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大洋一号”满载而归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3日08:01 大众网-齐鲁晚报

  科学家们考察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数千米下的深海中,高达400℃左右的热液喷口喷发着有毒的硫化物,但这里还存活着大量生物。

  记者刘大正

  本报青岛1月22日讯执行我国首次环球大洋科学考察任务的“大洋一号”考察船胜利
完成任务,22日回到青岛。

  据介绍,“大洋一号”此次出行,在对印度洋、太平洋进行了科学考察的同时,还辗转考察了大西洋,途经巴拿马运河、好望角、马六甲海峡等地,20多家国内外研究单位的100多位科研人员,经过了43000海里风雨惊涛的考验,相当于绕赤道两周多。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首席助理韩喜球告诉记者,在对地壳活动剧烈的印度洋大洋中脊进行考察时,“大洋一号”科考船上的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数千米下的深海中,虽说伸手不见五指,压力巨大,高达400℃左右的热液喷口还在喷发着有毒的硫化物,但这里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无生命存在,这里还是存活着大量的不知名的鱼、虾、螃蟹、海葵等生物。

  “大洋一号”首席科学家郭世勤表示,海底热液生物圈是一个独特的生物环境,其中含有丰富的未知基因资源,并对研究生物的起源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印度洋航段中,采集到了依然保持高温的海底烟囱的岩石、沉积物样品以及深海动物样品,这在我国尚属首次,为我们发掘更多的基因资源和进一步探索生命的起源提供了前提条件。

  科考队还对太平洋公海海底的锰、钴等稀缺矿产资源进行了探察,并取得了翔实的第一手数据,这些矿产资源在陆地上分布十分稀少,用途又比较广泛,因此价值很高。而根据国际海底管理局有关规定,无论哪个国家,只要曾对公海海底矿产资源进行了详细考察,并制作出详细资料,将拥有对这片海底矿产的开采权。

  2005年4月2日,“大洋一号”从青岛出发,开始执行环球大洋科学考察任务,并确定了三大科研目标:在已知区域采集到热液硫化物样本和热液喷口附近的生物样本;在未知区域争取发现热液异常;在首次环球考察中积累经验,其中包含海洋地质、海洋生物、海洋水文、海洋化学等多个科学门类的科研项目。

  

“大洋一号”满载而归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