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生活时评:“抛弃”《低保证》具有积极意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9日03:46 新桂网

  据新华网1月18日报道,怎么帮助尽可能多的困难群众?党和政府的温暖怎样及时地送到困难群众手中?怎样运用就业杠杆帮助困难群众挖掉“穷根”……上海近些年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其中,上海是全国少有的不发《低保证》的城市。

  给贫困户发《低保证》,全国各地的有关部门一直是如此做的。这样的惯例被上海市“抛弃”,在笔者看来,最起码有以下几点积极意义。

  不发《低保证》逼出效能。发放《低保证》后,政府部门可以每年照此办理,既省心,又省力。但困难群体是动态的,静态的《低保证》显然难以适应动态的变化。如果利用计算机系统等现代化的手段进行动态管理,无形中就逼着有关部门经常了解困难群众的动态情况,有利于提高政府机关的管理效能。

  不发《低保证》富有人性。政府部门发放低保金的时候,要出示《低保证》,办理一些优惠措施的时候,也要用《低保证》来“验明正身”。如此一来,无形中给吃低保的群众打上了印记。不发放《低保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

  不发《低保证》堵塞漏洞。有的人把《低保证》当成“保险柜”,一旦手握《低保证》,就容易产生“等靠要”的思想,能劳动的不劳动,能脱贫的不脱贫,使有限的低保金养了懒人。不发证,实行动态管理,则可以使低保金发挥应有的作用。

  如此看来,上海抛弃《低保证》,可谓一举多得,值得其他地方效仿。

  (程硅香)编辑:杨东作者:程硅香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