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一盒药出厂价4.4元到患者手中成25元中间的20.6元哪里去了?一个来自药厂的政协委员:“这个问题我也很困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9日08:12 东方网-文汇报

  ■见习记者樊丽萍报道

  本报讯“一盒新药的出厂价仅4.4元,但到了消费者手中,它的身价就是25元了。”在政协的分组讨论会上,来自沪上某家大型制药企业的政协委员孙安民透露了这一“内幕”。从4.4元到25元,中间的20.6元到哪里去了?面对记者的提问,孙安民的回答是:“这个问题,我也很困惑。”

  “现在老百姓都说药贵,认为是制药厂利益熏心赚了大钱,其实我们很冤枉!”孙安民告诉记者,现行的药品招标体系,决定了制药厂家根本不可能漫天开价。“一种药的生产,往往有很多个厂家竞争,如果我们开价高而不能中标,就无法进入市场。这样,整个车间就要停产,厂也要面临倒闭。”近年来面对外省市同行的激烈竞争,沪上的制药厂家也只能被迫打起了价格战。“我们的水、电、煤,外加人力成本和排污费等,都比外省市要贵得多。总体的成本在增加,但药品还得低价出售。”孙安民说,正因为市场竞争激烈,生存环境恶劣,所以该厂新研发的一种治疗高血压的新药,尽管在疗效上堪称能与世界接轨,但7片装的一盒药,出厂价只能定在4.4元。

  既然出厂价不到5元,为何消费者却要花上5倍的价格购买?孙安民告诉记者,药品出厂后并非直接进入本市的各大医院和药房,而是进入了流通环节。“以前药品出厂后要经过各级储存站,需要支付一定的储存费用。而今,很多药品出厂后直接由经销商代理,由他们再销往各大医院和药房。”处于药厂与医院药房中间的经销商,似乎长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药品的价格在他们手上翻了倍,但因差价而产生的利润究竟被谁分走了?钱到底到了谁的口袋?即使是作为业内人士的孙安民,他的回答也只能是“说不清”。

  孙安民认为,医药分业管理或许是一条可行的措施,即医生开的处方药与医院的利益脱钩。“现在我们只能指望‘三医联动’真正实现,政府落实配套措施,尽快走出‘以药养医’的怪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