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即期消费”打开百姓钱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8日07:18 大众网-生活日报

  “稳步推进住房、教育、医疗、保险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改革,改善居民消费预期,激活即期消费。”

  ——摘自韩寓群省长在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在济南一家电器销售公司工作的信先生今年44岁,他和妻子现在的收入加起来每月
有3400元左右,扣掉一家三口的日常花费,每月还能剩2000多元钱,这笔钱都被妻子存进了银行。

  “家里虽然有十来万元存款,可儿子马上就要上大学,如果连研究生一气读下来,这笔钱恐怕还不够。”信先生说,妻子所在的单位如今还没有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如果不多存点钱,将来生场大病怎么办?”

  如今,和信先生有一样想法的人可不少。据央行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12月,人民币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经突破14万亿元,创造了历史新高。而在储蓄额不断攀升的同时,近5年我国居民最终消费率却在持续走低。10年来,我国最终消费率平均为59.5%,比世界平均消费率低接近20个百分点,已经影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

  “如何打开百姓的‘钱袋子’,我们也头疼。”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金融研究处处长徐宁江表示,我省消费增长速度近年来趋缓,2005年虽然增长了一些,但与全省经济发展水平仍不相适应。

  连日来,“消费预期”、“即期消费”这两个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新名词也成了“两会”上代表委员议论的热点话题。

  消费要当拉动经济的“火车头”

  “我省把‘改善居民消费预期,激活即期消费’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中,我印象中还是第一次。”将军控股有限公司总裁邢乐成代表高兴地说。

  “消费启动不起来,经济发展不上去。”山东经济学院副院长王乃静委员说,我省把“千方百计扩大内需,努力增加居民消费”作为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真是太及时了。增强消费的拉动能力,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和宏观政策的着力点,促进投资型经济逐步向消费型经济转变,可以为我省经济良性循环和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德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孙永春代表表示,想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新变化、享用到新成果、体验到新生活,就需要积极改变传统的理财理念。预计“十一五”期间,我省住房、教育、医疗和汽车消费将大幅上升,消费结构升级将有力地促进高增长产业群的涌现。

  百姓为啥不舍得花钱

  “老百姓不敢花钱,也就是缺乏消费信心。”山东经济学院副院长王乃静委员认为,老百姓缺乏消费信心的原因在于对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预期提高,缺乏安全感。

  王乃静委员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来的“铁饭碗”打破了,但“铁药罐”却没有建立起来,再者养老、住房、子女教育也是一笔庞大的支出。“社会保障不到位,导致老百姓守着自己的收入不敢动。大家会想等我们老了怎么办?病了怎么办?这些都得自己来解决。”此时,人们自然感觉“钱途”不明朗,尽管银行利息不高,还是要往银行存钱。

  部分委员认为,社会保障不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不到位,尤其是少数经济效益不好的地区和企业欠缴养老保险金现象严重。德州市工商联副会长刘阿平委员表示,养老保险工作得不到加强和完善,老百姓就不能敞开“钱袋子”。其次是医疗保险制度不完善,日照市政协副主席傅瑞荣委员认为,作为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是当务之急,政府尤其应该关注弱势群体的医疗保障问题。

  即期消费激活有方

  “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是激活即期消费的前提。如果老了、病了、失业了都可以保证基本的生活条件,人们自然就敢花钱了。”刘阿平委员建议,对于一些负担重、缺口大的老企业,地方财政应该按一定比例对职工的个人账户给予补贴。另外,可以通过国有资产转让、社会捐赠以及发行社会保障彩票等措施,拓宽财路。对民营企业强制征收职工养老保险,制定农民工养老保险异地转移办法,方便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账户的转移,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最关键的是增加居民收入,让城镇居民和农民手里的钱更多。”邢乐成代表说。政府要进一步加快分配制度改革,加大国民收入再分配向城乡居民倾斜力度,逐步提高个人所得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使人民收入水平与经济发展同步提高。同时努力提高低收入者的福利水平,千方百计扩大社会就业,完善最低工资保障制度,保证中低收入阶层居民收入有稳定的生活来源。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金融研究处处长徐宁江则建议,大力发展购房、耐用消费品、汽车、贷学金等信用消费,简化手续,逐步扩大消费信贷的规模和种类。徐宁江说:“人们不接受消费信贷的原因是手续繁琐,门槛较高,整个社会信用度不高,没有建立个人信用等级记录等。我省目前正在建设个人信用登记平台,计划用三至五年左右建成。”

  本报记者蒋波雍坚严玲玲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