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马钢与宝钢结战略联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0日01:20 安徽在线-新安晚报

  无论是从“内行”角度,还是“外行”的角度来看,1月18日,马钢集团与宝钢集团在上海签署的“战略联盟框架协议”都值得特别给予关注。

  这则协议有着很“热闹”的看点,因为它是安徽最大的制造企业与全国最大的制造企业之间的合作,同时也蕴含着意味深长的“门道”,因为它标志着华东地区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开始“破局”,可以说是中国钢铁产业在2006年伊始最具震撼性的动作。

  谈“重组”为时尚早

  但宝钢与马钢双方对于这一“重量级”消息均保持着低调而谨慎的态度。本报记者昨日连线马钢集团相关部门时了解到,对于这则消息,马钢的党委宣传部只为省内媒体准备了一份700字左右的通稿。“所有的文字都经过了我们与宝钢方面的仔细推敲,目前只能说到这个程度,战略框架协议的签署只是开始,具体的合作还有待于双方进一步努力”,马钢集团的相关人士说。

  根据马钢集团发布的这份通稿,此次“宝马”合作双方共同认可的原则是“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目标明确、务求实效”。在这一原则下,双方约定的合作框架涵盖了采购、营销、研发、管理、企业战略和规划等方面,具体的表述为:加强在企业文化、管理经验等方面的交流;共同推进在研究开发方面的合作,以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加强在大宗原燃材料采购、市场营销领域的合作,降低成本;在企业战略和规划领域加强沟通和协调,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等等。尽管这些表述都尽量采取了原则化的语言,但“宝马”的合作却是实质性的,因为双方将建立企业高层定期互访机制来促成协议的落实,并将成立专门工作小组组织实施双方的合作项目。

  “这条消息很敏感”,马钢内部人士坦言。而敏感之处就在于,自从国家发改委于去年7月份发布《钢铁产业政策》,并明确提出华东地区钢铁产业要提高生产集中度之后,国内财经媒体就开始从不同的消息来源上捕捉宝钢重组马钢的“蛛丝马迹”。而此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无疑会强化这一猜想,昨天出版的国内专业财经媒体上,已经出现了“资产重组第一步”的说法。

  但根据马钢方面的介绍,目前双方签署的战略联盟协议都是框架性的,在具体落实上仍然要双方进一步拿出明确的思路与方案,这可能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所以目前谈“重组”不仅为时尚早,也缺乏明确而清晰的依据。

  “各自做强”是现实基调

  昨天,另一则钢铁行业的新闻可以为“宝马联盟”的必要性提供注脚:中国钢铁企业与全球铁矿石企业的新一轮谈判启动,面对海外铁矿石供应商提价要求,中国钢铁企业开始抱团应对,以缓解成本压力。由于铁矿石资源依赖进口,2005年,因为海运费用高企,中国钢铁企业仅从巴西将铁矿石运回国内就多付出了7.77亿元的成本。

  在成本上升的同时,国内钢铁产业已经因为产能过剩而成为国家重点调控的产业。关于钢铁产能过剩程度,目前有4000万吨、6000万吨甚至1亿吨的不同说法,显然,可以用“严重过剩”来形容国内的钢铁产业。因此,今年以来,主要钢铁产品的价格却出现下跌,目前主流产品市场价格已经降至成本线附近。

  钢铁行业严峻的生存环境显然是促成“宝马联盟”的重要原因。宝钢董事长谢企华和马钢总经理顾建国在18日的签约仪式上表示,宝钢和马钢都是华东地区最主要的钢铁企业,双方的合作有利于共同维护好区域钢铁市场秩序,有利于提高宝钢和马钢两企业的管理水平、发挥协同效应提升竞争优势。

  据钢铁业内人士介绍,宝钢与马钢的“协同效应”值得期待。宝钢是国内以高档板材为主导产品的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钢铁企业,去年的产能估计在2200万吨左右。而马钢的产品结构是以冷轧薄板、H型钢、高速线棒材、车轮轮箍为代表的“板型线轮”结构。最近五年内,马钢创出从年产200万吨规模快速扩张至年产1000万吨规模的“马钢速度”,并跻身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十强行列,这种独具特色的产业结构是关键所在。正是因为产品结构上的互补性,才使宝钢与马钢在各自都处于快速扩张阶段时谋求“协同作战”。

  国家《钢铁产业政策》中对华东地区钢铁行业发展状况的描述是,华东地区钢材市场潜力大,但钢铁企业布局过于密集。身处这样一个具有成长潜力,同时竞争激烈的空间环境中,“宝马联盟”如果运作顺利,显然会通过协调效应,进一步提升两者在华东、全国乃至全球钢铁产业版图上的位置。就目前双方所提供的框架合作协议来看,这种“各自做强”的最优预期仍是“宝马联盟”的现实基调。

  “安徽旗帜”依然飘扬

  作为安徽省最大的工业企业,马钢一直是安徽工业的一面“旗帜”。“无论是六五、七五,还是九五、十五,我们只要一谈工业,必然要谈到马钢”,省内某经济部门官员这样谈道。安徽工业最大的特点就是能源、原材料、建材等基础性工业一直占主导地位,而这些产业都是周期性产业,受经济周期影响大。而马钢最近几年来通过产业富有成效的产业结构调整举措,尽管也受到行业周期与宏观调控的影响,但仍处在上行轨迹。去年,尽管钢铁产品价格下跌,但马钢仍然实现300亿元以上的销售收入,成为安徽省第一个销售收入突破300亿元的企业,是安徽众多基础工业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升级,增强竞争力的典范。常务副省长任海深在去年底的全省发展改革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时曾以马钢为例谈到,安徽省要着眼于提升长线产业的竞争力,以克服经济周期影响。

  而从安徽省委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来看,“十一五”期间,马钢仍将是安徽工业的“旗帜”,《建议》明确提出,未来五年安徽省将壮大原材料工业,建设全国重要的精品钢铁基地。而这一规划显然是针对马钢提出的。据了解,马钢的“十一五”规划也已经通过了省内相关部门的评审,未来五年内,马钢将完成500万吨的精板材基地建设,形成1500万吨的产能规模。

  钢铁产业是“重要基础产业,是实现工业化的支撑产业”,这是去年发布的《钢铁产业政策》的开篇语。但钢铁行业最近10年来的发展轨迹证明,这又是一个周期性很强的行业,在1996~2000年的通货紧缩周期中,我国的钢铁行业一直处于低潮,整个行业投资处于负增长状态。所以,对于目前高速发展的马钢来说,如何规避周期性的风险不仅是马钢面临的课题,也是安徽工业面临的一道难题。《钢铁产业政策》开出的“药方”是加大钢铁企业重组力度,提高产业集中度。对于马钢来说,选择与国内钢铁业的“老大”宝钢“结盟”,发挥双方的协同效应来应对竞争加剧的局面以及周期性风险,显然也是一项深谋远虑的举措。

  从这一角度来说,“宝马”今后的行驶路线将一直会是安徽经济中的最引人关注的悬念之一。 本报记者胡旭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