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道德的力量,温暖心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0日09:15 解放日报

  

道德的力量,温暖心境

  乐俊仁的笑,洋溢着一种饱满的幸福。

  讲述,波澜不惊。

  普通人的故事,总是适合娓娓道来。

  乐俊仁就是这样一个普通人,扎在人堆里如此不显眼。

  普通的乐俊仁有许多故事,故事讲述的都是人与人之间最质朴的关爱。

  在农历一年即将过去的时候,就让这个平凡的人、这些平凡的故事,来荡涤我们一年劳顿的尘土,洗涤出新年里清亮、温暖的心境。

  穿过同济医院拥挤的门诊大堂,在走廊的尽头,我们找到了乐俊仁的“办公室”———普陀区癌症康复俱乐部,这是他30多份志愿者工作中的一处“据点”。

  在紧闭的房门前徘徊了20分钟,老乐还是没有出现。拨通老乐的手机,正在通话中。再拨,电话里传来老乐气喘吁吁的声音:“我马上就回办公室了。”

  远处,一位花白头发的老先生正一路小跑而来。

  他就是我们要找的乐俊仁,今年66岁,病退已有15年,不过用老伴的话讲,“老乐一天都没清闲过”。

  一身俭朴装束的老乐跑到跟前,迎面就是一揖,喘息着为让我们久等而抱歉连连。边说着,老乐边从衣兜里摸出钥匙,我们这才发现,他的左臂打着石膏。“前两天,去给俱乐部的成员订报纸,路上不小心摔的。”

  5个月,跑出了一个家庭走出绝境的希望

  千方百计地找到乐俊仁,是因为听说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老乐用自己的两条腿,跑了整整5个月,跑出了一个家庭走出绝境的希望。

  那是去年7月的事了。“乐会长,您给医院说说吧,让我把肾卖了,好让我们一家活下去啊!”说着,荣秀珍已满脸泪水。

  这是荣秀珍第二次找乐俊仁说“卖肾”的事了,老乐觉出了事情的不妙,决定到荣秀珍的家里看看。

  走进南泉苑一处简陋的住房,老乐的心颤了一下。他是普陀区癌症康复俱乐部的会长,说实话,见过的困难家庭太多了,而这一次,他才真正明白了什么叫“家徒四壁”。空空落落的屋子里,不见摆设,只有一本

日历点缀着过于空白的墙壁。

  1991年以来,荣秀珍一家就居住于此。她的丈夫顾宝林斜靠在床头,一场猝不及防的大病使得原本就单薄的他,越发憔悴不堪。

  顾宝林今年54岁,4岁患小儿麻痹症,自此与轮椅为伴。他曾在郊区的一家服装厂工作过20多年,后又失业,至今已十几年了。妻子在6年前被查出患了乳腺癌,只得病休在家。全家每月仅靠荣秀珍730元的病假工资以及街道按低保规定发放的133元补贴度日。

  去年,儿子考上了大专,这是这个家许久没遇上的大喜事了,可一家人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5月,顾宝林被查出患有肺癌,医院发出了住院通知单,押金2万元,一个疗程费用约6万元,如果开刀的话,要10多万元。

  这样的数字,对于没有城市医保的顾宝林来说,简直无法想象。别说孩子的学费,就连保命都难。

  夫妻俩咬了咬牙,决定治病。1500元的药一星期用一次;医院上门吊针,一星期200元;定期做检查,一次CT就要800多元。原本,荣秀珍与丈夫合计着“突击”一下,指望一个月把病差不多治好,可一个月下来,病情并未得到控制,积蓄却已掏空了。最后,顾宝林不得不把家里最值钱的残疾车也卖掉了。

  言语间,荣秀珍端了一碗黑糊糊,散发着奇怪气味的汤药给顾宝林。

  用尽了亲朋凑来的两万元,顾宝林已不可能再去医院看病了,这碗汤药是他现在吃的“偏方”。

  隔几天,顾宝林的弟媳就会送来一袋自己在乡间捉的癞蛤蟆。每天,荣秀珍取出几只,到附近菜场请一位师傅帮忙剥皮,回家把一小堆黑皮一股脑倒进锅里,熬成一小碗糊状的“汤药”。

  等汤凉透,顾宝林把眼睛一闭,一口灌下去,看见一些未融掉的皮,就用手拨一拨,囫囵吞下。

  一个月时间,顾宝林已经吃了15斤癞蛤蟆了。

  刚喝满一个星期,顾宝林就觉得不太对劲,身上隔三岔五冒出一些粗粗的“痱子头”,一滩一滩,皮肤就像癞蛤蟆一样。更难受的是,这些疙瘩出奇地痒,挠一挠,就会流出黄色液体。他的口腔内侧、甚至舌头也开始褪皮,没法吃东西。荣秀珍买来力康霜帮他擦涂,一天两三次,一个月就用去4支。

