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20%的大学生有心理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0日07:06 今日早报

  通讯员李立红本报记者胡丹

  早报讯19.6%的大学生出现抑郁症状,16.2%的大学生出现焦虑症状,14.3%的人存在敌对情绪……2005年底,致公党浙江省委会的专家们通过对全省四所高校3564名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后发现,当代大学生中有心理问题者竟然高达20.04%。对此,致公党浙江省委会委员提出提案:加强大学生心理教育的投入力度,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压力”让大学生心理失衡

  当代的大学生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从外部环境看,社会转型的大趋势,高校普遍扩招,办学形式多样化,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空间的限制,社会竞争的加剧,就业市场的不景气等,加剧了学生的不安定感。从学生自身看,较高的期望值,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差距使一些大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落差。加上部分大学生交际困难,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不懂交往的技巧与原则。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人生的第二次“断乳期”中失去了方向。

  省政协委员王大能在大会发言时提出,《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曾对全国126万名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大学生有心理疾患者高达20.23%。而2005年底,他们通过对本省四所高校3564名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也发现19.6%的大学生出现抑郁症状,16.2%的大学生出现焦虑症状,14.3%的人存在敌对情绪,大学生中有心理问题者高达20.04%。在现实中,则反应为每年大学生群体中因心理健康问题而休学、退学、自杀甚至违法犯罪的比率已呈上升趋势。

  心理健康教育尚处起步阶段

  虽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的大背景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运而生并得到迅速发展。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许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停留在学生个案心理疾病的咨询和治疗工作上,远未形成真正的普及教育。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尚处在起步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整体水平还比较落后,存在许多潜在的消极倾向与亟待解决的问题。表现出来的主要问题有:心理健康教育投入少、没有高水平的师资、没有一定的教学设备以及没有统一规范的教学内容等。

  四招应对心理危机

  提案建议,可以从以下四方面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1、心理健康教育列入高校建设发展内容

  政府部门应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高校建设发展的内容之一。在高校经费中列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专项经费,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同步增长,确保专款专用。同时建议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定期研究,定期检查,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2、整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当前我省大部分高校都集中在离市区较远、相对封闭的地方,导致大部分学生的社会生活空间相对缩小,学生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同时目前的高教园区,还没有建立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特别是在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和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建立高教园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委员会,使之在最大限度内整合高教园区所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并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3、建设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首先要建立专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同时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每位教师都要树立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保健医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4、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和心理危机预警系统

  健全的教育网络和心理危机预警系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保证,能够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降低危机性事件的发生率,避免重大危机性事件的发生。浙江建设职业学院在这方面的做法值得其他高校借鉴。他们的做法是:建立了以学院心理中心为核心,各系总支、学工秘书、辅导员为节点,大学生心理协会和班级心理委员为基础的“三级网络”。同时成立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由学院党委书记,分管校长、学工部、心理中心、各系总支书记和学工秘书组成,同时还聘请

医院精神科医生作技术顾问,建立一整套工作流程,确保在第一时间对应激事件进行有效干预。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