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药研究成果沪上遭冷遇代表建议制定相应政策激活企业积极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9日08:12 东方网-文汇报

  ■文/本报记者任荃

  据不完全统计,在本市生物医药类成果的买家中,一半以上属外地企业,这一数字与时下兴起的产学研联盟热潮并不相称。与外地企业对研究成果求之若渴的心态相比,沪上企业的创新热情似乎还有待激发和提高。

  中医药本姓“中”,可如今的国际市场却是日、韩等国的天下,来自中国本土的中医药产品其市场份额不过区区5%!在昨天的分组审议中,市人大代表、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张建中直言不讳地指出了目前我国中医药产业的尴尬现状。

  与东北、云南、四川、贵州等地丰富的中草药资源相比,振兴“国粹”,上海的研究实力得天独厚。以张江“药谷”为例,张建中说,这里大学、研究所和公共研发平台一应俱全,人人都在埋头苦干,只是力量相对分散,合力尚不明显。

  更突出的问题,发生在从研究到产业的“接力棒”上。张建中以自己学校“现身说法”:近几年,中医药大学转让给企业的中药成果不下20个,遗憾的是,由沪上企业接盘的并不多。在他看来,“如果下游生产、营销的链条断了,上游的研发也就成了‘空中楼阁’。”

  在与企业的频繁接触中,张建中“把”出了产学研联盟中的一点“虚火”。他认为,在时下的校企或院企合作中,真正实质性的动作太少,框架式、意向式的书面协议居多。一些企业仅仅是表个姿态,等成果摆到面前时却因风险、价钱等因素犹豫不决,或者干脆敬而远之。

  无论是健康上海,还是和谐上海,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和壮大都与之息息相关,其巨大的潜能让张建中不得不“老生常谈”。他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协调,整合各方力量,实现资源共享,并制定相应政策激活企业参与创新的积极性,使上海的中医药产业走在全国前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