  “不吃又能怎么样呢!”顾宝林愤怒而无奈地坚持着。妻子偷偷告诉乐俊仁,其实顾宝林已经失去生存的信念了。

  坐在这样一个家里,连安慰都显得无力,乐俊仁心情沉重地离开了。当天下午,老乐又来了,带来了俱乐部党支部临时凑起来的300元钱,他告诉顾宝林一家,日子会好起来的。

  谁都以为这只是老乐的安慰之词,没想到他真的忙活起来了,为了让这家人的日子好起来。

  老乐心里明白,短期的接济并不能解决一个家庭的根本问题,只有让顾宝林享受社保、医保待遇才是出路。从那天开始,老乐的身影时常出现在街道、区社保中心、区残联。有时会吃闭门羹,有时负责同志不在,有时一等就是两三个小时。从日头正辣的7月,到寒风渐起的11月,老乐竟不知疲倦地跑了5个月。

  区社保中心的主任被这个从酷暑等到深秋的老人感动了,他告诉老乐:“事情没有那么快,还要等等。”说着,摸出300元钱,让老乐把自己的一点心意带给那个需要帮助的家庭。

  区残联的工作人员被感动了,顾宝林的困难上报到了市残联,市残联出资,在有关部门配合下,顾宝林被纳入了城市社保范围。

  接到顾宝林夫妇俩电话的那一天,老乐总算松了一口气。两人带着许久未有的快乐告诉他,社保办下来了,连医保都快办妥了,还再三叮嘱老乐千万别再往医保中心跑了,要当心自己的身体。

  久违的笑,绽放在简陋的小屋里。

  43年,点亮母亲的余生

  几经打听,我们才知道,这个乐俊仁不简单。7年前,他是静安区远近闻名的孝子,服侍病母43年;2003年,他是8名上海市首批优秀志愿者之一,上台领受殊荣,至今还身兼30多项志愿者工作,忙得不亦乐乎;如今,他是甘泉路街道的大名人,有他出没的地方,好像谁都受过他的帮助。

  带着好奇,我们走进老乐不大的“办公室”,一抬头就被挂得满满当当的锦旗、牌匾、荣誉证书吓了一跳,这里就像是个荣誉陈列室。窗台前,一株不起眼的盆景腾起一屋子的生机。

  “那是我母亲生前最喜欢的蝴蝶花,前两天放上的,保暖着过冬,春天就能开花。”老乐说着,眼睛竟有些湿了,回忆,不经意间涌来。

  那是一条母子携手走了9年的路,从大田路的家到人民公园。

  母子俩最后一次走这条路,是乐俊仁手捧着母亲的骨灰。

  就像往常一样,他微拱着身子,好让瘦小的母亲挽住他的臂膀。他走得很慢,每每遇到台阶、水塘,都会把脚步放

  得更慢,小心翼翼地迈过去,生怕把母亲磕绊着。在每一处母亲习惯停留的地方,他都轻轻放下小板凳,静静地等母亲歇上一会儿才重又上路。

  从拂晓到正午,他就这么来回走了三遍,整整5个多小时。路上,相熟的人走过,不禁潸然泪下。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乐俊仁却用43年的时间,点亮了母亲本该黯然的晚年。

  明亮,对于普通人而言,根本算不上什么要求。而这两个字在乐俊仁的母亲50岁后,竟成了奢望。

  母亲50岁时,因过度操劳,患上了严重的高血压和青光眼,病情一再加重导致视神经萎缩,母亲的右眼完全失明了,左眼只剩下一点微弱的光感。

  有一天,乐俊仁看到母亲微驼着身子,摸索着在房间里一步一挪,孱弱的背影深深刺痛了他。曾经独自一人坚强地撑起整个家庭的母亲,如今,老了,病了,一双儿时凝望过他无数个夜晚的眼睛,暗了。

  母亲干了几十年纱厂女工,在织布机前不知疲惫走过的每一步,费劲眼力寻找的每一处跳线,都是为了曾经风雨飘摇中的家。乐俊仁是家里四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7岁那年,父亲的突然去世几乎把这个家压垮,是母亲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四个孩子生存的希望。饭桌上,连一根油条都要按母亲定下的规矩分成四份,一圈分下来,传到母亲手里竟还剩了一截,那种揪着心的家的温情,成为乐俊仁儿时最深的铭刻。

