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2006年春运专题 > 正文

关注春运:回家咋样走帮您细打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8日08:08 山西晚报

  春节一天天临近,离乡背井的人们思乡情更切。最近几日,太原的火车站和各大汽车站到处都是行色匆匆的旅客,客流量居高不下。为了向旅客提供最新的客票和线路信息,本报记者昨日走访了太原市各交通场站。

  铁路

  太原火车站

  22日至26日是客流高峰期

  17日,太原火车站售票人员告诉记者,车站3日内各次列车的硬座、卧铺票均已售完,每日的发送客流量在3万人左右。

  此前特别紧张的太原—成都线因加开了多趟临客已相对缓和。一位工作人员称:“成都线3日内还有站票,这已经是相对较好的情况了。”目前,最紧张的线路是太原—广州的K237次、太原—

连云港的1151次、太原—汉口的2234次、太原—杭州的1584次,受学生流的影响,这些线路3日内车票早已告罄。预计春运学生流高峰后,1月22日至26日探亲、返乡客流高峰又将来临,届时,除了以上线路外,山西省内短途如大同、运城等线路也将非常紧张。因此工作人员提醒旅客,早做准备,尽量避开这一时段。

  航空

  太原机场

  重要线路将要加开班次

  “春运期间,各大航空公司都要准备加开班次。”据记者17日了解到的信息,春运期间,武汉、广州、深圳、昆明等方向将是航班增加的最主要线路。太原机场有关负责人介绍,春运航班加班量可能会达到90趟以上,“腊月廿六、廿七、廿八这3天探亲客流会比较多,各条航空线在加开航班后,可以满足旅客的需要”。

  公路

  太原汽车总站

  西安方向最紧张

  太原市迎泽大街上的太原汽车总站负责大同一线和省外线路,车站王主任告诉记者,最近几日,在该车站的省外线路中,太原—西安方向是最紧张的,河北一线客流也在不断增多,车站每日客流达到了六千人左右。省内大同方向,山阴、浑源是客流最集中的。为了保证旅客回家,车站准备了20多辆备用班车。预计腊月廿六、廿七、廿八车站将迎来探亲客流高峰,到时车站将极力保证旅客需要。

  太原建南汽车站

  加车应对客运高峰

  “目前车站每日的客流量达到了一万一千人左右。”据太原建南汽车站赵站长介绍,今年该车站的客流量比去年同期有大幅度上升。“太长

高速公路开通之后,公路客流明显多了起来”。目前晋东南方向客流主要是学生流,长治、晋城、武乡、沁源等线路是最紧张的;晋中一带,祁县、太谷、平遥最为紧张。不过车站今年安排了50多趟加车,基本可以满足春运期间旅客的需求。预计腊月廿六、廿七将是探亲流最集中的时段,年后初六、初七的返程流和正月十五、十六的学生流也将非常多。

  太原西客站

  吕梁一线压力不大

  “这两天吕梁一线客流已有所下降。”太原西客站站长安伟告诉记者,相比较而言,太原—石楼、太原—交口等线路是比较紧张的线路,不过车站准备了10辆备用车,可以保证旅客需要。“其实,可能出现紧张的大都是平时的冷线,因为这些线路上固定客车较少,我们的加车也全用在这些线上。”据安站长讲,太原—吕梁汾阳、离石等地的高速公路开通后,车辆的使用效率已经大大增加,因此春运期间,这一带的公路客运可以确保。预计,腊月廿三至腊月廿八,探亲流高峰将来临。

  太原东客站

  兴县方向客流集中

  负责太原至忻州一带和吕梁部分线路的太原东客站近两天客流有所下降,站长高丽平告诉记者,昨天车站客流发送量在两千二左右。相对来说,吕梁兴县方向客流比较集中。

  “这两天省内学生客流已经基本走完了,农民工流过了今日也就没有了,下一次客流高峰是探亲流。”

  据介绍,腊月廿四、廿五、廿六几天,探亲客流将比较集中,忻州岢岚、河曲、保德一带将是比较忙的线路。客流高峰期内,许多车辆可能会提前发车时间,所以广大旅客需多加注意,以防误车。

  太原迎宾汽车站

  去临汾运城不用愁

  “现在车站每日旅客发送量大约在二千八左右。”太原迎宾汽车站贾主任告诉记者,临汾运城一线公路客流已趋于平稳,其中只有侯马方向客流较为集中,因此最近几天去临汾运城的旅客可以放心出行。

  预计腊月廿七左右客流将会上升。

  本报记者张勇(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晚报网络编辑:赵芳)

  相关专题:2006年春运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