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祖母墓”悬疑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0日09:14 解放日报 | |||||||||
采访的开始,一个问题就始终没有散去:这座大墓为何会吸引如此多的眼球?是历史价值,还是仅仅因为印证了一个历史的著名人物———秦始皇祖母:夏太后? 上周,一年一度的陕西省考古工作会议后,各地媒体同时爆出一条被誉为中国考古界今年“最震撼”的新闻:秦始皇祖母的墓可能找到了。
而另一边,此项考古项目的负责人,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商周考古研究室主任张天恩却说:这是一种误导。我从未肯定里面躺着的就是夏太后…… 不是夏太后,那躺着的究竟是谁?这座墓的价值,到底何在? 记者奔赴现场。 好大一座墓 躺着的究竟是谁,这么大的一座墓? 站在地下13米深的大墓发掘中心,四面望去,四条40或60多米长的墓道与地面呈30多度夹角向上伸展,极像两只大鸟舒展开来的翅膀,欲向上飞扬。抬眼,刀削般平整而陡峭的墓壁上,一条条灰白色的水平刻痕平行而上,一时间竟让人有些晕眩。 1月4日的一场大雪,至今仍未消去,万籁俱寂,只有不时从墓壁墙上被冻落的土屑发出“簌簌”的声响。 在现场,张天恩说:这里正是西安南郊神禾塬的最西端,距西安老城10多公里。发现它,也是个偶然。一年半前,陕西财经学院新校区开建,说是发现了一道奇怪的古墙,圈起了一块好大的墓地。“当时去看,就吃了一惊,这墓规模实在巨大。陵园的夯墙,也就是围墙吧,一米多宽,发掘分析,高3米,围一圈足有3里多地,‘三里为城’。其外,绕‘城’一周,还发掘出3米多深的壕沟,上下落差达6米,两层楼高,可见其‘城’之大、势之宏伟。” 整座大墓的陵园占地约260亩,南北长550米,东西宽310米。“这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战国秦时期单人陵园。一条隔墙将陵园分为南北两区,北区南北长510米,核心的大墓就在其内,大墓周围,还有13座陪葬坑;南区,则发现守陵者的房屋建筑和灰坑的遗迹。无论是不是夏太后,就凭这一点,也可以印证出主人的特殊身份。” 起先猜是周王陵 这墓里躺着的人,身份真的很特殊。 在张天恩的陪同下,记者顺着梯子,爬下唯一一个已经开掘的陪葬坑———编号为K8车马坑。在4米深的坑下,掀开一块巨大的白色塑料布,就见6匹排列得几乎完全对称的骏马骸骨和一辆安车,马或昂首嘶鸣、或低头向前,其姿栩栩如生。 “当我们在车马坑里发掘出这六驾之车,简直是欣喜若狂,为什么?古文献记载,6匹马之车,夏商周时期只有天子才能驾乘,因此一直被称为‘天子之乘’,天子一般都是在祭天、检阅等特殊的场合才使用,因此,这座大墓的规格是天子级别。” 张天恩告诉记者:天子级别的大墓,历来考古价值重大。无论从近代已经开掘的清定陵、到唐代武则天乾陵,还是秦始皇陵,一举一动无不引人关注。“2002年洛阳首次发现‘天子驾六’车马,结果发掘考证为东周王陵,轰动全国。此处,‘天子之乘’第二次出土,这座大墓级别肯定极高。更何况,据探测,这个车马坑中至少还有4具车。每车六马,何等气派。” 发掘出“天子之乘”时,还没有人猜测这墓里躺着的就是秦始皇祖母夏太后。 “那时正是炒得沸沸扬扬的在周公庙寻找周王陵而一无所获,我们都想周王陵是不是在这里。”张天恩说。 作为被称为‘中国商周研究第一人’的北大教授邹衡先生的得意门生,张天恩博士继承了先生历来严谨的作风:但我的一贯态度是,在还没有确凿的证据出土前,什么都只是可能。 周王陵的根据也不是没有。司马迁的《史记·周本纪》记载,“所谓周公葬我毕,毕在镐东南杜中。”张天恩认为,“‘中’可以是中间,也可作在范围内讲。而这座墓正是在当年杜县的范围之内,而且有了‘天子之乘’,可能性很大。” 但随着发掘的进行,张天恩感到周王陵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因为,“周时期的陵园都是没有这样规范的,又有沟又有墙。” 随后,又有了各种各样的猜测,也就有了秦始皇祖母之墓一说。 始皇祖母由何来 说最可能是秦始皇祖母之墓,概由于《史记》中的一条记载。 根据《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始皇七年,庄襄王母夏太后薨”,“夏太后独别葬杜东”。 张天恩介绍说,“据《史记》记载,至少名义上,秦始皇是庄襄王的儿子,夏太后的孙子。”当年,嬴政的父亲子楚在赵国做人质,赵国的政治投机商吕不韦与子楚密谋,由吕上下活动,促成子楚成为秦国的太子。后来又将歌舞女赵姬献给子楚,赵姬生下嬴政。 “在这附近关于厚葬的记载再无他人,故以‘夏太后独别葬杜东’这句,和‘天子驾六’的规格上看,也算是一说吧。”张天恩说。 “但这仅仅不过是一种历史地理学的推演,没有最终的文字证据,墓主是谁,终究无法确定。”