  孩子们一个个长大了、自立了、离开家了,而倾尽心力的母亲也一天天老去了,甚至,一天天地远离了光鲜、斑斓的世界。

  母亲不曾抱怨过一句,但乐俊仁心里明白,坠入黑暗的母亲,内心有多么惶恐不安。他对自己许下诺言,要让母亲的余生明亮。

  他做到了。直到母亲93岁辞世的那一天,她都带着一双比过去更清澈的眼睛。

  哪怕,他被调去贵州支援三线,兄姐也都远赴祖国各地,64岁的老母亲不得不独自留在上海的时候。

  临行前,乐俊仁千般嘱托邻居们常去陪陪老人家。女儿回上海念书,他又万般叮咛要好好服侍奶奶,刚懂事的孩子认真地点着头。同赴贵州的妻子时常出差,只要离上海不远,她就一定会抽时间回家看看婆婆,每次连水都顾不上喝一口,就忙着大扫除、拆洗被子,匆匆来去之间,留下一个窗明几净、纤尘不染的家。

  遥隔千里的牵挂,化成拥绕着母亲10年的暖暖光芒。

  哪怕,乐俊仁一家四口回到上海,和母亲一道拥挤在10平方米的亭子间的时候。

  家里唯一的一张床,是母亲睡的。他和妻子、一双儿女打地铺、睡阁楼。

  在这个狭小的亭子间里,时间,围绕着年迈的母亲流淌。

  早上五点半,是母亲习惯起床的时间,乐俊仁就起得更早,把全家人的早饭

  做好,再伺候母亲穿衣、洗漱、吃早点。六点,他准时搀扶着母亲去人民公园散步、晨练,一路上,他说道着来来往往的车、忙忙碌碌的人,母亲总是出神地听着,仿佛自己亲眼看见了。这是母亲一天里唯一出门走动的机会,乐俊仁总会尽量让母亲多待一会儿。等晨练完把母亲送回家,已是八点多了,安顿好午饭、茶药,他就得赶着去上班。日复一日,直到母亲身体渐弱,不能再起早晨练了。

  哪怕,84岁时,母亲患上化脓性胆囊炎,病情危重,医生都已放弃救治的时候。

  乐俊仁不能看着母亲就这样离去,他坚持要医生为母亲动手术,哪怕只有一线生机。

  手术之后的两个月,乐俊仁从来没有那么疲惫过。为了支付医药费,家里已经没有多余的钱请护工了,他就寸步不离地守在病床前,吃喝拉撒,事事亲力亲为。就这样,他硬是把母亲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

  整整43年,朝西的小屋,是只能“摸”出来的家,“摸”到的是沉甸甸的幸福———花去了全家多年积蓄才装上的空调,严严冬日里钻进去就已温暖的被窝,墙上、窗沿下独一无二的扶手,从来都是软软的、少盐少糖的饭菜,还有,最喜欢的蝴蝶花,虽然不是花期,却还在窗边静静地葱茏着。

  前两天,是母亲百年冥诞,老乐又捧了一盆蝴蝶花,放在窗前。

  “只要你充分利用,生命便是长久的。”

  一边和老乐聊着,一边不时地有人进出。问探望病友的事,问发放报纸的事,来要图章的,来送新年台历的……老乐管的事儿还真不少。他从容应对,一一办妥,朗朗的笑声不绝于耳。很难想象,15年前,他几乎丢掉性命。

  15年前,积劳成疾,乐俊仁倒下了,诊断结果是中晚期直肠癌。

  医生的一纸判决,乐俊仁呆在了原地。半年,只剩下半年的生命了。

  才51岁啊,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老母亲在病榻前等着他,一双儿女还在念书,远在贵州的妻子心心念念盼望着调回上海一家团圆的那一天。在这当口上,这个家庭的顶梁柱竟要倒下了。

  在恐惧和无助中,乐俊仁独自辗转了一夜,他对自己说:我不能死!

