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政改“明星”仇和当选江苏副省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1日07:12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8年来,仇和一直以激进手段推进宿迁改革,并引发全国关注

  江苏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20日上午在南京胜利闭幕。江苏宿迁“最富争议的市委书记”仇和当选为江苏省政府副省长。

  仇和素描

  个性化施政引发争议

  仇和,8年来一直以激进手段推进宿迁当地改革。他的“个性化”施政方式及对某些体制局限的大胆挑战,引发巨大争议,并在全国范围内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课题:身为地方党政领导,“仇和”们执政的权力边界在哪里?其政绩又应该以什么标准考量?什么样的发展观更符合民众利益?

  “好人,还是坏人?”这有点像一个绕不开的哲学问题。

  2004年2月5日,《最富争议的市委书记》一文发表后,网上跟帖评论2万多条,对宿迁市委书记仇和的评论,大家的意见分为了两派:有的说,好人;有的说,坏人。有的说,现在这种官太少;有的说,这种官中国不需要。

  这些评价都来源于46岁的仇和8年来从沭阳县委书记升任到宿迁市市长、市委书记期间的种种激进变革之举。他既强力反腐、以扣除公职人员工资的方式进行

城市建设,又是强制拆迁、强令国企改制“以卖为主”、要求犯错市民在电视上公开忏悔的指挥者,还是最早在全国完成干部任前公示制、干部公推竞选等建设民主制度的试验者……

  倏忽一年光阴。这一年来,仇和有什么变化?宿迁有什么变化?这场争论带来了什么影响?

  总书记视察

  “最关心政治民主建设”

  2004年5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造访宿迁。这是一次不期而至的视察,他先至沭阳,在田间听取沭阳县委书记以及仇和的汇报,随后改变行程,前往宿迁,傍晚时分,胡总书记提出要到市里的商贸中心看看,见见老百姓。

  这一突然之举忙坏了负责安全的工作人员,胡锦涛一路缓步而行,不时停下和老百姓拉点家常,问问收入情况,听听地方官的口碑如何。

  当晚,胡锦涛夜宿宿迁,次晨离开。仇和一直全程陪同视察。“我感觉胡总书记最关心的,还是政治民主的建设情况。”仇和告诉记者,“从沭阳推行的干部任前公示,到宿迁的公推竞选,胡总书记对此问得最多,问得最细。”“选一个人,是机制,选一套班子,就是制度了。”仇和后来这样理解胡总书记当时的话,在视察过后,宿迁市成立了一个课题小组,专责落实此事。

  改革进程

  宿迁拟在乡镇试点海选

  2005年12月12日,记者回访宿迁。当天是星期天,仇和的日程仍然满满的,他上午出席在宿迁召开的全国教育体制改革研讨会,下午接待省委研究室的专题调研小组,晚上批了10多个文件,还会见了3个来投资的客商。

  “明年宿迁市准备在乡镇推行海选试验,”宿迁市一位干部透露,“乡镇党委书记,由全体党员直选,乡镇长则由全民海选,这涉及诸多制度层面上的改革,因为这一层次的海选,不像村级选举是‘熟悉人’选举,在乡镇范围内,如何产生候选人、如何竞选、如何筹措经费,如何宣传竞选纲领等等,都需要制定明确的制度。”

  “按现在中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直接选举的级别,应该要推进到县一级了。”这是仇和的观点。

  仇和每晚睡前读书50页,去年读书共约30本。

  政绩不俗但

房价也在同样飙升

  对江苏而言,2004年中央在经济上的

宏观调控,无疑影响巨大。“但对宿迁来说,2004年的宏观调控带来了很好的机遇,”仇和的理由如下,“今年影响经济的主要是两大要素,一是土地,二是电力,恰恰是这两者,宿迁都不缺。”在他的个人述职报告中,他提到,预计2004年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5.5亿元,比上年增长13.8%,财政总收入18.48亿元,同口径相比增长15%,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2亿元,比上年增长35%。

  另外一个大胆的举措是,仇和预测宏观调控后建材将全面涨价,2004年下半年,宿迁经济开发区5座运河桥、13条路同时开工,市里几项重点工程如通湖大道、宿沭一级公路等全面上马。这些仍旧是典型的仇和风格,在政策面前研判大势,于雷霆一击后闪电收手。

  从政绩数字来衡量,仇和2004年的答卷无疑成绩不俗,然而这些同样只是数字,对宿迁市民而言,2004年宿迁市中心的房价涨到近3000元,这才是大事,他们的人均年收入,仍只有6351元。宿迁百姓们天天在电视上看到仇和,却从不清楚市委书记内心的真实想法。

  仇和在外界眼里仍然极富争议:他改革、他民主、他博学、他自负、他倔强、他孤独,这或许正是一个在中西方文化的融通与冲突、在现行体制的格局、在人性复杂动机的驱动下的官员的现实生存状态。而对于仇和本人或外界而言,一些问题仍将继续思考和争论下去———一个执政者的边界到底有多大?

  据扬子晚报、南方周末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