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倒票一条龙 他一个春运赚5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9日04:53 重庆晨报

  

倒票一条龙他一个春运赚5万

  17日上午10点,一名自称来自四川渠县的王姓人士走进本报接待室,称自己5年前发迹重庆火车站,现已准备“金盆洗手”,临行前,决定自曝“票帮”黑幕。

  冒充民工买票倒卖

  2001年2月,我跟着表哥到重庆“捞世界”。表哥当时在重庆火车站当票贩子已有两年历史,属于“渠县帮”。

  表哥告诉我,在火车站的倒票队伍中,主要有我们“渠县帮”、“邻水帮”、“长寿帮”以及生活在火车站附近的人。倒票的方式层出不穷:有的是起早摸黑排队买,有的是请人排队买,有的是从站外售票点加价拿票,更高一层的则是串通一些窗口售票员拿票。

  表哥让我从头做起。头一天晚上8点钟,表哥带着我和另外两个人来到火车站11、12号窗口,给了我们每人300元钱,让我们排队买到广州的1321次车票。我记得那天晚上特别冷,表哥给了我们每人一件军大衣,并教我们:“如果有警察问起,你就说是去东莞打工。”

  这一夜,的确有警察把一些“熟面孔”拉出来,还有两个卖票的被逮到了,把我吓惨了。但万幸的是,我们三个都平安无事。次日上午9:20,我终于买到了两张座票,价格大约每张130元。我兴奋极了,把票给了表哥,得到了50元好处费。

  摸懂门路自立门户

  两天后,表哥教我倒票,当时表哥手上有20多张票,分别是到上海、北京、广州、杭州、南宁、昆明等地的。这些票捏在表哥的姘头手中,我们则在火车站广场、山城饭店、102路车站及长途汽车站附近拉客,表哥叫我们主要找那些背大包小包,像出远门的民工,还有那些穿西装、打领带、神情焦急的过客,他们一般都是急于出行的人,容易得手。但神情严肃的中青年要特别防备,他们很可能是警察。

  表哥还告诉我,到上海的硬座票一般每张270元转手可卖450元,到广州硬座130元的可卖350元-400元不等,其他不是空调车的基本都要翻一倍。那一天,我有点怕,只卖了4张票,表哥就给了我60元钱。后来我越卖越顺手,最多的一次,赚了400元钱。

  一来二去,我逐渐掌握了一些进票的渠道。我认识了某单位的一个订票员,她原和表哥有“业务联系”,每张票表哥提给她20元-30元。我还认识一个售票员,她可以从窗口直接打出票来,每张票加价30元-40元。有了这些关系,我决定和表哥“分道扬镳”,自立门户。

  倒票4年赚十多万

  从2002年开始,我建立了自己的圈子,我的手下有了六七个同乡,并且有了足够的票源。倒票也有季节性,最好的时机集中在春运、以及民工返乡和学生暑假期间。

  记得2003年春运,我通过排队、找关系,一下子找了400多张票。我请了一个孕妇,每次给她15张票,然后我和手下人就四处拉客,一有客源,就带到孕妇那里去拿票。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如果被公安逮住,她又哭又闹,公安顶多把票没收了,只得放人。

  当然,也有搞栽的时候。有一天,我的一个兄弟自己喊了两个到广州的客人,向人家要价880元,刚把票递到客人手中,突然被便衣戴上了手铐,被拘留了15天,我给了500元钱。在我们这个圈子里,如果有人被抓了,是绝对不会供出上家的。如果说了,这个人就会被帮派赶出菜园坝,永远失去“生存权”。

  这一年春运,我足足找了5万元钱,打点各种关系用了近2万元,净赚了3万元。从2002年至今,我在这个行当赚了十多万元。

  联播

  本报讯据联合晚报报道2006年铁路春运1月14日正式启动,数以百万计的民工为了返乡度岁,动辄花上十数小时乘坐火车,在穿州过省的迢迢长路中,为避免在极度挤迫的车厢中内急的尴尬,有民工准备集体穿“成人纸尿裤”坐长途火车,以防万一。

  在广东顺德大良一家超市内,一名来自安徽的陈姓民工,在摆满不同规格和包装的成人纸尿裤的货架前徘徊挑选。原来,他和几名老乡每年春节回家都要坐十几个小时的火车返乡度岁。

  该民工解释说:“上次春节回家,火车上人挤人,连厕所都站满了人,上厕所比买火车票还难。女同志‘急’了就更难堪!”在工友的介绍下,几个同乡就委托他到超市买两包成人纸尿裤备用,以免在火车上内急时尴尬。

  声音 王先生说,要想在菜园坝站稳脚跟并不容易,经常会发生“斗争”。

  我的两个兄弟在102路车站和几个长寿票贩子为拉生意发生矛盾,被打一顿,我当时约了一群老乡和对方打起来,最后双方讲和,各自付了医疗费,也划清了活动范围,从此河水不犯井水。

  坦率地说,从去年开始,这碗饭就越来越不好吃了,一是有关部门加大了打击倒票力度,二是售票窗安上了摄像头,暗箱操作很难行通。只能回到请人排队买票的“原始时代”。而过去的“丘儿”也搞懂了,有了票自己倒。所以票帮逐渐萎缩了,但这个行业很难在短期内消失,因为只要有暴利,就永远会有人铤而走险。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龙果采写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