  曾经学过药学的他冷静下来,瞒着母亲和孩子办理了入院手续,他要在手术台上要回自己的生命,要回一家人的幸福。

  手术历时10多个小时。术后整整15天,他滴水未进,身上插了7根各种各样的导管,每天要吐100多口痰,一下子消瘦了30斤。

  15天后,医生刚把导管拔掉,他就按着伤口溜出病房。他要让母亲听到“出差回来”的儿子的声音。从北京路、铜仁路的医院,到新闸路、泰兴路的新家,他都不知道自己走了多久,因为疼,汗水湿透了全身。

  母亲直到去世,都不知道最疼爱的小儿子曾经历过一场生死劫难。只有匆忙从贵州赶回上海的妻子知道,他是多么辛苦地维持着笑容。只有他笑着,全家人才能安心。

  挺过了手术后最危险的三个月,熬过了买不起止吐剂的化疗期,闯过一关又一关,原本只剩半年的生命已延续了15年。

  乐俊仁很骄傲,因为他赢了。

  死里逃生之后,老乐对人生参悟得更深了些。在照顾母亲之余,他干了许多“惊人”的事情。

  他曾用100天时间,翻遍整个上海,把分布在全市31个单位的54位贵州老同事一一找到,请大家为贫病交加中的同事苏红妹写下勉励赠言,筹集捐款。当他终于把满满一本赠言和5600元钱一并交给苏红妹时,只有他自己知道,奔波的途中,手术伤口还淌着鲜血。

  老乐说,连他自己都数不清,一个月要跑几次病房,一年要参加多少次追悼会。他似乎并不在乎那些地方弥漫着生命谢幕的气息,他去,只为了送去临终的关怀和笑声,为了挽留生命,为了向那些与死神搏斗过的生命致敬。

  前两天,乐俊仁还去探望了一位弥留之际的病友。老乐正扶着病友说笑时,病友在江西念大学匆匆赶回来的女儿,悄悄走进病房,老乐看到了藏在她身后的照相机。就在女儿举起照相机的时候,病友突然大怒,咆哮着要去夺照相机。

  “爸,您今天气色不错,让我给您照一张吧。”

  老乐明白了,那是女儿想留下父亲有生之年的最后一张相片。

  “给我滚!”父亲不愿把自己的一脸病容留下,声嘶力竭地吼着。

  看着她不知所措地站着,乐俊仁搂住她父亲的肩膀:“咱俩还从来没合过影吧,照相机都在这儿了,我们照一张吧。”

  一听老乐想跟自己合影,原先愤怒的父亲竟转而露出了笑容。就在那一刹那,女儿按下了快门。

  老乐继续和病友聊着,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可他用眼角的余光看到了,女孩哭了,无声无息,手里紧紧攒着差点被父亲摔掉的照相机,泪如雨下……

  老乐说:“这就是我常干的事儿。”

  15年来,每一道年轮都刻满了对生命的尊重。

  如今,乐俊仁还身兼着30多项志愿者工作。普陀区癌症康复俱乐部会长、社区消防员、社区党风廉政监督员、市容管理督察员、物业行风监督员、街道首席人民调解员、黄陵中学校外辅导员、市绿化行业行风督察员、街道党建研究会成员、同济医院行风监督员……

  很难想象,他竟有那么多使不完的劲儿。

  志愿者工作有许多是极琐碎的。

  老乐保存着每一届居民代表大会的总结报告、简报,还根据这些原始数据分门别类地划表格、做统计:街道利润同比上升百分之几,公交线路增加了几条,市场、企业又出现了多少……这些,乐俊仁的心中全有“谱”,因为它们是他每次为社区发展出谋划策的依据。

  老乐有自己的备课本,那是给“红领巾”们当校外辅导员时要讲的课。

  老乐时常逛公园、绿地,为的是给城市绿

化工作挑毛病。

  老乐仗义执言,每次监督员会议上,他总会提出一堆问题。

  老乐搬来了,楼道里熄灭多年的路灯悄悄点亮了,常常会堵住的下水道疏通了,一不小心就会遗失的订报每天按时送到家门口了,年久失修的绿地围栏又结实了,楼梯扶手上厚厚的灰尘再也没回来过了……

  老乐说:“只要你充分利用,生命便是长久的。”

  或许,老乐做过的好事太多了,以至于人们遇到他,总是“谢”不离口。

  在一次社区联欢会上,有人提议做个游戏,每人在卡片上写一句感谢的话,写完交给那位接受感谢的人。结果,给联欢会打杂的老乐收到了26张卡片,参加游戏的人数正是26个。有一张卡片上这样写道:“老乐是一个高尚、正直而有爱心的人,一个活在我们身边的好人,一个普通人。”

  采访结束临别时,老乐坚持要送我们去车站。一路上,他依旧说笑着,他的笑,洋溢着一种饱满的幸福,在冬日的阳光下显得格外温暖。

  车来了,老乐用那只还打着石膏的左手用力朝我们挥了挥,转身消失在人群里,那么普通。

  是的,老乐是个普通人。许多时候,蕴含着道德力量的普通人的故事,更令人感动……

  采写 /本报记者 吕林荫 顾学文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