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上海:城市应急能力成为两会热门话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8日08:15 扬子晚报

  新华网长三角频道1月17日消息禽流感、台风、松花江水污染,九江地震……在刚刚过去的2005年,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个这样让人警醒的关键词。而正在召开的两会现场,我们也注意到代表委员越来越多地将目光投射到这一关乎每个市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领域。

  我们在采访中看到,相关部门在这份特殊的“答卷”前胸有成竹,各种预案都在一点点集合起来,为生活在上海的人们编织起一张安全的防护网。

  在长江口新水源地兴建大型水库

  松花江水质污染的发生为上海敲响了警钟。一旦类似事件发生在我们这个大都市身上,结果会怎样,是不是也会导致全城停水的场面呢?

  “应对水污染,上海已形成完善的应急体系,松花江事件在上海绝对不会重演。”市人大代表、市水务局局长张嘉毅昨日透露,上海正设想十一五期间在长江口新水源地建设一上亿立方米的大型水库,利用蓄水作为“战备需要”。一旦上游产生污染,上海将利用该水库为城市进行供水。“不夸张地讲,保证城市68天正常运转不成问题。”

  张嘉毅代表指出,上海城市原水供应必须建立起以从江河直接取水和建设具有稳定性的水库区供水并举的机制,保证城市水供应在水量和水质上的稳定性。

  ■背景

  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化公司双苯厂胺苯车间发生爆炸事故,苯和硝基苯流入第二松花江干流造成重大污染。由于污染带沿上游逐步下移,为确保用水安全,哈尔滨全市不得不忍痛临时停水4天,为保证市民饮用水,黑龙江省有关部门在四五天内每天紧急调入1200吨饮用水来满足需要。

  紧急避难所应配更多物资

  朱元清代表告诉记者,从公元288年到2000年,上海及邻近地区曾经发生5-5.9级地震44次,7级以上地震1次,其中多次对于上海影响较大并造成破坏。

  专家研究认为:2006年-2020年,上海及其附近地区仍处于地震活跃期,将有5-6级地震发生,海域的最高震级可能达到7级左右。中国地震局已将上海地区确定为2006-2020年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防震减灾形势十分严峻。

  朱元清说,从目前来看,不少地震中陨落的生命大多是因为防震知识不够导致,1984年南中国海地震时上海有一些人身亡就是因为慌不择路从楼上跳了下来。为此,他递交了一份关于制定《上海市防震减灾条例》的议案,提出除了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震后恢复重建等之外,还要加强对百姓自救互救技能的宣传和普及。

  “尽管我们目前已经预设了地震发生时的避难场所如公园、绿化等开阔地,但上海作为一个特大型城市,一旦遭遇危机时,还必须为上千万人备下清洁的饮用水、干粮等,如果碰上冬天、下雨,吃喝拉撒睡怎么办?”朱元清代表建议应当在这些避难地配置物资储备仓库。此外还要筹建一支专门的地震紧急救援队,哪里有险情就奔赴哪里。

  ■背景

  2006年是一个灾难的回忆之年。唐山大地震30周年,24万冤灵今在哪里?旧金山大地震100周年,6万孤魂又归何处?去年发生的九江地震更是震动了上海,是不是该在防震减灾方面更进一步,保护我们的城市和人民生命健康财产安全。

  气象预警及时告知更多人

  上海中心气象台首席研发员邵玲玲代表说,目前20多个省市都有了气象条例,上海在这方面落后了。自己此前曾提出过一个制定气象条例的议案,目前已经列入了正式议案。今后将在地铁的大屏幕上或者高架的大屏幕上发布气象预警信息,让市民“上桥下地”都能及时了解更多信息。

  去年申城遭受300年一遇的台风“麦莎”袭击时,十余位市民被困在了渡口。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有人拨打了“110”,不一会儿武警战士来了,大客车也来了,一路把他们送过江……这就是上海应急联动中心在起作用。接到报警后,应急联动中心立即启动预案,联系市交通管理局、武警总队,调集大客车在大连路和打浦桥隧道接市民过江。

  据悉,2004年9月30日正式启动的上海应急联动中心和卫生、公安、地铁等18家市一级职能单位,19个区县人民政府实现有线、无线、网络的互联互通。和以前的部门单独应急不同,每个单位和城市的安全密切相关,由平台整合、传达、指挥应对各类重大、突发事件。因此,可以称应急联动中心为城市安全的‘神经中枢’,而前后衔接这张网的恰恰是市民眼中简简单单的“110”。

  ■背景

  今年1月10日,上海6000多名物业经理的手机上同时出现了“本市突发气象灾害应急信息进社区的手机短信发布平台建成”的消息。这意味着灾害性天气一旦来袭,上海市住宅物业工作人员的手机将在第一时间接收到上海中心气象台发布的预警信息,并及时告知业主。

  全民树立防灾意识

  委员建议11月9日设为“防灾日”

  上海有个街道给社区小商户发救生带,有一天政协委员盛家荣走进该社区一家理发店,向店主询问救生带的使用方法,小店主却一脸茫然。“如果有一天上海发生紧急灾害事件,市民眼睁睁放走了逃生机会,这将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城市灾害应急能力不能光由政府部门“急”,普通市民的救生执行能力也要“提速”。昨天,多名政协委员在会上提议,将每年11月9日设定为上海防灾救灾日,开设市民安全体验馆,让百姓也成为防灾主角。提案理由:到2010年上海常住人口有望达到1900万,“各种自然的人为的灾害一旦降临,上海将如何应对,上海人是否有能力度过?”道书明委员认为,目前上海各个行政职能部门都已经在考虑各条战线的灾害应急预案,如灾害气象、地震、水污染、地铁反恐、高架坍塌、传染病防控等,但“着急”的大多是政府职能部门,由于宣传不足等诸多因素,普通市民没有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和意识。

  ———防灾救灾从娃娃抓起,盛家荣、道书明两位委员表示,综合性的灾害应急理念和技能知识应进中小学课本,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应该获得形式灵活多样的复合型灾害应急训练。目前,本市教育主管部门已经在中小学部署消防安全演练,但地震、水灾、人质劫持、气象灾害事件的逃生演练则尚未纳入整体培训计划。

  ———将每年11月9日“消防日”扩展为“上海防灾救灾日”。在这一天,在全市的各个区县、各条战线、所有的社区都组织由专家指导的市民(包括来沪旅游者)演练,教授逃生报警知识,检验城市应急预案体系的安全度。向东京、纽约等国际大城市学习,培养一批技能熟练的高素质安全应急志愿者或义工。

  ———让市民体验事故发生中的情境,并在这一过程中“模拟”逃生及护理等必备常识,张静委员提议,在每年一次的培训演练外,再建一个上海安全体验馆,让每个市民都能以娱乐形式亲历模拟的灾害现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