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贾俊桥,再大的难关也敢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9日10:03 河北日报

  卧龙山里的满城县龙居村女村委会主任,带领乡亲们多方"化缘"修通了5公里长的出山路,建起了投资近千万元的生态科技园区---

  汽车在陡峭的山路上“哆哆嗦嗦”地艰难行进,山风吹起积雪在深山中飘舞。1月11日,记者前往位于卧龙山顶的满城县龙居村的生态园采访。一条盘山公路呈一个个皱皱巴巴的“S”型挂在山间,险要处,汽车在深不见底的山涧边缘走过,令人心惊肉跳。就是这条
路,村委会主任贾俊桥一年能走上几十遭。

  到了,终于到了。贾俊桥为之奋斗了4年的生态园区呈现在记者眼前:拔地而起的宾馆掩映在云雾之中;虽已万木萧条,可千余米长的葡萄拱形竹架,一片片的苹果树、栗子树、枫树,仍能让我们想象到夏秋时节的丰饶。

  妇女不是弱者的代名词,照样也能干大事。贾俊桥多方“化缘”,修好了5公里长的出山路

  1993年,39岁的贾俊桥当选龙居村村主任,这是满城县第一个女村官。当时的龙居村穷得叮当响,5月份收的麦子,9月份就吃光了,人均收入只有70元。渴盼幸福的村民把希望寄托在贾俊桥身上。

  在乡亲们的眼里,贾俊桥是个敢想敢干的人。他们清楚地记得:就在村里男人认定荒山上种果树是痴人说梦时,1991年农历正月,贾俊桥带着村里的姐妹们上了山。平时这些习惯于洗碗做饭的手抄起了铁钎、铁镐,抡起了大锤。山石砸不动,她就和姐妹们凑钱买炸药;炮一响,吓得她们捂着耳朵。没有土,就从山下一筐筐背;没有水,就从1.5公里外挑。不知吃了多少苦,一个月下来,连炸带挖硬是弄好了1000多个树坑。打那儿起,村里人都说贾俊桥"这女人不可小瞧"。

  要想富,先修路。龙居村世世代代只有一条乱河滩通往山外,外面汽车进不来,村里人也难出去。当时村里没钱,贾俊桥就发动村民从山脚下拉来一堆堆碎砂石,垫在河卵石上面。可1996年发大水,碎砂石全被冲走了。"必须修一条水泥路,不然净白搭。"当贾俊桥说出这个想法时,乡亲们都说她吹牛。

  不试永远没有可能。贾俊桥走出大山,一次次地跑交通部门,争取了5万元的修路资金。山民们一下子来了劲头,扛起铁锹跑来修路。没钱雇搅拌机,就用铁镐一下一下把碎石块敲碎;没有压路机,就用木头、檩条把路面砸平、夯实。然而,5万元钱哪够修一条5公里的水泥路啊?仅修了1公里多,钱就花完了。倔强的贾俊桥揣上干粮,一趟趟跑到外面去"化缘"。

  "化缘"的难处,贾俊桥不愿向别人多说;可乡亲们都知道,这钱来得不容易。她丈夫只是发现,家中开小磨房挣的零花钱转眼就没了;媳妇好多次从城里回来都皱着眉头,一句话也不说。他心疼媳妇,多少次想劝她别当这个村主任了,可想想媳妇并没有错,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2001年,这条投资48万元的路正式通车。直到现在,龙居人还自豪地说,像这样好的路,山区村没有几条!

  当村官难,当女村官更难。贾俊桥凭着女人的敏锐和坚韧,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很大很大的难题

  贾俊桥被人告了!

  1997年3月,龙居村20多名党员干部群众坐着三马子,直奔中纪委,开始了第一次大规模的上访告状:贾俊桥贪污了,一定要告倒她!

