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日报社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创造青海美好未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0日10:04 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讯 凝聚全省人民重托,寄托全省人民希望,备受全省人民瞩目的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和省政协九届四次会议,完成各项议程,胜利落下帷幕。我们对“两会”的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的祝贺。

  这次“两会”是在告别“十五”、迈进“十一五”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胡锦
涛总书记来青海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和省委十届七次全体会议精神,全面回顾了我省“十五”时期的工作,明确了“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贯彻落实好“两会”精神,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青海、完成“十一五”规划,意义重大。

  “两会”期间,来自全省各行各业、各族各界的

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认真审议和讨论各项报告,履行职责、集思广益、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对我省当前改革和发展的许多重大问题提出了议案和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两会”重点审议、讨论和批准了《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纲要》的报告以及其他报告和决议。这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是一次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大会,是一次民主和谐、团结奋进的大会。

  "十五"时期是我省发展历程中的最好时期。这五年,是全省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努力进取的五年,是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固定资产投资成倍增长,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结构调整迈出较大步伐,特色经济框架初步形成;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高;注重统筹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精神面貌呈现可喜变化。五年来,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伟大实践,激励着全省各族人民谋发展、盼富裕、思和谐的热情和斗志,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干事创业、加快发展日益成为经济社会生活的主旋律。面向未来,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回顾辉煌往昔,我们激情满怀,展望壮丽前景,我们信心十足。"十一五"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能不能保持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对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我们要倍加珍惜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倍加珍惜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倍加珍惜民族团结、政通人和、共同创业的良好局面,努力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这次"两会"明确了"十一五"期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发展与和谐为主题,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确保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各族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两会"还确定了"十一五"时期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主要预期调控指标,实现这些目标,要坚持把握好以下着力点:坚持又快又好发展,坚持科技进步,坚持"五个统筹",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人为本。

  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要着重抓好以下任务: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牧业整体素质和农牧民收入水平;实施资源转换战略,壮大和提升特色产业;积极扩大投资,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深入实施科教兴青战略,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稳步推进城镇化;加快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发展与和谐是青海新阶段的主题,因此,我省"十一五"规划,最鲜明的特点就是突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这是"十一五"规划全部内容的"灵魂"。今后五年,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转变增长方式、创新发展模式、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关键五年,既充满机遇又面临重大挑战。我们一定要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想得深一些,千方百计地抢抓机遇,坚韧不拔地应对挑战,努力把富民强省的伟大事业推向新的阶段。

  "十一五"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地位。做好这五年的工作,对于巩固和发展来之不易的好形势,对于开创青海更加美好的未来,具有重要意义。新的形势催人奋进,新的任务光荣艰巨。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相信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开拓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为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而努力奋斗。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