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创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9日09:22 黑龙江日报

  本报记者 王雪梅

  装备制造企业必须建立自己的研发基地

  “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技术创新能力是买不来的。”哈电集团哈尔滨动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中国工程院院士梁维燕对此深有感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国内外择优
采购具有先进水平的技术装备,国内装备制造企业只能按外商图纸分包制造,用不着自己开发,技术进步很慢。现在我们工作中就遇到了问题,1981年国家引进大型亚临界火电机组技术,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性能与质量水平,现在按节约型社会要求,提供超临界、超超临界大型火电机组,煤耗降到300克/千瓦时,由于没有自主研发能力,又要引进技术,与外商合作投标制造。清洁煤燃烧技术也没有掌握,燃气轮机的设计技术、核电机组的设计制造技术都需要研究开发,国内用户也不放心,还是要求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从长远看装备制造企业必须建立自己的研究开发基地。”梁维燕举例说明,国外大企业内部都有很强的研发与开发中心,美国GE通用电气公司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研发中心有2700人。当时美国缺电,大力发展电力工业,美国GE公司自主开发煤耗低的超临界火电机组,扩大生产能力,其工业动力设备集团当年销售额30.74亿美元,利润7200万美元,投入到自主研发大型燃气轮组,当常规火电发展高潮过后,GE公司燃气轮机技术又在世界领先,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5%左右,到2004年研发费用达30.91亿美元,占销售收入的2%。

  据报道,目前我国产业对外国技术的依存度高达50%,是美国的10倍,而设备的投资中60%以上要靠进口,高科技含量的关键装备基本上全部依赖进口。

  “知识产权有可能成为影响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的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发展中国家正在面临一种新的挑战,如果能提高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比较优势,就可能获得发展的机遇和主动权,否则,也可能拉大和先进国家的发展差距,甚至被边缘化。为在转变增长方式中把握先机和赢得主动,必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中心环节,以便集中力量,在关键领域实现重点突破。因此,加快自主创新是实现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省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徐泽民说。

  科研成果与市场化、产业化断裂严重

  在省政协座谈会上,省政协常委、哈尔滨商业大学校长助理孙东生认为我省自主创新能力面临的问题是创新资源投入总体规模小,存在项目重复、资金浪费、效益差问题。我省创新资源投入管理条块分割严重,且分散,科研资源投入总体规模小,每年科研立项重复率高,单项科研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既形成有限资金的大量浪费,又导致真正有价值的项目资金匮乏,难以形成良好投资效益的局面。创新环境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科技成果市场转化少,缺乏竞争力。我省科技综合实力居全国第12位,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第13位,但从成果实际转化情况看,并没有产生一批具有明显市场竞争优势的产品和产业,科研成果与市场化、产业化断裂严重。还有国际知名企业的研发机构驻足我省甚少,研发创新合作的来源多为本地各个机构,具有明显的本土化、本地化态势。我省工业企业仍处于引进设备技术消化吸收阶段,仍面临引进装备的后续技术“瓶颈”问题。特别是我们的优势行业技术对外输出能力匮乏,参与国际交流合作的成功范例不多。

  “我省高新技术投入明显不足,已严重制约了我省经济的发展。”徐泽民举出数字,2005年1月至10月,全国平均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投资55.5亿元,我省只有27.3亿元,只及全国平均值的一半。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各省新增固定资产平均值为19.39亿元,我省只有5.08亿元,只相当于它们的1/5。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个重大战略的实施必然引起我国经济结构、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的根本性转变,也必然导致全国新的一轮经济大发展的剧烈竞争的新趋势。这对我们黑龙江来说,意味着依靠自然资源的比较优势将越来越难以赢得竞争,对于转变增长方式必须提高紧迫性认识,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慢进也退,我省已经到了时不我待的地步。

  在创新机制上要注重体系创新

  自主创新需要政策扶持,也需要环境营造。

  “提高我省自主创新能力,机制的创新至关重要。”省政协常委、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孙和义提出这一观点。要从创新机制上想办法,还要注重体系创新。

  “创新包括技术创新、政策创新和制度创新等等。尽管在技术创新方面可能我省已没有优势,但在制度创新上我省与其他各省均处在同一起跑线。政策决定胜负,制度优于技术。”徐泽民提出。在创新财税政策,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他建议把过去那种“减免税、先征后返”等直接优惠方式变为“投资抵免、亏损结转、提取风险准备金”等间接优惠方式,这样是针对高新技术产业的高风险性,对创新的过程给予优惠。

  省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焊接研究所技术委员会主任林尚扬说,企业应该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这并不意味着企业自己关门搞创新,创新仅依靠一个单位的单打独斗是不够的,应该广泛而充分地组合各方面的力量,形成“整体合力”。为此他建议组建我省重大技术装备办公室,由省委、省政府领导亲自挂帅,在广泛的领域促进并实现有效的产学研联合。

  省政协常委、东北农业大学科技处处长郑秋鹛建议地方科技投入管理部门应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将大量资金投向大学和科研单位能引领区域创新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上来,避免投向无创新实力的企业,使创新资金变相成为企业的生产资金,而降低区域创新能力。对企业可以加大创新风险资金的投入,引导企业应用创新成果,降低其使用风险。要根据研究性质确定投入主体和投入收益主体。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