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白果园里追抚风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1日11:54 长沙晚报

  

白果园里追抚风云

  走在老巷的麻石路上,古老的历史在脚下逐渐生动起来。余志雄 摄

  从黄兴南路步行商业街广场往东拐就到了白果园。时尚与喧嚣都被隔离在古朴的麻石小道之外。“闹中取静”,是老街上居民们形容各自生活状态说的最多的词。老街恢复了
几处老景致,坐在路边闲聊的老街住户们,跟随记者一起从头走到尾,一步一景追忆关于老街的历史。

  老街历史从图说

  “看看这幅导游图,能把老街说个大概。”老街上的一位住户拉着记者,指着街口的一幅历史文化墙说开了。文化墙展示的是《湘江评论》和“长沙和平解放”的历史。据当地居民口碑相传,白果园今33号为1916年实业家章克恭创办的湘鄂印刷公司印刷车间旧址,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湖南学生刊物中影响最大的《湘江评论》曾在此印刷。如今,旧址上已经看不到原来的建筑,但《湘江评论》发出的声音却仍然回响在记者的耳边。

  住户们告诉记者,老街还有一老巷名为“老泉别径”,就是因与著名诗人苏洵结缘而得来的。“老泉别径”原为白果园中段通往苏家巷的另一小巷,上世纪中期废弃。“老泉”为宋代著名文学家苏洵之号。相传苏洵任过长沙县主簿,其居住之地遂有了“苏家巷”和“老泉别径”之街名。

  “八大公沟”成远去历史

  家住白果园苏家巷的张辞老人指着墙上描绘的八大公沟走向的平面图,给记者讲起一段故事。老人说,昔日长沙旧城区有不知建于哪朝哪代的八条主要下水道,人称“御沟”,后又称“八大公沟”。到民国时,长沙的这些公共下水道由于历时已久,沟渠失修,又因缺乏市政意识,被人视为倾倒垃圾之地,以致沟渠阻塞,水道不通。不少地段,一遇大雨,即污秽横流,交通断绝。水退之后,则臭气熏天,居民苦不堪言。

  “直到上世纪50年代初,长沙市人民政府彻底对旧排水系统进行改造。如今,街巷中只保留了第七大公沟,但并不是有水的沟渠,而是富有象征意义的旱河了。” 老人说得形象生动,这段远去的历史,犹如一幕幕黑白电影在记者眼前放映。

  名人公馆记录老街繁华

  “白果园内保留有许多百年建筑,10大名人公馆如今就只剩下了程潜公馆了。”负责街巷改造设计指导的历史学家陈先枢告诉记者。而今,我们也只能通过文化墙上的名人公馆分布示意图来分享老街当年的繁华了。

  说起白果园的名人公馆,陈先枢给给记者数到:曾任岳麓书院山长的贺长龄的公馆、曾主持城南书院的何绍基的蹯石山房、湘军水师将领李朝斌公馆等等。坐落在小巷居中位置的程潜公馆,曾是一栋两层带院落的四合小院,由于年久失修,小院已破旧不堪。这次改造,对小院进行了保护性恢复。“如今,这些公馆的后人都无从联系了,早几年听说著名抗日将领刘建绪的后人曾住在小古道巷1号,可很多人都曾去打听过,却没有音讯。”陈先枢说起小巷公馆的现在,话语中不无遗憾。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