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口头承诺不值钱台湾要逼美军写“护台保证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9日13:41 大众网-农村大众

  2005年台海两岸关系的飞速发展让陈水扁当局感到了极度不安,2006年刚开始便加快了“台独”的步伐。为配合其所谓的“制宪”时间表,台湾地区军方一方面紧锣密鼓地加大了推动军购的力度,一方面狂拉美国军事支持,以为其实质“台独”的冒险撑腰。

  要逼美军写“护台保证书”

  陈水扁显然深谙“口说无凭”之道,对美国政府和五角大楼隔三差五抛出的“协防台湾”的口头承诺并不放心,因此从美国讨得一纸“协防台湾”的保证书已成其终极目标。

  台“国防部长”李杰1月6日在“立法院”回答“立委”李敖所讲“美国根本不会派兵协防台湾”时表示,在过去历次“汉光”演习美军来台时,双方都曾谈到美国“护台保证书”的问题,而在今年“汉光”演习时,台会想办法让美军“出个东西”!

  李杰点到即止,对这个“东西”是什么?美军会否答应等等一概以“军事秘密”加以搪塞。

  台湾地区的主流媒体和国际军情研究机构分析与判断,如果有“护台保证书”出炉,其具体表现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台湾地区军方一定会力争让美军签署一个“协防台湾”的协议书之类的东西,但美军出于政治立场的考虑不会同意,最后可能会妥协成以下数种形式:一是后勤保障支援协议,可以让美国的军火商、商业情报机构、退役军人组成“实体”为台军提供直接的军事与情报支持。这种形式可以让各种化身形式的“智囊机构”、“武器商”、“私人友谊团”直接抵台进行支持;二是达成美方不出人员或者少数人员的联合军事演练或者训练经常化的协议。既摆出“协防的阵势”,又避免了政治麻烦;三是制定秘密台海联合作战计划,然后通过媒体透风,达到“震慑”效果来保证台湾地区的“安全”。即使有其它的样式也全部会被台方解读为“护台保证书”。

  美国经常口头“协防台湾”

  台湾地区军方今年之所以如此急迫地要美军写下“协防保证书”,是因为美国方面给出的口头承诺实在太多又太滥,从来没有把“协防保证”落实到纸上。

  2001年4月,布什总统在接受美国广播电台(ABC)“早安美国”节目专访之前,首度突破美国传统上的模糊态度,而以“明确的口吻”对记者表示:“一旦中国大陆攻击台湾地区,美国有义务且将不计代价协助台湾地区!”这一讲话让台湾地区当局欣喜若狂,台湾地区媒体接连爆炒“美国协防”说,但让台湾地区当局感到失望的是,在美国广播公司正式播出的节目中,台湾问题据说因白宫觉得“不妥”后要求强行删节了。随后美国遭遇“9·11”恐怖袭击,中美反恐怖伙伴关系更加紧密,“协防台湾”一事再也不提。

  2005年7月中旬,台军“参谋总长”李天羽访问了美军太平洋总部,除与太平洋司令法伦会面外,李天羽还受邀参观美军驻夏威夷三军各基地,据说在美军地图上,台湾地区与朝鲜都被标示为有爆发战争可能的红色警戒区。此后,台湾地区的《中国时报》等便传出“太平洋美军司令向台军保证协防台湾”的说法,但美方立即澄清此事,声称台湾地区媒体“夸大误解”美军动向。

  正因为类似的口头表态与承诺很多,可落实到纸面的却一个没有,台湾地区政坛怀疑一旦两岸真的有事,美国人可能会“袖手旁观”!只有“白纸黑字”才会让他们感到踏实。

  保证书难保证“台独”安全

  不少军事观察家认为,美国方面签署“协防保证书”的可能性不大,而即使有类似的保证书,最终能不能落实为行动也很难说。

  耐人寻味的是,以今年度的台湾地区向美军购为例,台军仅仅提出两项攻击性武器的购买意向即遭否决。对此,台“国防部”高层官员强调,美方的顾虑主要是担心大陆的导弹。话虽这样说,美国不愿以进攻性武器协防台湾地区的意图非常明显,更何况派兵协防了。

  另外,去年2月,美国《纽约时报》曾经披露:“中国大陆已找到美军协防台湾的软肋”。文章说:“中国大陆军事分析家已经找到了五角大楼在台湾防御军事学说上的软肋。五角大楼认为,一旦发生台海武力争端,美国将不得不从千里之外的关岛和冲绳岛的军事基地派出歼击机以及轰炸机,因为航空母舰抵达事发地点需要数天时间。首先,它们要在距离台湾地区将近1000公里的路途上奔波。此外,在途中它还将面临与中国大陆先进潜艇的交锋,它们将从水下发射导弹进行打击……”《纽约时报》点出了美国到底要不要协防台湾地区的军事顾虑。

  而从战略价值出发,美国协防台湾地区的战略利益与跟中国大陆全面开战的得失比起来要小得多,美国随时有可能在最后时刻撕毁所谓的“协防台湾保证书”。

  (《世界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