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士别三日”看深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3日08:21 汉网

  元旦前后,应老朋友邀约,去南方的几个城市聚会旅游,让我再次到了中华大地改革开放前沿地带,呼吸到在内地哪怕也有却远非那样炽热、充沛、强烈的创新之举的新鲜空气。这在深圳,感受尤为明显。

  且不说40多年前,我第一次踏上南国这个小渔村的历史感受,她的简约古朴给人留下难忘印象;即使是上个世纪末这里作为特区建设起步和腾飞的标杆,都让我这个曾经在那
一带工作和生活过的人也为这块土地上发生的巨变,为之惊异振奋;说句实话,在随后的岁月,可能是我几乎每年都去那里小居一段,走走看看,对特区的新鲜感就逐渐淡漠多了!这次时隔数年,当我揣着怀旧心情进入这块边陲热土,让人又感受到了一股强劲锐意求变、急骤升华的暖流,真乃“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当年只是一个偏僻古旧、科技资源极其匮乏的小镇,即使特区创建阶段,也是所谓“三来一补”这种借资加工者多;如今却不然了,这里已经一跃成为国内外创新资源集聚的高地,现代高新技术正在成几何骤变之数发展。我从当地一家权威媒体报道获悉,深圳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从1990年约50多亿元,到2000年超过第一个1000亿元,用了整整10年;到了2003年超过第二个1000亿元时,前后只是用了3年;到了2004年,就一举超过第三个1000亿元。这意味着,“千亿级”的增长周期已缩短为1年,这是何等的快速发展;如今,现代高新技术已经占据当地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据称,从邓小平南巡谈话发表后,深圳就像插上双翼,直飞苍穹,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年均增长达到48.4%%,2005年达到49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8%%。去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达到400多亿美元,占据全国这项指标的10%%以上。

  这是经历了“杀出一条血路”的艰难之旅。远的不说,只就进入新世纪的前后,深圳就遭遇过产业及经济结构的重重矛盾。在外资进入热点从珠三角转向长三角的变迁中,一家已在深圳形成100亿元产值的企业,一下子搬到了江苏无锡。这样大规模的外资企业说走就走,在那里曾经引起过不小震动。他们没有为之惋惜,也未像许多地方那样通过提供更优惠的条件去争夺,聪明的深圳领导人很快对依赖外资“经济结构的脆弱性”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且当机立断,及时提出强化自主创新,重点培育本土创新企业能够实现群体性的突破。随后,就诞生了两个至关重要的“一号文件”:一个是2004年题为《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推动高新技术持续发展》,一个是2006年题为《关于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决定》。

  短短两年时间,就出台了两个举全市之力向高新技术进军的动员令,在充满变革激情的践行中,深圳的技术自主创新正从科技产业战略层面上升到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从区域战略上升到国家战略。足见处在南海之滨这个展翅高飞的新鹏城,其领导者具有何等气魄和胆识,其建设者具有何等智慧和气质。

  深圳曾经被一些人贬为“文化沙漠”,此说也非空穴来风。当年一个渔村,除了颇具某些岭南风情,就非物质的文化生态来说,几乎荒漠一片。可是经过20多年的特区建设,不仅经济高速发展,生活趋向富裕,而且特区文化精神建设也因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而独领风骚。我在深圳停留一周的短暂时间中,就从三个公众活动中窥视到了这个特区散发着浓厚而高雅的文化氛围。其一,深圳所举办的首届中国汽车文化博览会,远不像许多地方的车展只看见品牌各异、模特陪衬的香车美女,这里的主办者亮出了鲜明的主题:“展现品牌汽车的历史文化底蕴,演绎汽车品牌背后的世界民族风情”,要向汽车爱好者和社会公众展示出汽车时代的新文化、新文明。显然比起一般车展更高一筹,发掘文化内涵,展示气质典雅。其二,深圳历来是粤剧的热捧之地,但是古老浑厚、凄美哀婉的昆曲,由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策划制作的青春版《牡丹亭》,却在这里能够连演三场,竟然场场爆满,轰动全场。痴迷观众感叹:“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充分显示特区社会及公众在文化上那种已经萌生和形成的兼容并蓄、广纳博采的优良风貌。其三,这里不是刻意追逐那些所谓时尚文化,而是独具慧眼地扶持与弘扬那些看似“冷僻”却为民族精粹的文化瑰宝。具有100多年历史、被誉为“天下第一印社”的杭州西泠印社,就在深圳的博物馆举办社员作品展览。他们把这种在方寸之间浸透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的印文化,要永远植根在特区的肥沃土壤之中,看出了深圳人宏大而深邃的文化视角!

  不是因为我在南国曾经生活一段,而对那里有着偏爱;深圳远非尽善尽美,特区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可能是数不胜数,但这座奇特新城的自主创新为重要标志的主流、氛围和趋势,却是追逐着新世纪时代的快捷步伐正在迅猛发展,这恐怕是我们内地城市在既不要妄自菲薄、更不要盲目自信的前提下,理当认真学习和充分借鉴的!

  杨振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