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杨沫是否犯了“诽谤罪”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9日11:12 南方周末

  沫的前夫张中行在小说《青春之歌》出版并被改编成电影、话剧、戏曲后,面临空前的尴尬,灰头土脸,没法抬头。 人们以为他就是小说中那个自私、落后、庸俗、可鄙的余永泽。真实的张中行正如老鬼在《我的母亲杨沫》中所说:“有着中 国文人的正直,从不告密打小报告、乱揭发人、踩着别人往上爬。”甚至在他因杨沫作品受到牵累之时仍然说:“人家写的是 小说,又不是历史回忆录,何必当真呢!就是把余永泽的名字改成张中行,那也是小说……”老鬼为此感叹道:“就这一点来 说,他真比动不动就对号入座、跟作者打官司
的某些人有气度、有风范。”

  “动不动就对号入座、跟作者打官司”其实是大有人在的。1987年上海作家士敏创作长篇《荣誉的十字架》,劳 模杨怀远找出小说几十处与自己相似之处,以“诽谤案”将士敏告上法庭;接着是作家古鉴兹因小说《穷棒子王国》被控侵犯 名誉权并遭败诉;接着是女作家唐敏因报告文学“失实”被判“诽谤罪”入狱;接着是《中国农民调查》的作者陈桂棣、春桃 被张西德控告“诽谤”,至今没有了结;还有因微型小说、网络小说、广播稿,被“对号入座”者引出恶讼;连英籍的陈西滢 的后代也跑到中国来状告旅英女作家虹影 ……最近又传出中国作协会员、63岁的湖北大学教授涂怀章因“涉嫌以小说的形 式诽谤他人”被原武汉师院几个“对号入座”者告上法庭武昌区法院以诽谤罪一审判处涂怀章拘役6个月。涂教授不服一审 判决,已正式提出上诉。

  武昌区法院一审认为,小说“采用名字变形、谐音或者引申的方式,先锁定13名自诉人的真实身份及真实经历等, 再将其作为生活原型加以描写,然后再捏造事实,将人物描写成一股阴险歹毒、品质低下、男女关系污秽不堪的恶势力……” 按这种逻辑,那么鲁迅的同事与亲戚,当状告鲁迅写《阿Q正传》暴露了他们的隐私;巴金、王蒙等小说中的原型,当指控对 他们进行“诽谤”……

  如果这些都按司法“索隐法”断案,人间该增添几多趣闻笑料,也增添多少悲剧!三十多年前有“利用写小说反党” 案,作者由此罹难并株连一大批老同志。1979年中共中央正式发文平反,指出小说中的罗炎,并不是高岗。“《刘志丹》 是一部小说,不是党史,应该允许作者有运用典型化方法塑造人物的自由。而不能用索隐式的方法硬把小说人物同真人等同起 来。这种索隐式的批判方法,应当废除。 ”

  旧日相声演员上台先声明“说的是我们家的”;故事片头有“本故事纯属虚构切勿对号入座;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的 声明,都是为防范“索隐”谬种准备着的。还好,也许不少明智的法官不认同这“司法索隐”。几十年前顾颉刚教授控告周树 人徒具词状终未开庭;十多年前姚雪垠要告魏明伦“诽谤《李自成》”,被魏的一篇名文《仿姚雪垠法致姚雪垠书 》弄得 偃旗息鼓;北京市海淀区法院最终以管辖地域不明驳回陈小滢对虹影的上诉;去年某鲁迅专家要状告的韩石山,最后也不了了 之。

  清官难断家务事,法官难断文学事。小说虚设人物的“可能雷同”,与刑罚判决的“可以推知”岂容等同。魏明伦在 劝姚老的信中说:不要让此类事情“成后人消夏谈资,再添笑林佐料”,看来同样是适用于涂案的法官先生;奉劝他们不要酿 出新的文字冤案,更不要由此为涂氏的小说“促销”。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