张天恩认为,“即使从地理上说,这里并非历史上的杜县的正东方,而是正南方稍稍偏东,结论就更有些靠不住了。” 又一个历史之谜 看过小说《寻秦记》吗?在书中,“千古一帝”秦始皇竟然被未来人项少龙瞒天过海地调了包,而那个成就霸业的原先只是一个赵国小儿…… 这当然只是一种历史戏说,但其中秦始皇身世却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之谜。 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谢维扬说:实际上,秦始皇的身世,关于秦始皇是不是庄襄王之子,本身就是一个谜,学界的争议一直存在着。 而要是秦始皇果为吕不韦之子,那夏太后为祖母一说,就无从说起了。 问题还是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张天恩认为,这似乎是西汉司马迁所写的最让人迷惑的文章之一。据吕不韦列传,吕不韦先找“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再“遂献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因此,始皇嬴政应是吕不韦之子。 “如果真是这样,夏太后为始皇祖母一说,就站不住脚了。”张天恩说。 不是她又是谁 如果不是始皇祖母,那大墓里躺着的还可能是谁? “猜遍了。”张天恩说,“当我们根据陵园的特点确定时期应为战国秦到汉早期后,我们和几个秦汉考古的专家就几乎将与这个地区有关的人物来了个彻底搜查。” 张天恩说,还可能是以下这几位:梁孝王,汉景帝之弟,平定汉初时“七国之乱”的重要参与者。他的待遇曾非常高,因此有可能葬在这里。但文献记载其封地在梁,在汉武帝登基以后,颇不得意,最后他死在那里,回来葬的可能性不大; 长安君,秦始皇的亲弟弟,其初封地也在长安。可后来叛乱被杀于山西长治,乱军中被运回来埋葬的可能性太小; 樊哙,刘邦的妹夫,曾大闹鸿门宴的将军,他的封地当时就在附近的樊川。据清代咸宁县志记载,墓在神禾塬。但其最高只被封为武阳侯,规格不符; 秦始皇的夫人?有可能。因为秦始皇是独葬,妻子只能葬于外,只是史料毫无记载…… 但此时,外界媒体的热情越来越高,北方一家媒体甚至直接将“秦始皇的奶奶”搬上了标题。 张天恩认为,“现在外界如此来炒,只不过是让整个发掘更热闹些,对考古本身并无意义。” 一次遗憾的发掘 这是一次带着遗憾的发掘。 在墓室的东南角,三根水泥桩牢牢地扎在墓道和墓壁上。这是当时陕西财经学院基建时打下的桩,“墓室正是新校区教学主楼的所在地,所以几个桩子极难拔出,破坏已经难免。”站在墓道的上方,张天恩可惜地指着说。 发掘时也是如此。在这座大墓的上方,竟压着三座其他的墓室。一座金代的,两座明清时期的,而南边的墓道更被一个巨大的汉代扰坑破坏。 “考古学界有句话叫‘十墓九空’,我们本来已经有心理准备。”张天恩说,“但这座主墓的被盗情况却让我们震惊。”张天恩指着墓室的东南一角,先朝遗留的盗洞,“你看这留下的拱形痕迹,2米高,土壤明显与周围的夯土颜色不同。” “这个洞的规模,就好像在一间屋子的墙上另开了个门一样。盗墓贼可以大摇大摆地走进去随便拿,连腰都不用弯。从年代分析,这个盗洞是汉代就有了。而要是洞在大墓还未坍陷就挖好,那我们接下来的发掘几乎会一无所获。” 结果印证了张天恩的想法。从2004年7月发掘至今,主墓刚刚挖到外椁,而最大的发现,全国首个漆木椟的错金银铜座及铺首,还是在盗洞中找到的。张天恩描述了当时所见:“40厘米长的漆盒上缀满了花纹,底座由一个个错金的小齿状尖支撑着,工艺精彩绝伦,堪称国宝。仅仅一个盒子的底座就能如此美妙,可见当年的工艺何等高超。” 另外一些有价值的发现似乎也是盗墓贼留下来的。错金银铜转珠、鎏金铜泡、银带扣和青铜马镳及青铜节约、青铜马镝,都是在车马坑的一角发现。在发现地点,记者看到了地上一个平方米左右被火烧黑的痕迹。张天恩说,“小偷可能曾想将这里付之一炬,落在一角的都是当时剩下的。但已经价值连城。想当初这些东西都是马佩戴的,小小的部件都由金银打造,可见当时陪葬品之奢华。要是能留下一些,我相信这肯定是一座宝库。” 再挖3米可破谜? 主墓已经挖到了13米深,就要发掘到夯土垒就的外椁,“据探测,再往下发掘3米,墓里躺的到底是谁,答案自有揭晓。”张天恩说:不过,更可能的是整座主墓都被盗空,那样,墓主的身份,将永远成为一个历史的悬疑。 “但它的价值依然存在,而且对了解当时社会风俗意义重大,它表现出了当时整个社会丧葬风俗的转型。”张天恩认为,“这是一座中国古代丧葬史上由集体陵园向个人陵园过渡的代表作。正因为它,从商周时期的集体合葬到秦始皇开始大规模的个人独葬,才变得顺理成章。” 开春解冻后,大墓即将进行最后3米的发掘。“墓里躺的到底是谁,对我们考古来说,已不是最重要的问题,因为,哪怕最后整座墓都被盗空,都不影响这座陵园在中国考古史上的地位。” (集成:尤莼洁) 本报记者 梁建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