  这几年,贾俊桥在为村里四处奔波中,也成了十里八乡的"名人":参加了"首届农村妇女发展与对策研讨会"和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荣获了国际农村妇女生活创造奖。靠着自己认识的不少好心人,她先后引来了北京、香港、保定等地的40多万元,为村里盖了学校,打了井、修了渠,引来了小尾寒羊。

  每一笔钱都来得不容易!1994年,满城县出台政策,如果打出水来,山区每口井补贴2万元。当时村里穷,村民又怕打不出水来,不愿凑钱。贾俊桥就到处借钱。然而打井队打了一眼是干井,打了第二眼还是干井,打到第三眼,贾俊桥实在借不出钱来了,就一直说好话。说着说着,机井队长算是明白了:不打出水来,这女人不会放俺们出山。幸运的是,第三眼井终于打出水来了。县里也被她感动了,破例把三眼井的钱都补贴了。拿着多余的4万元,贾俊桥哭了。

  手里过了几十万元,可贾俊桥依然住在1986年结婚时盖的土坯房子里。告她的消息传开后,贾俊桥真想哭:这几年,尽管张三上山放羊了,罚了他款;李四吸烟不小心引起了山火,让他做了检查,可这都是为大家好啊。

  那年5月,20多人的调查组开进了龙居村。3个月后,调查组宣布:贾俊桥没有贪污一分钱。调查组曾问一个老汉为什么上访?他说,俊桥要来那么多钱,俺们祖祖辈辈都没见过,总觉得没花完。

  但贾俊桥并没有恨那些上访者,她在反思。上访事件结束后,贾俊桥在村里成立了村民议事会、理财小组,并吸收一些曾告过她的人参加,村里每花一笔钱都在大会上公布。第二年,村委会换届选举,贾俊桥以满票当选---那些当初告她的人都投了她的票。

  村民们甚至编歌来唱:"俺们村有个女主任,她的名字叫俊桥,她的脑袋真敢想,修路打井又盖校……"

  不怕做不到,就怕不敢做。贾俊桥以罕见的魄力,筹资近千万元建起了生态科技园区

  几乎没有一分钱,却在谈论近千万元的工程。如果你在现实生活中听说这样的事,那你一定说,这人是个疯子。

  但贾俊桥就是这样的人。

  2002年,为给村民找到一条长久致富之路,经专家论证后,贾俊桥向自己发起了人生的最大挑战:她要投资近千万元,在卧龙山上建立一个以AA级食品生产为目标,集生态种植、养殖、旅游为一体的高科技高山生态示范园。

  但这一次,贾俊桥真的感到了无助,感到了力不从心。尽管她争取到了近百万资金支持,可这些钱只是杯水车薪。贾俊桥一狠心,把自家的饭店转包给合伙人,又把房子作抵押贷了款。钱还是不够!她又疯了似的借钱,亲戚朋友全都借了个遍。就这样,这个项目艰难地启动了。

  可缺钱还是要把她难死。到2004年时,她已经欠村里人、亲戚朋友200多万元了。特别是许多基建工程都是村里人垫资干的,乡亲们一到年关,一拨一拨的人到贾俊桥家中,坐会儿,什么也不说,就走了。

  "能帮的人都帮了,再也没法张口借钱了!"贾俊桥的精神快崩溃了。她觉得自己像是在刀子般的峭壁上,爬,爬不上去,退,退不回去,即使站着不动也会被风吹下去摔个粉身碎骨。那年秋天,她独自一人爬到卧龙山顶上,望着她那付出了无数心血的半拉子工程,躺在草甸子上嚎啕大哭。

  但她没有退缩,抹干了眼泪,又到北京、保定等地找好多单位谈。终于保定一家房地产公司愿意与其合作。

  这里面的辛酸,贾俊桥不愿多说。她只是说,做不好这个项目,就是跳到山下也对不住乡亲们,对不住那些关心她的朋友们。她挺过来了:2005年9月28日,生态园区正式开园,当年收入了2万多元。

  "现在我心里踏实多了,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村主任,我有责任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山风中,贾俊桥憔悴的眼神中透着坚定。本报记者胡博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