抬冰,如果遇到不够时,还得派人到黑龙江以北的地方,安排百姓像赛场上接力一样,一个传一个开足马力往沈阳故宫里运,以备“画珐琅宝相花冰箱”内冰块的一次又一次的更换。因为冰箱里不仅放着江南运来的食品,还装着乾隆打来的猎物肉。当年康熙三次来沈阳东巡,也享受不着孙子乾隆当皇帝的待遇,因为康熙那时候还没有冰箱。

  它从哪里来

  有一种观点认为,这对冰箱是当年广州官员为取悦乾隆皇帝进贡给朝廷的

  李理介绍,从外表来看,沈阳故宫这对“画珐琅宝相花冰箱”,其表面满饰画珐琅“宝相花”和“缠枝花卉”纹饰,做工精湛,代表着清乾隆时期珐琅器大件器物的生产工艺水平。

  乾隆年间,仿造“景泰年制”款的珐琅制品随处可见,据清宫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中记载:“乾隆三十二年二月初四日,……太监胡世杰传旨,多宝格内着作仿古样款掐丝珐琅一件、宝瓶一件、罐—件,俱要大明景泰阳纹款,先画样呈览,钦此。”这足以反映出乾隆对“景泰御前珐琅”的重视。北京故宫里有多对“掐丝珐琅冰箱”,沈阳故宫作为陪都有一对“画珐琅宝相花冰箱”,实属正常。

  1985年,一位天津女士陆仪把父亲陆观虎花了3500块大洋,于1932年流失到民间的“乾隆年间制”的“掐丝珐琅冰箱”买到手,几十年后又捐献给国家。原因是,溥仪逃离宫后至天津,再往东北跑,因为携带这对240公斤的“掐丝珐琅冰箱”不便,就卖了。当时,陆观虎行医闻名于京津地区,认识当时大总统徐世昌,徐世昌给陆医生出点子,说:“此为珍品!”据《紫禁城——胡晓丹服饰作》解说词所言:这对“掐丝珐琅冰箱”是中国最早的冰箱。

  尽管沈阳故宫这对“画珐琅宝相花冰箱”跟陆观虎买下的“掐丝珐琅冰箱”不一样,但同属景泰蓝制作。“掐丝珐琅”技法比“画珐琅”来中国早,但乾隆时期中后阶段却以“画珐琅”为时尚,因为“画珐琅”这一西洋彩料技法是在康熙时期由广州引进到内廷的,到了乾隆时期,由于受乾隆仿古的影响,把“宝相花”等类似图案体现到上边。为此,内廷与广州联手攻关,没用多长时间就喜获成功,乾隆大加赞赏。

  李理说,有一种观点认为“画珐琅宝相花冰箱”是广州贡给朝廷的,以取悦于乾隆皇帝。因为“画珐琅”是经广州来到内廷的。这样,皇帝才知道。“画珐琅”技法,起源于15世纪中叶比利时、法国、荷兰三国交界的佛朗德斯地区,40多年之后扎根法国的里摩居。它先于红铜胎上,涂施白色珐琅釉,入窑烧结后使表面平滑,然后再以各种颜色的珐琅釉料绘饰图案,经焙烧而成。而“掐丝珐琅”却不是这样,这一技法源自波斯,南宋传入我国,到明代时内廷把“掐丝珐琅”与“金属镶嵌技术”杂交了一下并入陶瓷工艺,至景泰年间陶瓷表面釉料多呈蓝色,故俗称“景泰蓝”。

  “画珐琅宝相花冰箱”也好,“掐丝珐琅冰箱”也罢,均称为景泰蓝制作的,所不同的是技法。2001年春,香港拍卖行曾以86.8万港元,成交了一件36×61×61厘米“清乾隆掐丝珐琅福寿双全冰箱”,就属于后者。当记者问李理北京和沈阳故宫有多少古老冰箱时,李理说:“至于北京故宫内冰箱有多少,确实不好说,因为北京故宫现存两对,流失到民间究竟有多少,谁也说不清楚。”

  李理分析:冰箱在清初还没有,但至清乾隆年间才有市场,既与市场贸易有关,又与宫内生活需求相联。据说,乾隆年间利用冰箱制作羊肉鲜香肠,味道鲜美可口。

  它们曾历经磨难

  1914年,这对冰箱被从沈阳故宫调入北京,40多年后回归沈阳时,冰箱内原有的支架、底垫和四个老虎腿底座都没了

  自从这对“画珐琅宝相花冰箱”,乾隆年间被调拨沈阳故宫后,至清朝末期它安安稳稳地珍藏于此,由于使用次数少馆藏精心细致,保存完好。然而,由于北京故宫在20世纪初馆藏曾大量流失,当1914年成立“古物陈列所”时,立即把沈阳故宫馆藏十余万件文物调了过去,“画珐琅宝相花冰箱”列于其中。

  1926年11月16日,“东三省博物馆”筹办处以沈阳故宫为主体建起了文物保护单位,第一任馆长为仇玉琩。为办好一年后的首次展览,仇馆长曾多次请求“画珐琅宝相花冰箱”物归原主,可由于种种原因,直到仇馆长离任也没如愿。1928年5月5日的那次展览,尽管观展人数相当于当时沈阳人口总数的十分之一、高达十万人次,展出时间一连6天,但因为缺少了“画珐琅宝相花冰箱”的亮相,令许多人失望而归。

  1949年年底,“沈阳故宫陈列所”成立之后,陈列所负责人多次跑到北京故宫,想要回“画珐琅宝相花冰箱”,几经努力却无望而回。当1954年沈阳故宫由“陈列所”改制成“博物馆”之后,又于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才把博物馆馆藏性质定为“清代历史和艺术”。既然这样,势必就应该把原本属于沈阳故宫的万余件文物“完璧归赵”,由于国家文物局的干扰,包括“画珐琅宝相花冰箱”在内的万余件文物,终于重返故乡。

  原先拿走时,冰箱内有支架、底垫,外还有四个老虎腿的底座。这次要回来,底座不仅没了,冰箱里边也空荡荡的。据李理分析,这台冰箱自从到了北京,漂泊40多年,既经历溥仪皇族大臣们的搬迁,还遭遇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的蹂躏。

  据李理介绍,“画珐琅宝相花冰箱”自乾隆使用之后,存在于世至少在200年以上。大约是乾隆年间中后期制作出来的。这次展览,是沈阳故宫观瞻史上的第一次。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