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政协委员支招“郑汴一体化” 让两个城市一起飞得更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0日01:45 东方今报

  今年的政协会议上,“郑汴一体化”成了当仁不让的热点话题,一共有10多份提案,几十名委员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提出了关于“郑汴一体化”的提案。

  这些提案中,刘信圣委员所作的《关于加快“郑汴一体化”发展的具体建议》的提案,分析最具体,内容最翔实,可操作性也最强。

  刘信圣委员在提案中认为,以郑州为领头羊的中原城市群已经形成规模。早在2003年,郑州的GDP就已经突破了千亿大关,但与周边省会武汉、济南相比仍有差距,目前,由于地理位置上的优势,郑州、开封两市已经具备了一体化的客观条件,将“郑汴一体化”作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可以大大提高郑州的首位度,对开封经济发展也有大的突破提高。

  对于“郑汴一体化”的具体操作办法,刘信圣委员概括了几点具体建议:建立“郑汴一体化”的具体协调机制;尽快取消高速公路和国道收费;公交一体化及轻轨一体化;信息、金融和市场一体化;尽快明确郑州、开封两市的功能区分。

  “郑汴一体化”的民间期待

  徐铁滚是开封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副主任,是最早提出“郑汴一体化”的民间人士。

  2002年,徐铁滚向有关部门建议实行“郑汴一体化”。徐说,当时他提出这个建议以后,引起了不少人的争论,特别是开封人,对这个建议十分不满意,认为这种思路是郑州在兼并开封。

  民间的呼声,最终在一次偶然中变成现实。

  据他介绍,2005年5月22日,《纽约时报》一位记者在开封时,感叹他心仪已久的泱泱千年古都的衰落,遂写下《从开封到纽约——辉煌如过眼烟云》。

  2005年5月27日,省委书记徐光春从省委宣传部《海外舆情》看到刊载的这篇文章后批示:“现在看,要使开封发展起来,没有一些特殊的措施是不行的。我建议省委、省政府专题研究一下,把振兴开封作为‘十一五’规划的重点来实施。”

  复兴开封,“郑汴一体化”成为最终的方案。

  经济学家眼中的“郑汴一体化”

  耿明斋是率先提出“郑汴一体化”的学者。他说,这种一体化,并不妨碍一个城市独立的经济区域和管理架构。在耿明斋的设想中,将开封定位为郑州的“后花园”,强化为郑州服务的功能,以休闲旅游,文化教育,卫生医疗,承办大型会议、会展为主,重点建设大型会馆、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创造最佳居住环境。

  耿说,在郑汴一体化中,两市的产业分布互动更具有一体化的现实意义。在目前郑州相对较快的工业发展中,一些产业并不适合在郑州这个中心城市发展,比如纺织业等,这些产业需要向周边城市转移,而周围的地区比如新乡、洛阳等城市工业化的速度也不低,对郑州市一些落后产业的承接不一定适合,但开封就不一样了,它可以接受这些产业,并能够融合到开封现有的产业中去。

  “郑汴一体化”的官方声音

  “郑汴一体化的意义,不仅在于它对中原城市群一体化的启动,还在于它对中原城市群一体化的标本意义。”这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经济调节处副研究员刘战国的观点。

  “它的成败也决定着中原城市群下一步的发展走向,如果效益良好,郑洛、郑新等将很快提上日程,而中原城市群十年连成一体的宏伟构想,也有了强大的现实支持。”

  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岳文海认为,郑汴一体化是一个共赢的选择,是我省带动中原城市群率先崛起的重大决策。

  “郑汴一体化” 十年成规模

  2005年11月16日,《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座谈会在郑州召开,《纲要》提出,要重点推进“六个对接”,即功能对接、城区对接、空间对接、产业对接、服务对接和生态对接。

  一个事实是,随着郑州发展越来越快,郑州产业高级化程度越来越明显,郑州的方向已经转向建立先进制造业基地。所以对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说,郑州的高地价和高工资已经使它们感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压力,逐步向外转移成为必然趋势,其落脚点当然是劳动力成本低、地价便宜而又距郑州较近、交通便利的地区,开封在这些方面优势明显,成为首选之地。

  “‘郑汴一体化’5年会形成雏形,10年形成规模。”省社科院副院长刘道兴认为,在将来10到20年的发展过程中,这一带会成为整个河南发展的一片热土,再加上郑东新区、高速铁路客运站分布在东区,尤其是美国的加州工业城,它的远景要达到四五十平方公里。这种作用发挥以后,两地的飞速发展是毋庸置疑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