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自古湖湘多国士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0日08:30 潇湘晨报

  已是2006的年初,有些激动非但不能忘记,在时光的洗礼中反而更加清晰。

  2005的3月28日,2004年度国家三大科技进步奖颁奖,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将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颁发给黄伯云。在此之前,这一奖项空缺了6年。

  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6年等待,等待的是无双国士。

  用怎样的价值来衡量黄伯云,都不为过。他领导的课题组所发明的“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用黄伯云自己的话来说,“完全是新的,就连涂层都是自己的专利”,这一技术“打破了少数国家的市场垄断和技术封锁”,在国家航空战略安全上的意义十分重大。没有这种材料与技术,我们的飞机上得了天,却下不了地。以前,我国要向某国进口这种用于飞机与航天器上的复合刹车片,自黄伯云课题组取得这一技术发明后,该国反过来要从我国进口。

  这就是国士的价值,黄伯云说:“只有超越,才不会受制于人。”

  得到这一奖项时,黄伯云已年近花甲。描述这一老头也许是容易的,但要找到他们真正的影响又不是那么容易。

  黄伯云,湖南南县人,1945年生。在他身上,有着深深的传统知识分子的印记。

  少年立志,科学报国之志一生未改,他说:“科学研究要放在国家的层面上,解决国家的大问题,解决民族的大问题。”

  中年留洋,矢志不渝,放弃在美国的优厚条件,孜孜以求贡献于祖国。当年新华社电讯云:黄伯云留美8年成就显著,博士后回国创业。他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学成归国的博士后,他说:“我要把自己的才智奉献给自己的祖国。”

  晚年多有所成,钐-钴和铈钴铜铁粉末冶金材料,TiAl基合金快速变形细化晶粒,高性能粉末冶金飞机制动材料,一路走来,一路辉煌。他说:“只有自主创新,才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自“五四”以降,多少学贯中西的国士蹉跎于报国门外,多少国士一生潦倒被时代荒废。黄伯云之幸,是时代之幸,是国家之幸,是其个人人格之幸。我国知识分子的品格与价值,在他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而在这个时代,在湖南,我们还拥有袁隆平、卢光王秀等矢志科学报国的人,他们都是当之无愧、无可替代的国士。

  国士的影响,在于风骨,在于能力,而今每每思之,仍感“国难思良将,家贫思贤妻”,在他们身上,我们才真正看到了“自主创新”的力量,才真正看到了无愧于民族的认同与奉献。

  居里夫人说过,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是有国界的——国士,当以国士之礼待之。 本报评论员 晓 宇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